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7 00:20李珏丹张鲍明赵许兵姚天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学生口腔思政

李珏丹,张鲍明,赵许兵,高 歌,姚天华,崔 敏,程 政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1.陕西省牙颌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2.口腔急诊综合科;3.教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4)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高校、学科和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该纲要指出要全面促进各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4]。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是西安交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附属口腔医院,秉着“落实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准则,始终坚持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力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生。

近年来,我院口腔全科学系承担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宗濂班、规培5+3、五年制)本科生的《口腔科学》教学任务。带教过程中,学科系发现:一方面,临床专业医学生存在对《口腔科学》这门课程思想上认识不足、学习情绪低迷、学习效果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带教教师带着“凑合”的工作态度来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口腔科学》整体教学效果较低。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和部分带教教师在《口腔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口腔科学》培养目标,拟对《口腔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将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对临床专业医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也为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的《口腔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1 课程思政下《口腔科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1 有利于引导临床专业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018年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口腔疾病普遍存在于各个年龄段、阶层的人群中,而国民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及口腔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缺乏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5]。关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临床专业医学生对口腔疾病的严重性和口腔健康认识明显不足,其自身口腔健康容易出现问题[6-7]。跟普通大众相比,临床专业医学生拥有更为便捷的口腔知识获取途经,并且他们进入医疗岗位后,还需为普通大众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指导[7-8]。因此,加强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口腔医学教育是提高口腔疾病防治的重要途径。

《口腔科学》是临床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临床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很少从事口腔医疗工作的原因,常常造成他们对《口腔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主观上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学习动力。而《口腔科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可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口腔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自身医学专业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2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素质培养工作,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口腔科学》是一门经过高度概括和浓缩的学科,涵盖了口腔医学所有二级专业的课程。但《口腔科学》教学学时偏少(每学年32学时),一方面,教师们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教学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使得学生因为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专业知识,因而难以培养对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对临床能力的提升和素质培养的重视往往不够,导致临床专业医学生对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做到活学活用。临床专业医学生低迷的学习情绪和较差的学习效果反过来影响了《口腔科学》带教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导致部分教师带着“凑合”的工作态度来完成教学任务。两者的互相反馈导致《口腔科学》的整体教学效果较低。而《口腔科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素质培养工作,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2 思政元素在《口腔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全方位融入

2.1 课前思政元素的融入

通过收集中国口腔医学领域重要科学家的文献材料并进行提炼、整合,结合《口腔科学》培养目标,将思政教育加入课前准备阶段,有利于提升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情感共鸣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9-10]。例如,向学生讲述口腔医学领域著名学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史,我国著名的颌面成形外科学家董淑芬教授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西安医学院口腔医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在专科领域,董教授专攻颌面成形外科,对技术精益求精,多次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科学大会奖,在身患重病期间仍坚持临床第一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11]。在课前将董淑芬教授的人生经历讲给临床专业医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我院先辈为了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忘我奉献的精神,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具有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的精神,有利于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科学》的兴趣,端正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

2.2 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课堂教学中,带教教师可通过国家卫生保健政策方针引导法、临床案例法、问题分析法等将思政元素和《口腔科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思政教育充分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引导临床专业医学生巩固复习原知识,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并结合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引入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情感共鸣能力[12]。如第八章“牙拔除术”中以“牙齿出现疼痛就得拔掉吗?”这个主诉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积极发表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牙拔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通过以上过程的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接诊患者后,需先进行病史询问、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系列医学评估,明确患牙该不该拔,能不能拔,什么时候拔等情况。也可举反面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患者若有严重心脏病且近3月不平稳时,盲目拔牙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导致患者死亡,进一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接诊患者后耐心的询问病史,坦诚与患者沟通,细心的临床检查的重要性。通过融入以上思政元素,有利于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分析、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授课中,可通过国家卫生保健政策方针引导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如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13],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口腔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课堂上,带教教师在融入了该方案后,引导学生查阅与讨论出台该方案的背景是什么,其制定了哪些健康口腔的行动目标和工作指标,它的具体行动方向和相应的保障措施是如何实施的。通过融入以上思政元素,有利于向临床专业医学生潜意识中灌输正确的工作思维模式,要求他们紧跟国家卫生政策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认知和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

通过问题分析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口腔科学》教学中,采用多角度的提问引导临床专业医学生结合所学课堂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总结,使他们明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如讲授第十五章中“牙列缺损”时,带教教师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于牙槽骨条件优良,具有较好经济承受能力,且对修复体的使用感和舒适度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以推荐患者优先选择种植牙修复;对于缺失牙近远中有邻牙,且该邻牙存在牙体缺损,需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可以建议患者考虑待邻牙完成根管治疗后进行整体固定桥修复;但是当患者是一名老年人,牙槽骨条件较差,口内缺失牙较多,余留牙较少,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时,可以建议考虑行性价比比较高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通过以上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严密的医学逻辑思维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他们对患者的情感共鸣能力,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是对自己职业道德的深入锤炼[14]。

2.3 课后思政元素的融入

课后实践教学中,带教教师可组织临床专业医学生前往口腔医院进行参观和临床见习,带领学生缅怀董淑芬教授纪念碑并重温她的人生经历,向学生们介绍口腔医院的整体布局以及口腔人在口腔医院发展中的共同奋斗史。还带领学生见习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修复科以及口腔预防保健科等临床科室,并向学生讲解各个科室的诊疗病种和诊治方法,以及诊治中的爱伤观念,使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升华,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未雨绸缪。

3 课程思政下《口腔科学》教学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3.1 构建“《口腔科学》思政教育素材库”

结合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培养目标,通过对口腔专业领域科学家的杰出事迹、2030健康中国、健康口腔行动方案等国家健康政策指导方针、医学伦理学、医学俗语以及临床案例等资料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整合,收集课程思政素材,构建“《口腔科学》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为《口腔科学》的思政教学提供素材。

3.2 结合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素材,构建“《口腔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首先,结合《口腔科学》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素材,重新修订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培养目标,即在现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专业素质和情感目标;其次,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结合修订的《口腔科学》培养目标,对《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利用文献研究法、国家卫生政策方针引导法、案例教学法以及问题分析法等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挖掘《口腔科学》课程十八章、四十二节,每一章、节对应一个课程思政元素目标,将课程思政完全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构建“《口腔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从而不仅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水平,还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情感共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和敬佑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

3.3 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需灵活多样

《口腔科学》这门课程中融合了牙体牙髓病学、黏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以及口腔修复学等专业的知识内容,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二级专业的异、同特点,拓展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例如:讲授第四章中“急性牙髓炎”时,教师可从俗语“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切入,介绍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症状----难以忍受的剧痛,激发医生的同理心,从而理解患者的诉求,尽快为患者解除疼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这一节,通过将邱蔚六院士在口腔颌面外科所取得的成就[15-16]与本章部分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使临床专业医学生深刻理解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具有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口腔扁平苔藓常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有关,也会涉及自身免疫系统,因此患者就诊时常流露出郁闷、焦虑等情绪。讲授“口腔扁平苔藓”时,可通过导入“患者诉说患口腔扁平苔藓痛苦的经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该病复杂性的同时,也能换位理解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培养他们具有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

3.4 融入思政元素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课程评价

根据融入思政元素的《口腔科学》教学内容开展临床专业医学生的课程教学,并在课程结束后针对所讲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分别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包括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临床见习表现等[17-18]。评价学生的获取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专业素养及情感共鸣能力等。将定性与定量评价充分结合,最终得到每个目标完成情况排名以及个人综合排名,择优进行奖励[19-20]。与此同时,通过临床专业医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来促进《口腔科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3.5 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涵养和思政教育知识储备

《口腔科学》的带教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起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党员活动、专家讲座、集体备课、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如中国口腔医学领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重要贡献等来强化自身的思政理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涵养与思政教育知识储备;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口腔卫生健康政策方针,积极更新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和拓展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口腔科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潜移默化地对临床专业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熏陶,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口腔科学》课程思政素材库”、重新修订《口腔科学》培养目标、全面梳理《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并利用文献研究法、临床案例法、国家卫生健康政策方针法、问题分析法等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口腔科学》课程的每一章、节中,构建“《口腔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在临床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课程教学中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并在课程结束后,利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临床见习表现等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以及情感目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口腔科学》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以上过程的完善融入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临床专业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口腔医学教育对于培养大临床思维和综合诊疗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对《口腔科学》的学习态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素质教育工作,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此外,还有利于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和敬佑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医学生口腔思政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思政课“需求侧”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动看牙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