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2-11-27 07:16陈春阳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兰溪莆田木兰

陈春阳

(莆田学院 图书馆,福建 莆田 351100)

人类文明起源于江河流域,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福建莆田木兰溪是条古老的河流,是莆仙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推动了莆仙社会文化的发展。历代关于木兰溪流域的文献丰富,除府志、县志外,还有北宋宣和的«莆阳木兰陂志(十四家本)»、清代莆田进士陈池养编著的«莆阳水利志»及近代的«木兰陂水利志»«城厢水利» «莆阳水利功臣谱»等专著。木兰溪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莆仙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木兰溪的综合治理,莆田跻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并打造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木兰溪成为了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木兰溪生态文明实践列入中组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教学案例。另外,木兰溪治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全程推动先行探索的样板。他在福建工作期间,针对木兰溪治理提出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1]。2021年“木兰溪综合治理”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专栏。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再到生态之河、文明之河、发展之河的治理过程,与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学术界高度重视木兰溪流域水利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其中«木兰溪治理:追寻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范本»[2]«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治水理念在木兰溪先行探索和生动实践»[3],系统记录了木兰溪综合治理生动实践,提出了木兰溪治理与建设莆田文化、弘扬水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学界也重视木兰溪文化研究,出版了歌颂木兰溪的诗集、散文«木兰溪»[4]«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5]等,细致地描绘了木兰溪流域村庄的自然景观。但是,学界对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如何创新传承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必要对作为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进一步挖掘。

一、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形成的原因

1.地理环境因素

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是木兰溪流域及平原的形成。广义的莆田平原就是兴化平原,包括原莆田县南北洋平原和仙游东西乡平原,两大平原都位于木兰溪流域。南北洋平原在西周时还是一片海湾,后经长期的河流冲积与海潮顶托作用后形成了蒲草丛生的滩涂。古代,莆田县倚东南滨海,海中有湄洲、南日等岛屿,境内南有木兰溪、北有延寿溪、东北有萩芦溪,又有通应港,俱会流入海。古时木兰溪最大的特点是溪海不分,潮水淹至壶公山、南山山麓及北梧塘沁后,并直达仙游林陂(古名灵陂),另一方面溪水却径流入海,耕地极少。从唐中叶至五代时期,水利建设以凿塘蓄水为主;北宋至南宋时期,以筑陂开圳为主。陂坝等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宋元丰六年(1083)建成著名的木兰陂及其配套设施促使了木兰溪流域平原的形成。据«重刊兴化府志»载,明代莆田县有陂22座、坝11座、塘17处、埭2处,兴化县有陂11座[6]1352。乾隆«仙游县志» “水利” 载:“今考宋志载陂堰之属凡六百三十有奇。”[7]就是有大小陂坝630多处。与陂坝配套的还有众多的沟渠、陡门等水利工程。木兰溪陂坝建设后的莆仙水系以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以及南北洋的密集河网为主。木兰溪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横贯莆田全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渠桥、黄石、涵江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干流全长168 km,集雨面积超过2 000 km2,是闽中最大的溪流,为全省8条主要水系之一。木兰溪流域平原,主要是历代木兰溪治理后形成的平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可称作中国最大的人造平原之一,也是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形成地理环境因素。

2.经济社会因素

木兰溪流域建设特别是木兰陂等陂坝的修建改变了莆田的经济社会面貌,莆田县南北洋平原变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成为福建主要的水稻丰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之一。元代诗人朱德善在«木兰陂»诗中描述当时南北洋农田情况:“万顷狂澜越壑低,中流砥柱卧龙栖。二神共飨东西庙,一水平分南北溪。雨过木兰瑶草长,秋深松柏翠云齐。仁波千载犹滂沛,春雨蒲田足一犁。”[8]宋代莆田人口持续增加,经济社会都获得了长足进步,是莆田历史文化重要事件之一。木兰陂等陂坝建成前的元丰三年(1080)福建的人口为99万多,据«宋会要辑稿»及«宋史·地理志»所载诸路人口统计,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福建人口达到280多万,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兴化军人口由宋初的64 887户148 647人增加到宋末的67 739户352 534人[9]。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木兰溪流域平原的形成,农田灌溉得到保障,兴化军耕田面积扩大,人口也随之增长。同时,木兰溪沿岸交通便利,莆田海洋经济和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使莆田经济文化地位明显提升,领先于福建。莆仙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发展奠定了木兰溪流域文化形成发展的良好基础。明代莆仙经济社会等得到进一步发展,繁荣了本地区的科举文化、书院文化和民俗文化。

3.人文环境因素

木兰溪流域人文环境是莆仙历史文化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的内涵、而且对历史文化的特点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木兰溪流域优良的农业环境和悠久的农业传统,造就了莆仙人从容优雅而又具有一定保守怀旧色彩的人文特征。农业社会传统的延续性使得兴化族群的人文特征也具有延续性。由于自然环境有利于农业开发,莆仙大地吸引了许多北方名望家族陆续南来定居,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莆仙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木兰溪沿岸适合人类栖息,中原家族移民沿溪而居,家族逐渐昌盛,唐宋时期林氏、陈氏家族在木兰溪流域开枝散叶,后代名人辈出。唐代九牧林氏家族沿木兰溪延寿溪支流澄溪而居,创建八闽第一私学澄渚书堂,后代兄弟九人皆刺史,号九牧林家。据«莆阳玉湖陈氏家乘»载,莆田木兰溪畔白湖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似“白湖映堂”,莆田玉湖陈氏家族择此居焉,宋代出现了“一门两宰相”,今莆田玉湖陈氏后裔遍布东南亚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亦多知名人士。据«莆田浮山东阳陈氏族谱»载:“东阳发脉囊山隐伏而来,至吴塘始露奇顶,木兰使华陂水迤逦入怀,缠绕青龙方位,右去处得东阳桥一砥沟西奴仆水口,回抱有情。至西漳村,义缠玄武,会青龙水入海,作腰带状,壶山秀拱于前,真文明胜地也。”东阳村明清间共有进士11人,举人20多人,科甲联芳,出现“三世五进士”“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 等科举盛况[10]。

二、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的特征

1.木兰溪流域是莆仙文化的发源地

木兰溪流域文化是莆仙人民长期在木兰溪流域生存斗争过程中孕育生成和传承发展演变形成的,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是一种兼具农耕文明和海洋精神的特色地域文化。木兰溪流域覆盖仙游和莆田,具有莆田行政区划与莆仙人文系统高度合一的特征。可以说,木兰溪流域是莆仙文化的发源地。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广、类型多样、文化系统完整,涵盖了莆仙文化的方方面面。莆仙文教科举文化始于南朝梁陈时期。当时,“海潮直至南山(凤凰山)之下,波光山色,互相动荡”[11], “至陈时,莆犹未为县,人不知儒学”, “自(郑)露倡学后,莆人始兴学”[6]888。梁陈时莆田经济落后,莆田县数次废立,至隋唐时才稳定。因此虽有郑露三兄弟“开莆来学”,但文教仍十分落后。直到北宋木兰陂建成后,大面积种植水稻,栽培荔枝、龙眼、枇杷等优良果树,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莆田县南北洋平原才变成著名的鱼米之乡,人口不断增加,经济社会长足进步。有了经济基础,莆仙人开始重教兴学,兴办官私书院,书院的数量领先八闽,造就了莆仙历史上的第一个科举高峰。木兰溪流域的延寿、溪白、白湖、清浦、东阳、洋尾等村涌现许多科举家族,成为著名的进士名村。徐铎、黄公度、郑侨、陈文龙等状元成为科举人物中的佼佼者。木兰溪流域家族、教育、科举文化的昌盛,对莆仙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影响,莆田有“文献名邦” “壶兰雄邑”“进士之乡” “御史之乡”[12]等文化品牌,是木兰溪流域哺育形成的特色文化,也是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性格

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孕育了莆仙人精致和谐开放的性格,也孕育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正气浩然的言官风骨和不忘乡愁的独特人文性格[13]。木兰溪出海口涵江白塘人李富,处江湖之远,忧庙堂之危,散尽家财,招募莆仙义兵三千,从海道扬帆北上,入长江抗击金兵。后李富隶属蕲王韩世忠部,授承信郎。他随部收复建州,攻克大仪,屡立战功。宋咸淳四年(1268),木兰溪畔白湖村状元陈文龙在南宋面临灭亡之际,英勇奋战,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元兵攻陷兴化军城,孤军奋战的陈文龙被俘,在被解往杭州途中,元将多次劝降,陈文龙宁死不降,绝食逝于临安岳飞庙中。他用宝贵生命捍卫了一个大宋忠臣的人格与情操,成为民族英雄。自唐代以降,莆仙任御史台言官者超过180人,堪称“御史之乡”[14]。这些御史大多满怀为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抱负,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或指陈朝政,直谏君王,救时救国,革弊除害;或严明执法,匡扶正义,刚正敢言,弹劾权奸,成为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为后人留下了清廉高洁、正气浩然的御史群体形象。木兰溪流域小横塘村彭鹏,为官清廉,史称“彭青天”;白湖村陈俊卿有“仁者之勇”,等等。敬重传统,记住乡愁,坚守乡愁中的优秀文化,如今已然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号召。木兰溪流域的莆仙大家族具有乡族性的特征,在莆仙开发史上,聚族而居的社会曾经发挥其特有作用[15]。如北洋,唐建中年间(780—783)延寿陂建成之后,主要由各大姓进行分区围垦,陆续建成了相对独立的“埭” “塘”,如林埭、方埭、陈埭、郑埭、余埭,叶塘、林塘、柯塘、刘塘、王塘、陈塘、魏塘、苏塘、游塘、郑塘等。南洋,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修建木兰陂时,有三余、七朱、林、陈、吴、顾等“十四家”大族捐资助工,献田开沟,促进了南洋水利系统的建设,成为当地最有影响的社会集团。这些家族,坚守传统,聚族而居,尊祖敬宗,恪守家训以及固守兴化习俗、方言[16]。

3.木兰溪流域孕育了莆仙独特的商业海洋文化

木兰陂建成后,沿岸交通变得便利,港口型商业贸易中心形成,促进了莆田海洋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木兰溪流域的居民有悠久的经商历史。经木兰溪航道从涵江内河航道可直达华亭、杉尾、石马、坝下及仙游城关,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木兰溪流域初步治理后,开始出现不少重要港口。白湖港因介于延寿、木兰两溪之间,南北商船在此交汇,舳舻相望,又是名相陈俊卿故里,形成著名集市。宋末元初,南北洋平原的粮食、荔枝干、桂圆干、蔗糖、干果、杉木、瓷器等货物,多经由白湖港口下船、出海、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元末明初,木兰溪流域的宁海港、莆田县东南黄石市(今属荔城区)成为闽中的商贸中心。明后期,木兰溪入海口三江口港、莆田县东北涵头市(今属涵江区)成为莆田经济重要中心。木兰溪入海口的三江口港兴起后,北洋平原中心涵头市,又取代了黄石的经济地位。莆仙依山面海,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这些港口地处对外商贸物产区,又是外贸物资集散地,所以莆仙地区海洋文化积淀深厚。唐末莆田人黄滔«贾客»诗云:“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17]说明唐五代时期莆商已开始积极从事海上贸易。宋代莆仙海上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引宋«绍熙志»云:“莆东南海滨,商舟之所会。贩籴往来,民食以济。”[18]宋代白湖、宁海、枫亭、江口、吉蓼(吉了)等海港是莆仙内外船舶聚集地。宋以后陆续开发的著名海港还有端明港、三江口港、秀屿港、贤良港等。2008年南日水道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现的从唐至民国的外销瓷器等,是莆仙古代海外航行和商易的物证,也是木兰溪助推莆仙地区海洋文化发展的见证。

4.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圈

风俗文化的形成是文化共同体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19]。与福建闽江流域、九龙江流域不同,木兰溪流域相对独立于莆仙境内,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特性。莆田虽地处福州、泉州两个大城市之间,但始终特立独行,大多只是吸收两者文化的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被闽南文化、闽都文化等所同化。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在区域文化中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质、自成系统的风俗文化圈。木兰溪流域民间习俗文化丰富多彩,在流域治理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节庆习俗、人生礼俗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木兰溪两岸端午节“扒龙船”、闰五黄石镇东华“搭桥亭”等民俗,民间祭土地神、戽水灌田、渔民及商人“做牙”、元宵“打铁球”等活动,丰富多彩。以莆仙方言为载体的兴化戏(莆仙戏)号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莆仙戏的盛行助力莆仙方言的传承。许多莆仙戏、民间故事和方言俗语都与木兰溪有关。如«钱四娘»«李宏筑陂»剧目;钱女巡陂传说,兴化米粉传说; “抓也十八,捧也十八”民谚故事;还有“凊滚(莆仙方言)木兰陂水一样”“桥兜桥的水,流入无声,流出哗阿哗” “莆田九十九沟”“雨落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 “看见壶公山(面对宽阔壶公洋),聪明花开”“水绕壶公山,此时大好看”等俗谚,都与木兰陂、木兰溪有关。木兰溪流域民间信仰文化呈现多元化。如纪念木兰溪水利功臣的信俗文化,受立祠庙奉祀者除筑陂功臣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僧人冯智日、主簿黎畛、十四大户外,还有兴化知军段鹏、刘谔、曾用虎和端明殿学士蔡襄等。木兰溪流域的妈祖文化、家规家训文化、乡贤文化等亦具特色。木兰溪出海口在兴化湾,妈祖文化最为丰富,妈祖宫庙分布密集,配祀多样。钱四娘作为木兰溪流域的保护神,不少妈祖庙配祀有钱四娘等水神。域内著名宫庙星罗棋布,如最早的镇前圣墩顺济妈祖庙,白湖顺济庙庙、白塘浮屿宫、江口顺济庙、江口真君殿、黄石清后灵惠庙、城厢南箕昭惠庙、涵江灵慈庙、新度通应庙、新度名山宫以及枫亭灵慈庙、潭边龙井宫等等。同时,木兰溪流域宫庙供奉瘟神、神医也多,如五瘟使者庙、陈靖姑庙、慈济真君庙等。

三、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传承发展策略

1.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是莆仙文化和莆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可以归纳如下。一是造福人民的文明思想。木兰溪治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重民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木兰陂建成之前,木兰溪两岸旱、洪、涝、潮等灾害频发。钱四娘率先治理木兰溪,此后历代水利功臣林从世、李宏、冯智日、潘畴、赵彦励、岳正、陈池养、江春霖等等为了让百姓免受水患,呕心沥血,为木兰溪治理作出卓绝贡献,造福了民众。清代闽浙总督孙尔准巡视木兰溪水利新建工程时称赞道:“堤成,莆田百世利也!”二是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莆仙人民治理木兰溪的历史是一部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历史。古代木兰陂的建设,是许多人戮力协作的成果。三是斗争精神和创新意识。木兰溪下游平原河道狭窄,还有九曲二十二湾,泄洪能力非常差,历史上木兰溪水患频发。据史料记载统计,莆田过去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四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小灾年年有。[20]在治理木兰溪的过程中,铸就了莆仙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创新意识。四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木兰陂建设理念、长堤坝建设理念、东圳精神,这些理念都蕴含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和理念,如今已成为推进木兰溪治理的共识。

2.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

地域文化不挖掘、保护和传承将很快消失。保护传承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主要是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并加快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立法。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五类,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一是治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木兰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碑廊保存明代以来修陂碑刻25块,是宝贵的水利建设史料。二是家族文化资源保护,木兰溪流域世家望族有玉湖陈氏家族、延寿徐氏家族、东阳陈氏家族、洋尾李氏家族、清江周氏翁氏家族、东华余氏家族等等,这些望族科甲簪缨,名人辈出,是难得的文化资源,应加以保护开发。三是古民居建筑文化,古民居包括名人世家民居、富商民居和近代华侨民居,这些民居建筑承载着先人的奋斗史、商业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四是宗教建筑、红色景点等文化资源的保护。五是古牌坊、古桥、古塔、古墓葬、古堤、古渡口、古街坊、古庙宇、古树、古亭等等与古建筑有关资源的保护。关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截至2020年3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已公布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达251项,另有扩展项目21项。这些非遗保护项目大多数诞生和流行于木兰溪流域。

3.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创新发展策略

木兰溪流域具有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及时代精神等多重价值,目前莆田市在木兰溪生态文化景观治理、特色人文景观建设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特别是将莆田廿四景文化景观、南北洋水利风景区等水文化建设及旅游规划融入其中,在此不再赘述。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创新发展上应该充分挖掘木兰溪流域所哺育的人文精神等文化内涵,打造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的特质。

(1)挖掘人文精神内涵

“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乃一郡之柱础,乡邦之荣耀。木兰溪流域文化造就了莆田“文献名邦”之美誉,这是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核心。莆田是古代进士第一县,名人文化资源丰富,在近代也是人才辈出。如出生在木兰溪南洋的著名布道家宋尚节博士,是莆田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把所得的博士金钥抛在海中,我立志,死也要在中国事奉,只要我的同胞得救,就是死,我也甘心!”[21]他死后,中国基要派神学的代表人物王明道先生为他主持了追思礼拜和葬礼,赞其为“诚实正直,毫无虚伪”的一代属灵伟人。美国人赖恩融特地为他写英文传记,称誉宋尚节博士是中国空前伟大的布道家。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与名人文化产业建设,成为木兰溪流域文化建设的重点。

(2)挖掘民俗与宗教信仰内涵

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文化。莆仙民风淳朴,文化特色鲜明。木兰溪流域民俗文化体现了莆仙人民精、勤、俭、孝的精神追求,许多岁时节令活动,亦别具风情。如每年的闹元宵社宫游神赛会等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和活动内容最多的元宵节,目前已有多项民间元宵特色民俗被列入非遗保护项目。莆仙戏、莆仙岁时节会及民众活动都以团圆为主题,从中折射出莆仙民众浓厚的家庭亲情和家族意识,这种意识代代相承。莆仙方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含有淳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元素,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木兰溪流域宗教信仰文化内涵丰富,如元代龟山寺僧越浦禅师倡建横跨木兰溪的宁海桥,近代龟山寺香林法师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三个国家传播佛教文化,对马来西亚佛教文化影响深远,这些都体现了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中仁慈博爱的文化内涵。莆田又是“吴圣天妃文化” “江梅妃文化” “妈祖文化” “林龙江文化”的发源地,可以整合成文化系统向外宣传,打造宗教信仰文化亮点。木兰溪是妈祖文化最早的传播地,涵江木兰溪畔的圣墩顺济妈祖庙是妈祖文化从湄洲岛向岛外传播的起点,是妈祖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节点[22]。圣墩顺济妈祖庙作为妈祖文化和木兰溪文化的结合点,赋予木兰溪水文化、渔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

(3)保护传承城市文脉与治理文化空间

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表征、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体现[23]。城市文化有凝聚性和辐射性等功能,保护传承莆仙城市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存历史记忆、丰富文化底蕴对增强莆仙人民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如木兰溪出海口涵江及霞徐、萝苜田古街有“东方威尼斯”“小上海”之称,是莆田对外商业文化交流的重镇,有中西结合的历史建筑,推动了莆田商业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及对外交流文化的形成。保护传承莆田历史建筑对莆田文脉保护传承与文化空间治理起到直接的作用,也对地方风俗文化、宗教文化保护起到引领作用。下一步,木兰溪流域历史文化建设将集中于“文化木兰”建设、木兰溪“福文化”图书馆建设、“书院教育”等主题博物馆建设,并融入城市文脉因素,以完善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创新莆仙传统工艺美术等优势资源开发,挖掘莆仙戏珍贵剧本,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品,走出中国;加快木兰溪流域文化空间资源整合,以木兰溪两岸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建设木兰溪流域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木兰溪流域文化资源挖掘;统筹木兰溪系统管理思路,建设集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智慧管理为一体的“智慧木兰溪”平台,让木兰溪治理中的历史与文化系统地展现出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木兰溪样本”。

猜你喜欢
兰溪莆田木兰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畅游“水乡古镇”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莆田闹元宵
山中岁月已无忧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木兰诗》考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