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戒烟门诊现状综述

2022-11-27 05:53:34许浦生李美怡黄华兴
现代医院 2022年3期
关键词:吸烟者戒烟医务人员

许浦生 李美怡 萧 鲲 黄华兴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广州 510260;2 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10450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成瘾性疾病,其本质是尼古丁依赖,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F17.2[1]。绝大多数的吸烟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尼古丁依赖,如果仅依靠他们的自身毅力进行戒烟,会伴随很多戒断症状,导致戒烟成功率降低,因此吸烟者在戒烟的过程过中常常需要专业的戒烟干预来帮助其戒烟,而戒烟门诊便是提供专业戒烟干预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戒烟门诊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提出的MPOWER策略中的一个帮助戒烟的重要方式,它是对简短干预效果不佳或自愿接受强化戒烟干预的吸烟者进行专业化戒烟干预的一种有效途径[2],可以针对吸烟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治疗方案,并对吸烟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了解其戒烟情况,帮助其解决戒烟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而有利于其成功戒烟。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及国家对烟草危害的日益重视,我国推行了很多政策方针来助阵戒烟行动。在2016年,我国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将通过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从而完成到2030年把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从2015年的27.7%降至20%的目标[3]。为此,开设戒烟门诊帮助吸烟者戒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探讨完善我国戒烟门诊的建设,提高我国的戒烟率和戒烟成功率。

1 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历程

戒烟门诊的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世界首家戒烟门诊于1956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建立,之后,很多国家相继开设戒烟服务机构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包括戒烟门诊、戒烟中心、戒烟药店等。在众多的戒烟服务机构中,美国的梅奥诊所以其卓越的医学教育、深入的教学科研和出色的医疗服务而扬名海外,其于1988年开设了戒烟门诊,截至2014年,已为世界上4万余人提供戒烟服务[4]。戒烟门诊以其有效的戒烟干预服务为众多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带来了福音,但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开展戒烟门诊的形式不尽相同,有的建立在肺部疾患中心,有的建立在社区中心等,有的则建立在牙科诊所。

相比国外的戒烟门诊,我国的戒烟门诊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曲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第一家戒烟门诊于1996年在北京市朝阳医院建立,较世界上的第一家戒烟门诊晚了约40年,但在当年,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戒烟门诊的建设,到同年年底,北京已在全市集中开设了22家戒烟门诊。此后,全国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着手戒烟门诊的建设,天津于2000年11月建立该市第一家戒烟门诊,广州也于2006年8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但由于公众对戒烟门诊的知晓情况和接受情况不乐观,戒烟门诊就诊量低,导致很多戒烟门诊难以为继。截至2007年6月,北京市的戒烟门诊由最初的22家锐减为3家,加上同年新建的3家,北京市的戒烟门诊仅剩6家,而天津的最后一家戒烟门诊已于2004年3月关闭[5]。对于戒烟门诊门可罗雀的现状,我国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进戒烟门诊的建设。2009年,原卫生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明确要求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建设无烟单位、开设戒烟门诊或设立戒烟医生[6],这大力推动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与建设。在2009年到2010年间,我国戒烟门诊发展蓬勃,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20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全国至少建立了800家戒烟机构。戒烟门诊的开展为我国众多吸烟者提供有效的戒烟干预服务,赵宪等[7]学者在2016 年对 106 家全国项目医院戒烟门诊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医院在 1个月随访7天时点戒烟率>15% 、未戒烟者减烟率>30%,这说明我国戒烟门诊建设发展虽然道路坎坷,但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国戒烟门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过20多年的积极创建与完善,我国的戒烟门诊建设初具成效。

2 我国戒烟门诊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戒烟门诊的建设与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

2.1 吸烟者戒烟意愿高但戒烟门诊知晓度低

我国现有烟民人数超过3.16亿[8],有31.8%的吸烟者考虑戒烟[9],倘若这部分有意愿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全部戒烟,则可完成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是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吸烟者采用最多的戒烟方法是干戒,但是干戒法的戒烟效果不理想[10],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干戒的成功率仅为3%~8%[11],而戒烟门诊可使戒烟成功率提高至30%。因此,戒烟门诊是一个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有效方式,但是我国戒烟门诊存在着知晓度低、就诊量少的问题,据调查[12]显示,重庆15岁及以上的男性居民仅有33.34%知晓戒烟门诊的存在,而去过戒烟门诊就诊的戒烟者仅为5.62%。这说明我国戒烟门诊的公众知晓度低对戒烟门诊的就诊量造成了影响,限制了戒烟门诊的发展,为此今后需加大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戒烟门诊的知晓率与就诊率。

2.2 戒烟药物有效率高但配备率、使用率低

目前用于戒烟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联合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13]。戒烟药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戒烟方法,可以通过缓解戒烟症状来提高戒烟成功率。有研究表明,通过戒烟药物的应用可以将戒烟的成功率提高3倍,达到30%左右[14]。戒烟药物虽然对提高戒烟者的戒烟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我国的戒烟门诊中存在戒烟药物配备率低、使用率低的问题。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深圳市公立医院仅有11.36%的戒烟门诊能向戒烟者提供戒烟药物,而且一级医院完全无提供药物干预的能力[15]。目前,全国仅有55.1%的医院能使用戒烟药物对吸烟者进行干预[16]。另外,目前我国所有的戒烟药物均需自费,需要戒烟者自行到药店购买,而昂贵的药费常常让很多有意愿戒烟的吸烟者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状况较差的吸烟人群的戒烟积极性[17]。

2.3 医务人员戒烟干预效果佳但干预能力、行动力不足

吸烟者通过医务人员的诊疗以及戒烟干预可以提高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和戒烟率[18-21]。据2016年湖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医务人员的戒烟干预,吸烟者的1个月戒烟率可达38.8%[22],比个人的戒烟成功率的3%要高得多。虽然医务人员的专业干预对提高戒烟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国医务人员的戒烟干预的能力及行动力较低,有些医务人员参与烟草控制的积极性不高,无主动向患者提高戒烟干预的意识[23]。据调查显示我国有38.8%的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缺乏必需的烟草危害知识、控烟知识和技能,其中有48.8%的医疗机构因医务人员缺乏戒烟方法和技能而未能开展戒烟服务[24]。本课题组2018年对广东省医务人员烟草依赖知信行现状调查显示在接诊或护理患者时经常常规询问其吸烟史/吸烟状况的医务人员比例达74.81%,但曾将“烟草依赖”作为一项治疗或护理目标的医务人员比例却仅有29.00%。这均提示我国医务人员的戒烟服务意识不高,亟需加强控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戒烟服务意识和能力。

2.4 戒烟门诊覆盖率较广但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随着我国正式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全国范围内加强了控烟政策的实施,很多城市积极推进控烟工作,积极建设无烟单位,带动了戒烟门诊的建设与发展。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20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全国至少建立了800家戒烟服务机构,南至海南省,北至黑龙江,东至台湾,西达新疆均有开设戒烟门诊,覆盖面较广,但是不同城市的控烟效果差异较大。据调查2015年河南省15~69岁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6.17%[25],较全国水平的27.7%低[8],但与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其控烟效果明显不佳。据调查,成都市现在的控烟率为43.3%[26],而杭州市则为20.51%[27]。这提示不同地区的控烟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总体而言,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与建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与完善,惠及我国众多的吸烟者。

3 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戒烟门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国家政府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均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

3.1 加强宣传力度

我国戒烟门诊存在着知晓度低、就诊量少的问题,而且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到戒烟门诊就诊的吸烟者均是通过医院的医护人员推荐或院内宣传得知戒烟门诊的存在[28],这说明院内转诊与宣传是戒烟门诊就诊量的主要来源。据马丽娜等[22]调查,加强戒烟门诊的宣传和院内转诊可以提高戒烟门诊的就诊量,因此未来戒烟门诊的宣传工作重点还是院内宣传,但是目前戒烟门诊的对外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加强戒烟门诊的社会宣传。陈利等[29]学者发现,北京安贞医院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控烟宣传工作后,其戒烟门诊的就诊量明显上涨,2015年的戒烟门诊服务人数较2014年相比,增长了50.9%。这说明加强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可促进我国戒烟门诊的建设发展。

3.2 提高戒烟药物的使用率

我国戒烟门诊存在着戒烟药物配备率、使用率低的问题,目前,我国有半数的戒烟门诊使用戒烟药物进行戒烟干预,但用药比例低,仅为14.6%[7]。另外,所有的戒烟药物均需戒烟者自费购买且价格昂贵,这就给有意愿戒烟的吸烟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为此,有学者呼吁戒烟门诊配备戒烟药物,并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30-31],减轻有意愿戒烟的吸烟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我国戒烟药物的使用率和戒烟成功率。

3.3 提高医务人员的戒烟干预能力与行动力

我国戒烟服务机构存在着医务人员的戒烟干预能力与行动力不足的问题。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戒烟服务受限与缺乏专业系统的控烟知识和技能培训密切相关[32]。孙爱等[33]研究发现,经过控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医务人员有72.0%总会询问患者是否会吸烟,明显高于未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而且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有76.1%会建议患者戒烟,而未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仅有50.0%会劝他人戒烟。这说明开展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戒烟服务意识,提高戒烟服务的干预力度。因此,应积极对医务人员进行持续而系统的戒烟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以提高其提供戒烟干预的能力与行动力,从而提高我国的戒烟率与戒烟成功率[34]。

3.4 积极推进控制吸烟政策实施

我国不同地区控烟效果差异较大,但通过积极推进控制吸烟政策的实施,可提高地方省市的控烟效果。钱江等[34]调查发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朝阳区某街道公共场所中烟草暴露情况为64.4%,较2007年全国公共场所烟草暴露情况的68.6%低,这说明积极推进控制吸烟政策可降低吸烟率,提高戒烟率。控烟政策要求积极创建无烟医院,据调查显示,无烟医院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提高其对吸烟者进行戒烟干预的主动性[35]。据调查,2019年河南省的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评分为60.98分[36],虽然仍低于天津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建设水平[37],但较其2015年的52.17分已有所提高。因此,积极推进控制吸烟政策实施,利国利民,惠及民生。

3.5 探讨创新戒烟门诊发展模式

在戒烟门诊的建设发展模式上,国内外的戒烟门诊都有不同的创新性模式来提高戒烟服务质量,促进戒烟门诊的发展。在戒烟服务方式上,香港通过戒烟服务流动车向需要戒烟服务的吸烟者提供免费的戒烟药物和咨询随访服务[38],大陆的门诊亦可参考学习其模式并结合内陆控烟问题探讨出一种适合我国戒烟门诊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的模式。其次,在诊疗模式上,在2009年上海瑞金医院的戒烟门诊引进了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立了由呼吸、心脏、心理、神经等多个学科专家团队组成的联合戒烟门诊,据统计,该院戒烟门诊一年的戒烟成功率高达33%[39],因此,其他地方的戒烟门诊亦可学习借鉴,并结合当地医疗卫生状况以完善戒烟门诊的发展建设。在科学创新上,Gunther Eysenbach等[40]研究发现,德国一项面部老化应用程序通过向使用者展示他们的脸在未来1~15年内吸烟或不吸烟时的样子来激励在候诊室候诊的吸烟者戒烟,我国也可以运用相应的原理以研究出一个适用于我国吸烟人群的戒烟技术。在运营方式上,“互联网+”医院有着时间灵活及流程便利的特点,患者对互联网医院就医体验总体较好[41],戒烟门诊亦可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移动戒烟服务建设,提高戒烟服务的覆盖率和延续性[42]。

4 结语

戒烟门诊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我国的戒烟门诊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发展较曲折,但经过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现已取得一定成效。戒烟门诊建设其路虽漫漫,但未来可期。随着国家的重视,戒烟门诊的发展建设必定会稳步提升,促进我国戒烟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来源:健康报

猜你喜欢
吸烟者戒烟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医学与法学(2020年3期)2020-09-18 09:21:28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戒烟文
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 05:29:00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医药前沿(2019年22期)2019-01-05 02:25:04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家庭用药(2018年5期)2018-09-20 04:57:30
戒烟
No Smoking请勿吸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8
吸烟会“熏坏”饮食习惯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