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饶阳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河北 饶阳 053900)
布鲁氏杆菌病在牛羊养殖业中会给养殖者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畜牧相关防疫部门及养殖户应该充分提高对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疾病防控管理制度以避免该病的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牛和羊在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以后,症状差异较大。养殖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之后,细菌的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情况为4周或者是更长的时间[1]。对于怀孕的母牛而言,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之后,会出现流产和留不住胎的情况。其流产的症状常发于母牛怀孕4~8个月。患病母牛在流产中和流产之后分泌物颜色是不同的,在母牛流产的过程中分泌物是灰白色,母牛流产后的分泌物是红色或者是灰色,同时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如果流产的母牛在之前出现过流产的现象,那么患病中流产会对母牛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母牛之后的怀孕率会大大降低。即使母牛在患病中没有出现流产的现象以及严重的症状,相较于健康的母牛而言,其怀孕的概率也会大大下降。公牛患有布鲁氏杆菌病之后,生殖系统会出现发炎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睾丸坏死或者是化脓的现象。
患病母羊通常会在怀孕2~3个月出现流产的现象。即使母羊没有流产,在患病之后产出的羊羔体质较差,而且羊羔出生后会带有布鲁氏杆菌病[2]。公羊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之后,生殖系统会出现炎症的现象,同时部分公羊还会出现关节病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布鲁氏杆菌病会影响公羊的健康状况,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公羊的睾丸发生化脓或者坏死的现象。
现阶段在实验室中检测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最常见的检测方法就是使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与细菌学检查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检测人员应该采集疑似患病牛羊的血液,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布鲁氏杆菌抗原,之后对确定血液中存在布鲁氏杆菌抗原的牛羊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通过图片染色镜检并且进行分离培养,确定组织病料中是否满足布鲁氏杆菌的特征。通过这种双重检查,能有效提高检查牛羊患病的准确率。此外,临床检测人员也可使用PCR法进行检测,使用多种PCR法对牛羊中的布鲁氏杆菌进行检测。同时因为这些诊断方法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所以检测步骤相对复杂,检测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该将疑似患病的牛羊进行实验室检查,这样能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羊布鲁氏杆菌病。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一旦受到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不仅对牛羊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对养殖户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相关防疫部门应加强防疫宣传,提高养殖户养殖防疫意识。相关防疫部门应该制定防疫宣传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来提高牛羊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以降低牛羊患病概率,减轻布鲁氏杆菌病对牛羊养殖业的危害,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如相关防疫部门应该定期对区域内部的养殖户进行培训,帮助养殖户了解牛羊患布鲁氏杆菌病的高发期,同时帮助养殖户了解在面对患有布鲁氏杆菌病的牛羊时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将养殖产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稳定健康牛羊的数量。同时当地的防疫部门应该将综合防治布鲁氏菌病纳入日常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自身应该加强对预防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重视程度,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免疫工作,尤其是在布鲁氏杆菌病的高发季节,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降低出现疾病扩散传染的概率。这就要求防疫部门在布鲁氏杆菌病出现的高发期应该对地区内部的养殖户进行定期抽查,抽查的主要方面有预防接种工作落实程度、牛羊养殖环境及定期通风清洁制度的落实情况、患病牛羊的实际处理情况等。在这种严格的防疫工作制度落实下才能有效降低布鲁氏杆菌病对牛羊养殖业的损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畜牧产业的安全,保证牛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疫病防治的效果,相关疫病部门应该引进新型的设备,强化细菌检验工作。养殖户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定期检查牲畜细菌的制度,如对圈内的牲畜落实1个月一检查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发现患病牛羊,降低传染风险。同时养殖户在引进新牛羊时,应该及时向当地的畜牧管理单位进行报备,对引进的新牛羊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能保证新引进的牛羊不会对现有的牛羊造成疫病传播和污染的现象[3]。同时由于布鲁氏杆菌病在牛羊身上的潜伏期相对较长,所以在检疫工作完成之后,养殖户可以将牲畜转移到新的养殖环境中,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殖隔离,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布鲁氏杆菌病出现传染和传播的风险。
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定期对牛羊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体检,通常情况下,体检的频率应该定为半年一次。这样不仅能够预防布鲁氏杆菌病,对于其他细菌病症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实际的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养殖牛羊出现了一定的病症,为了避免布鲁氏杆菌病在养殖牛羊中进行大面积的传播,对于患病程度较轻的牛羊,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牛羊应该进行屠宰捕杀,将牛羊的肢体进行焚烧、填埋,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布鲁氏杆菌病传播的概率。同时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实现自给自足,避免从其他地区购买和引进牛羊,最好通过自己养殖的牛羊实现繁育目标,这样能有效防止布鲁氏杆菌病出现或者是传播的现象。同时由于布鲁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所以可能会出现影响养殖户身体健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对养殖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在养殖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病原传播的现象。所以应该保证养殖人员1次/周的轻度体检,1次/月的全面体检,通过这种手段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养殖牛羊的健康。
在养殖场或者是养殖基地内部制定良好的日常清洁制度能有效保证养殖牛羊的身体健康,能从源头控制布鲁氏杆菌传的概率,对传播疾病的范围和程度也能进行有效的控制[4]。
1)彻底消杀。在养殖场内部设置良好的彻底消杀规范,如在保证牛羊接受2次/年体检的基础上,应该保证养殖牛羊的生活环境接受2次/年的全方位消杀工作。养殖户能使用石灰乳以及残留不强的消毒剂来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杀,使用残留不强的消毒剂以及清洁剂对整体的牲畜生活空间进行全面的消杀。这样能有效降低养殖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同时在具体落实消杀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牲畜的饮食以及饮水器皿的清洁,降低牲畜患病的概率。
2)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牛羊尸体,无论牛羊是自然死亡还是患病死亡,养殖人员都应该对尸体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处理,这样能有效防治死牛、死羊流入市场,避免患病牛羊食品对我国居民的餐桌安全造成威胁。
3)应该制定良好的日常清洁规范,在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清洁时,应该注意及时排出牛羊的粪便,在进行喂水喂食时,应该对食物和水源进行喂前消毒。
4)养殖人员应该对养殖环境进行控制,保证足够的阳光和通风,为牛羊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5)在落实清洁制度以及养殖环境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养殖场内部应该制定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对于能严格落实清洁规范和养殖环境规范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没有全面落实制度规范而导致牛羊出现患病现象或者是布鲁氏杆菌病传染的现象,应该扣除一定的奖金,通过这种手段以保证科学的养殖措施能有效落实。同时养殖场以及防疫部门应该落实严格的追责制度,如由于养殖不规范,不按照防疫部门要求进行养殖导致布鲁氏杆菌病在整体地区内进行传播的养殖场,应该取消其养殖资格,同时采取一定的资金处罚措施。在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管控下,加强对牛羊的饲养管理以及生活环境管理,能有效保证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以及养殖户的身体健康安全。
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体,应及时使用药物治疗。
3.4.1 西药治疗
西药可以使用链霉素,按照10 mg/(kg体重)牛羊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2次/d,连续注射3 d,一般在治疗期间养殖人员应该为患病牛羊补充良好的VB。
3.4.2 中药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布鲁氏杆菌病属于湿热病毒,常见的治疗方药有益母草50 g,黄芪、川穹、白术、白芍、熟地黄、连翘各30 g,当归25 g,碾碎后混匀,使用温水对患病牲畜进行冲服。这个方药对母牛的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是正在孕期中的牛羊发生感染此病,使用50~100 mg/(kg体重)的黄体酮进行注射配合,效果更好。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新产生的幼牛幼羊,应该及时进行免疫接种,这样能有效防止布鲁氏杆菌病的出现[5]。现阶段最常用的布鲁氏杆菌病为布氏菌活疫苗S2株以及M5或者是M5-90株等,养殖人员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以及牲畜的实际情况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对于感染程度较轻,同时病情相对较轻的牛羊,可使用抗病毒疗法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布鲁氏杆菌病对患病牛羊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养殖人员应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复方氨基比林,适当加入氨苄西林进行2次/d的肌肉注射,通过这种方式注射直至患病牛羊痊愈[6]。如果患病牛羊病情较为严重,养殖人员能使用复方生理盐水50 mg、氨苄西林钠100 mg、地塞米松0.15 mg、葡萄糖20 mg、樟脑磺酸钠10 mg,对患病牛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这样能有效缓解患病牛羊的病情,同时提高痊愈速度。
布鲁氏杆菌病会对养殖市场和养殖牲畜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对生物健康造成的破坏可能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实际养殖牛羊的过程中,应该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布鲁氏杆菌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工作中,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管理,将病毒和细菌扼杀在有限的范围内,降低经济损失和对养殖人员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