■张 新
很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都难以避免咳嗽、痰多的情况,尤其是慢阻肺这种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产生的痰液在气道内滞留非常容易让患者出现胸闷,痰很难咳出,患者十分痛苦。
慢阻肺患者的痰液量多而黏稠。当慢阻肺患者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发生炎症时,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浆液渗出,渗出物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了黏稠的痰。黏稠的痰液咳出比较困难,加上患者本身的肺部受损,这也是患者经常出现胸闷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因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有很多柱状纤毛,慢阻肺患者的纤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伏、脱落和死亡的现象,无法摆动或者摆动力度不够,不能将支气管内的痰液摆送到咽喉部。越来越多的痰液积聚,就造成了痰堵、咳嗽的症状。
那么该如何帮助慢阻肺患者排痰?
病情允许时多饮水,保持每天有1500~2000 毫升的液体摄入量或喝水不少于8 杯。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饮用少量(约30 毫升~50 毫升),每10~20 分钟饮水一次,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可经常往地上洒水,勤拖地板或在暖气片上放置一盆清水或湿抹布。
吸氧时要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即使氧气通过盛有温水的湿化瓶后再吸入。对于痰液黏稠无法咳出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在雾化器内加入生理盐水10~20 毫升,以促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或者使用肺笛辅助排痰更加方便。
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
一般情况下,每1~2 小时翻身1 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 分钟翻身1 次,可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需掌握正确的拍背方法: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或用机械叩排器叩击胸壁产生震动,使患侧部位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向较大支气管移动。顺序应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中上部,有节律地均匀叩拍患者背部,叩击的时机应在呼气时快速多次叩击,尽量避免在吸气时叩击。如果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咳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叩击力量要适中,以使患者不感到疼痛为佳。操作中要注意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咳嗽、咳痰情况。一般每日3次,每次2~3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