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坚,吴婷兰
(莆田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轻松地获取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占比较大,英语新闻给非英语母语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困扰,所以,译者的作用显而易见,他们对英语新闻的精确翻译解决了非英语母语读者可能会误解原文的问题。非英语母语读者,如中国读者,对英语新闻翻译的需求很大。于是,为了满足需求,英语新闻翻译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而英语新闻翻译的首要任务,则是把新闻标题翻译好。
迄今为止,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淑能在«英译汉教程»中提出了许多实用普适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这些都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遗憾的是,由于该书出版年份较早,书中的译例较为陈旧,与时代脱节。
俞建村认为,基于新闻具有陈述事实、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决定了新闻作品的翻译与文学、科学和商业文本的翻译之间有着许多差异[1]。曹明伦指出,英语新闻标题往往言简意赅,结构精炼,并对英语新闻标题特征做出了总结[2],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对英语新闻特点的汉译方法进行探讨。李梦莹论述了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不同和偏差[3]。陈振光指出,英语新闻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的转换[4]。许明武则从不同角度阐明新闻标题的特征,并提出新闻标题翻译应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方法、增词法[5],但未涉及翻译技巧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使用。党晨华提出,在必要情况下可添加注释说明辅助翻译,除此之外,原文中的修辞特点也要尽可能体现出来[6]。这些学者都强调,在翻译英文新闻标题时,不仅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文的优势使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准确又出彩。
英语新闻标题中词汇、句法和修辞等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借鉴前辈翻译成果之精华,以近阶段的新闻标题为实例,从英语新闻标题的特征出发,具体分析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方法、策略及技巧,全面详细地探讨新闻标题翻译方法。
新闻标题对新闻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该则新闻尽可能多的信息量[7]。英语新闻是中西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载体。译者在翻译标题时,首先应掌握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再充分运用翻译技巧,向汉语读者传递准确的新闻信息。
英语新闻的主要读者通常是母语为英语的读者,英语新闻的标题言简意赅、结构精炼。以下是关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特征及其翻译要点。
(1)广泛使用缩略语
缩略语的使用让英语新闻标题言近旨远,不会显得冗长乏味。缩略语中常见的有首字母提取法,比如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缩写为WIP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缩写为WTO,New York Stock Exchange(纽约证券交易所)缩写为NYSE,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亚太自由贸易区)缩写为FTAAP,Agence France Press(法新社)缩写为AFP。
(2)广泛使用小词
小词是指拼写上短小且表现力强的词语,字小义宽的小词占用版面较少,又能容纳较多信息,深受新闻工作者的喜爱,比如“ban”“hit”“deal”等。
H&M's Xinjiang cotton ban sparks China backlash H&M集团针对新疆棉花的禁令引发中国强烈抵制(AFP,Mar.24th,2021)
Music royalties are proving a hit for investors音乐版税正受到投资人的追捧(The Economist,Dec.3rd,2020)
China blasts Australia's decision to cancel Belt and Road deal中国强烈抨击澳大利亚撤销“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决定(Bloomberg,Apr.21st,2021)
以上,“ban” “hit” “deal”都是小词,不仅节省了空间,还更生动灵活,达到了以小换大的效果,使标题内容更显张力。
(3)省略冠词
英语新闻标题有时为了简洁,会省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以突出重要信息。比如:
“Blind box”craze grips China's youth and mints toymakers a fortune盲盒热潮:牢牢抓住中国年轻群体,让玩具制造商赚得盆满钵满(AFP,Apr.28th,2021)
Sea of plastic:Med pollution under spotlight at conservation meet塑料之海:环保大会聚焦地中海污染状况(AFP,Sep.24th,2021)
第一则标题中“Blind box”前省略了定冠词“the”,另一则新闻标题中“under spotlight”本应是“under the spotlight”,标题中亦省去冠词the,使得标题更为简洁凝练。
英语新闻标题最为显著的语法特征体现在其时态的使用上。新闻报道的多为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但很多标题中的动词大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而不是过去时态。这是因为英语新闻基本上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如果用了过去时态则无法体现新闻的时效性。此外,英语新闻标题中动词的时态基本遵循以下原则:1)过去时态多用一般现在时;2)一般将来时一般采用不定式;3)现在进行时多用现在分词。
(1)一般现在时
英语新闻通常报道的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标题中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
Biden officially recognizes the massacre of Armenians in World War I as a genocide拜登正式认定,一战期间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为“种族灭绝”(CNN,Apr.24th,2021)
(2)一般将来时
英语新闻标题更多地直接采用不定式来表达将会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Queen's grandson Peter Phillips and wife Autumn to divorce英女王长孙菲利普斯宣布将与妻子离婚(CNN,Feb.12th,2020)
(3)现在进行时
现在分词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be+现在分词表示现在进行时,be通常被省略。
The hard reality of Brexit is hitting Britain脱欧的残酷现实正在冲击全英(CNN,Sept.12th,2021)
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应以理解原文为基础,用规范的汉语来传达原标题的意思,使汉译后的标题生动醒目、雅致有趣,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翻译方法主要有两种,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几乎运用于所有翻译当中。例如:
例1Trump says he won't attend Biden's inauguration特朗普表示他不会出席拜登的就职典礼(The Guardian,Jan.8th,2021)
例1中的英文标题翻译几乎是对照原标题“字对字”翻译,句型也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原新闻标题,读者浏览标题,就能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种翻译方法是“直译”。运用直译法是有前提条件的,即需在理解英语新闻标题表达内容的基础上,译文在同原标题形式相同时仍能够准确表达出原标题的内容。这种方法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基本方法。
首先,这篇新闻讲的正是前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美国总统”。1月8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账号发文称不会出席拜登的就职典礼,而这一举动打破了美国历届政府权力和平交接的象征,即总统应出席其继任者的就职典礼。新闻标题充分表达了特朗普对其继任者的态度,简洁凝练。其次,译者通过直译将标题内容完整表述,符合了“忠实”原则,且译文表达没有语法错误或找不到对等词等问题,满足了“通顺”的标准。
例2Why is Pixar so brilliant at death为什么皮克斯如此擅长刻画死亡?(The Guardian,Dec.24th,2021)
例2的英语新闻标题若是简单直译为“为什么皮克斯如此擅长死亡”,显得生硬又不能准确地传达整篇新闻的真实含义。所以,首先要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则新闻讲述皮克斯导演很擅长在其电影作品中通过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来刻画死亡。所以,若直译则会让译文读者一头雾水。
这种带有翻译腔的译文有悖于汉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就应该采用意译法,即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力求译文流畅。中文擅用动词,故可以把标题中“be brilliant at”这个形容词词组用汉语动词表达,翻译为“擅长刻画”。如此一来,这则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版本不仅清晰准确地传达了原标题的含义,也更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因此,在汉译英语新闻标题时,若原英语新闻标题所包含的意思无法通过直译的方式得以准确呈现,或是作者的意图无法如实得到体现,亦或是与汉语的表达习惯相悖时,应采用意译。
新闻是最基本的信息和文化传播的途径。然而,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大爆炸,大多数人只会阅读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如此一来,新闻标题是否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英语新闻汉译者应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要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用规范的汉语,准确表达英语新闻标题的意思。下文将通过实例讨论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策略。
例3Covid-19 has given South Korea's biotech firms a shot in the arm疫情给韩国生物科技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The Economist,Jan.12th,2021)
例3是刊于«经济学人»的一篇新闻,译文的整体形式和原标题是相对应的,但标题中的“a shot in the arm”这一短语乃“强心剂”之意,而非“打在胳膊上的一针”。如果硬是一词一字地译为“打在胳膊上的一针”则背离了原文之意,不能称之为直译,而是俗称的“硬译”。这则新闻的内容是,韩国的生物科技公司原本经营不善,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这些公司带来了转机,让他们在疫情期间营收颇丰。
例4Up against the paywall:many publishers still see little alternative to continual cutbacks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许多发行商仍然认为除了不断削减开支外别无选择(The Economist,Mar.19th,2016)
例4这则新闻是关于如今新闻产业面临巨大挑战的现状,众多出版商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通过持续削减开支以应对市场寒冬。文章的标题“Up against the paywall”是根据“up against the wall”这个美国习语转化而来。 “Up against the wall”是“陷入困境,碰壁,走投无路”的意思,是由字面的“被推到墙角”或“被撞到墙角”所衍生出来的含义。“paywall”则是指网站的付费门槛,即“付费墙”,因此这则新闻的标题可以理解为“背靠付费墙”,同时又指“新闻产业已经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这一习语应用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而翻译成汉语时,要先了解习语概念的含义,寻找源语言和目的语是否有相似的俗语来更好传达标题内容[8]。
习语在英语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深深扎根于社会文化,其形式俏皮风趣、别具一格,避免了陈词滥调。如今,英语新闻作者常常在标题中运用它来丰富语言表现力。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的不同,对习语的翻译不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否则会造成歧义,影响了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因此,翻译习语首先要理解习语。
例5EU and UK's“sausage war”sizzles at G7 as Macron and Johnson spar马克龙与约翰逊争论不休,英欧“香肠战争”于G7峰会滋滋开战(Reuters,Jan.13th,2021)
例5的新闻标题源于路透社,标题译文中将“sausage war”译为“香肠战争”,这种翻译给不了解“香肠战争”这一说法的读者制造了阅读障碍。但实际上,这种翻译策略是尽可能地保持英文特色词汇,同时引起了读者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
这一翻译策略称之为“异化翻译”,它要求译文向原文作者靠拢,采取原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将读者带入外国语境,体验外国人的阅读感受。但由于读者更倾向于阅读通顺易懂的译文,所以译者通常采用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译法”策略。随着全球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随之提升,“异化译法”越来越流行[9]。
译文对“sausage war”进行了异化翻译处理之外,还对“sizzles”一词运用了仿拟辞格中的“音仿”[10],其音近似于油煎食物时所发出的嘶嘶声,将二者合译为“香肠之战滋滋作响”。结合文章内容,英国指责法国有关北爱尔兰地区不属于英国的说法,将其称之为“冒犯性”言论,因此原文作者在标题中使用了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另一层含义则是大战升温,即将开战。
翻译不仅仅是字对字的语言形式转换,译者还应考虑各种因素,满足各方目的,使译文贴合原文,使国际化信息交流通畅[3]。翻译策略的选择应顺应源语言和注重译文连贯性,劳伦斯·韦努蒂所提出“译者的隐身”这一概念,即译者要尽可能让所译内容看不到翻译痕迹,让读者就像在读原文一般。译者还应考虑目的语读者侧重的是目的语文化还是源语言文化,以此为标准来选择归化或是异化翻译策略[11]。因此,译者需将翻译策略内化于心,才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新闻是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闻作品的翻译与文学、科学和商业文本翻译之间有着许多差异[1]。此外,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为了精准传神地英语新闻标题,译者需跨越语言转换表达障碍,应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此外,译者还需理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形式,译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反应程度基本相同[12]。常见的汉译技巧有选词法、拆译法、增补法和倒置法等。
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不同[4],这些差异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绊脚石,为了使译文行文流畅,译者得找到一个或多个词来最恰当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要选定一个词或一个词组。译者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熟悉各种语境,对其功用有实质的理解,并结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才能真正地译好[13]。例如:
例6Why sunny spring days make us happier and healthier为什么阳光明媚的春天会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The Guardian,Mar.8th,2021)
例6是个设问句,易于理解。译文运用了“直译”方法,并添加了问号,符合中文新闻标题的表达习惯,无疑也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译文中“sunny”一词翻译为“阳光明媚”,涉及选词法中的“选择情感意义”。其原意为“阳光充足的”,这个词语偏中性。而使用“阳光明媚的”一词,更加贴切、更有画面感,使人联想到了春日风光、草木葱郁、花卉盛开的场景,完美贴合了英文语境下“sunny”一词的语义,使读者对令人心情愉悦的科学分析调查十分好奇,从而增加了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
英文多长句,中文多短句,若是一味按照直译方法翻译英文新闻标题,译文可能难以贴切传达原文思想,此时便可采用拆译法。首先,找出那些难翻的词、短语或从句;其次,将其整理成符合中文语序的语句,最后再进行汉译。例如:
例7The secret virtues of small talk关于闲聊,那些不为人知的好处(The Economist,Jan.21st,2021)
例7若是简单直译为“闲聊的隐藏优点”,则显得沉闷,也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按照拆译法中“拆译短语”的方法,将标题拆成“The secret virtues”和“small talk”拆成两部分,根据中文先主后宾的特点,先译“small talk”为“闲聊”。再翻译“The secret virtues”,“The”是一 个 定 冠 词,表 示 特 指,译 为 “那 些”;“secret”的意思是“秘密”,所谓秘密就是隐蔽的、不为人知的事情,故而可以将其意译为“不为人知的”;“virtues”这一词直接译为“优点”仍不够通俗,因此译为“好处”;最后,通读已翻出的译文“闲聊,那些不为人知的好处”,仍不够通顺,再增译“关于”一词,使新闻标题译文明了。
在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根据目的语表达的需要,或因受特定文化规范的限制,可以适当地增添词语、句子,以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14]。例如:
例8Education:Brought to book教育回归课 本, 取 缔 校 外 培 训(The Economist,Jun.26th,2021)
例8这篇新闻中,作者主要探讨了对于“双减政策”后中国教育及校外培训问题。因此,应在标题中增添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让标题明确化[6],需应用翻译技巧“增译”,将标题译为“教育回归课本,取缔校外培训”。这样一来,标题全面地传达出原标题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保留了原标题文化特色。
在汉语中,修饰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语的前面。在英译汉时,译者要注意语序,适时采用倒置翻译法,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调序,让译文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例如:
例9Why do dogs bury bones?狗狗为什么喜欢埋骨头?(The Washington Post,Sept.6th,2021)
例9的英语新闻标题,若是逐词按顺序直译,应是:“为什么狗狗埋骨头?”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这个译文显而易见是错误的。汉语多是主谓句。因此译者在翻译该标题时,需要采用倒置法,将句子重新排序,先翻译主语“dog”,接着按顺序翻译即可,翻译为:狗狗为什么埋骨头?不难看出,经过调整语序后,译文标题较之直译版本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然其火候还是欠佳。此时,需要结合新闻内容,对其润色。整则新闻,主要围绕狗喜欢埋骨头而展开的。所以,增译一个动词“喜欢”来润色新闻标题。如此,润色后的译版新闻标题为“狗狗为什么喜欢埋骨头?”这样的译文既点明了新闻主题,又能吸引读者眼球。
在向大众及时有效传播地全球资讯、推动国际社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新闻翻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部分,因此新闻标题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译者在熟谙新闻标题特征的基础上,熟练使用新闻翻译方法和策略,准确传神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