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

2022-11-27 06:30马进镇江市广播电视台
品牌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新闻报道内容

文/马进(镇江市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在新闻界是一个新的概念,这是互联网经过发展兴起后出现的概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各大领域当中,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不同的新的媒体词汇和概念。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新闻行业来说,更是一次飞跃的进步,丰富了新闻内容传播的手段,更是成为其关注的重要对象。因此,融媒体便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持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渐渐取代了单一性质的传统媒体,成为当前社会进行新闻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场新闻报道是获取事实信息,传播真实新闻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在融媒体背景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故对现场新闻报道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加适应融媒体时代,才是保持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一、报道现场的专业人员缺乏画面美感意识

现场报道不同于一些经过处理或是编排过的新闻,它更加具有真实性,记者作为媒介将播出平台与发生事情的现场联系起来,向观众传达出真实的新闻事实,并且对当时的新闻内容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观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进行新闻现场报道非常强调新闻事件发生时与记者进行报道时的同一性。而且进行现场报道的新闻一般都是具有一些突发性质的事件,有些时候报道的内容还具有异常性和强烈的破坏性,像进行一些恶劣天气的报道和自然灾害的报道都是比较有象征性的。而现场报道为什么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仍然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本身具有特别的魅力之处。

对新闻进行报道不论是通过任何传播方式都讲求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而新闻现场报道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新闻传播方式都能体现所报道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但是在报道一些破坏性较大的新闻事件时,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就很难顾及播出画面的美感,有些突发事件的背景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具有人员伤亡情况,若是一些国际战事报道还会出现枪击等现象。虽然说新闻报道要追求真实性,但是一些媒体过于将血腥内容放大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这种行为对于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是十分不友好的。

二、报道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由于进行现场报道的一些新闻类型主要是突发性事件,而且在报道时又追求新闻的实效性和价值,因此当这些事情发生时就会特别突然,现场的具体情况也不受任何人员的控制,所以在新闻记者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很难对该新闻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只能比较表面地对发生事件进行叙述,还会导致每个记者的报道方向出现重复性的问题,没有新闻事实的深度。在现场报道中,记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所报道的新闻内容中体现的第一主观层面就是从记者的视觉出发的。而事件发生的起因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是属于客观层面的,这一方面是记者在报道时也无法进行准确预测和掌控的。比如,当一件十分突然的事情发生并对社会产生影响时,新闻媒体接收到消息赶往现场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这个事件各方面的问题的。这就导致当记者在现场面对机器开始进行报道时没有明确的新闻议题,那么报道的内容没有中心就会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而客观因素的变化就对记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客观因素会对记者的主观感受造成一些不同的影响,比如,当记者和一些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始进行报道时肯定会被当时情况所感染,但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传播者必须要冷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的发生与结果,不应掺杂过多的个人情绪。因此,现场记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必须要强一点,若是出现不理智的情绪,就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还会影响报道的进程。将过多的个人情绪表现出来还会容易使记者当场失控,影响新闻线索的继续挖掘,此外,部分记者在现场由于不能自控还会出现语言混乱不清的现象。若将这种情况置身于现场新闻线索较多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许多问题,记者无法冷静下来就容易慌乱,在面对众多的新闻线索时便不能进行有效地把控,更无法将有价值和深层次的新闻内容传递给观众。

三、报道现场缺乏真实性,新闻工作者缺乏现场意识

随着新闻播出的方式越来越多,后期剪辑的能力越来越强,给现在的许多新闻报道提供了便利性,但是也是由于这种技术的进步与便利导致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敬业的态度,经常制造一些“假现场”来增加自己工作的便捷程度。比如,当记者接收到要到现场进行报道的工作任务时,按照正常程序应该立即前往现场,但是部分新闻工作者嫌麻烦便选择一些别的地点就近进行报道,虽然从记者论述的问题使用的语言各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总是给人感觉缺乏说服力,这些语言配上后面完全不相称的背景就会显得毫无信任感。

此外,还有一种“假现场”,就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主要针对危险性比较大的场所来说,比如自然灾害的泥石流、塌方、洪涝等,还有一些事故现场像常见的车祸等,这些现场往往都比较血腥。而有些新闻工作者由于内心害怕或是怕受伤都会选择制造一些“假现场”来作为背景,或是选择离事故现场距离比较远的地方进行报道。像疫情期间有很大一部分记者是不敢距离患者太近的,也不敢深入到医院中心对疫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真实的了解报道。但是也有一些勇敢的逆行者,深入其中,在抗疫第一线为观众带来最及时的疫情播报。

四、关于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的相关策略

(一)对需要报道的新闻进行细致的信息采集

对于进行现场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职业信念,当记者到达现场后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还要善于利用耳朵去倾听,用肢体去触摸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正确看待现场的一切。在将自己所有感官利用起来后对现场新闻素材的把握要有一个迅捷的灵敏度,快速捕抓可以利用的资源,作出正确判断并展开相关报道。在获取这些信息的途中要懂得分辨,不能将所有的新闻资源都一股脑地当成此次播报的要素,要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而这些表面的信息采集并不是最能体现记者能力的,最能展现记者深厚功底的一个方面,是能从这些采集的表象信息当中挖掘出更深层的、具有内在意义的新闻要素或是重要的真相。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煤矿工人遇难的新闻,而这些事件的背后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有些工人遇难真的是由于自然灾害或是自己在工作当中没有注意才导致出了事故,但是有一些却是老板商人在进行一些比较黑暗的操作。像比较出名的一起煤矿工人遇难事件发生在山西,当时有很多记者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播报,为了更好地解决遇难矿工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及善后,一大批记者都在进行跟随式的事实报道,从表面上来看所有的善后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好像这起事故应该就此落下尘埃,但是一行记者当中的青年记者刘畅拥有极高的敏锐度,他在晚上进行观察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黑色货车在遇难矿场上进进出出。缜密的心思使他立刻从中察觉到了不一样的问题,加之当时遇难者的家属表现得也有一些不能令人理解的异常情况,联系种种现象,刘畅便没有同其他记者一样选择以往的采访途径,而是以正常采访作为保护层,暗地里隐晦地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并持续不断地展开了不懈的追击之路。在一段时间的坚持追踪下,终于发现了煤矿老板一直极力掩盖的真相。而刘畅也因为自己对真相的坚持和持续的毅力,以此新闻获得了相关奖项。

(二)现场报道形式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进行

进行现场新闻报道本身就受到一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记者置身在现场就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报道新闻内容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部分记者在现场进行报道时使用的语言和采取的呈现方式都比较单一,仿佛是为了能够出镜才出现的。这种情况下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通常都会采取非常普遍的话进行报道,比如开头的导语一般都是: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正在什么地方,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件事情,接着镜头就会转向事故发生的画面,记者便会从镜头中消失。这样的报道模式是非常传统的方法,并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听下去的欲望,而且记者也没有呈现出主要的新闻观点和相关要素。

这就要求进行现场新闻播报时一定要呈现一些形式,比如记者要对事件的具体细节进行恰当的介绍,让观众能有想要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还能对发生事件中的一些主要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展现记者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使观众更能直观地感受事情的真实性,此外,在镜头给到现场的具体情况时,记者可以从旁进行解说,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介绍,这些都能加深观众对所报道时间的认识和了解。在报道最后不要忘记对整个新闻内容进行总结和综述评价,这一举动能对进行观看的观众有一个正向的引导,输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在进行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的报道的时候,单纯的口述并不能激起观众的同理心,只有自己亲自感受并将这份感受通过播报展现出来,才能传达出真正的力量。比如在对张桂梅校长的相关事迹进行报道时,如何能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记者中显得更具吸引力,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张桂梅校长的一天,进行一个真实的录制和切身实地的感受。

(三)对出镜进行现场新闻报道的记者提出高要求

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还是连接现场和观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当他们一开始面对镜头或是到达现场时就要快速地进入角色之中,不仅要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还要善于利用自己多种感官进行重要新闻素材的捕捉,同时还要快速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语言组织起来,向观众传达正确的新闻内容。从多方面来说,对现场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一直都是比室内工作者更高的。因此,作为需要出镜的现场记者必须要在平时做好自己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训练好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还有自身的知识储备方面都需要进行一个长久的训练和积累。所以作为现场出镜的记者要对自己多方面的技能进行长久的训练保持,同时还要用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面对多种事故以冷静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比如大众都很喜欢央视的记者和主持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主持人和记者拥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专业能力,也有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勇气。像张泉灵就是央视进行现场新闻报道的一位非常出色的记者,她的现场播报风格自成一派,非常自然并且真实。在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当中有很多记者都进行了现场报道,但是张泉灵在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始终坚持在一线,将最新的内容传达给观众。不仅如此,她还能对当时的新闻素材进行敏锐地捕捉和有效的甄别,在报道实际情况之后还能结合自己的相关思考注入自己对待这一事件的感情进行解说和总结,而独特的语言描述风格更是让她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新闻的传播方式拥有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到今天的融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但是现场播报的独特形式使其不同于室内的新闻播报方式,它具有自身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五、结语

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是社会经济进步发展所产生的新形势,在此背景之下要使新闻现场的报道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就要进行改革创新,从多个方面将现场播报的质量抓起来,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现场的新闻素材信息进行收集,并做好准备工作。进行现场播报的记者必须要拥有较高的素质和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及知识能力的储备,在现场能进行多形式的播报方式,懂得如何正确地引导观众。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新闻报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的思考
提升新闻广播现场报道职业能力的思考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我在现场”——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
主要内容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