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宏 郑银萍 施雪霏 李晓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达1,929万,死亡病例达996万,其中肺癌死亡病例约180万,占各类癌症死亡病因首位[1]。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我国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占全球37%,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占所有癌症首位[2-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肺癌的85%左右,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至疾病中晚期才得到确诊[4]。虽目前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NSCLC整体预后仍较差。精准评价晚期NSCLC患者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针对性干预,优化患者预后。研究表明,机体营养与免疫状况与癌症患者远期预后具有密切关系[5-6]。预后营养指数(PNI)是依据血清白蛋白值与淋巴细胞计数获得的营养-免疫指标,可综合反映机体营养与免疫状况[7]。有研究指出,肿瘤起源位置与早期肺癌预后有关,相较于上叶肺癌,下叶肺癌预后更差[8]。但目前国内关于肿瘤位置、PNI情况与晚期NSCLC预后的关系研究尚较少,仍有待进一步论证。本研究拟观察肿瘤位置、PNI情况与晚期NSCLC预后的关系,为晚期NSCLC预后评价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1 临床资料 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入院12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9]中NSCLC有关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确诊;②初诊患者,既往未采取放化疗、免疫、手术治疗;③临床分期ⅢB~Ⅳ期;④年龄≥18岁,本次采取常规放化疗;⑤临床资料与随访信息均完整;⑥存在客观可测量病灶。(2)排除标准:①原发肿瘤处于主支气管;②合并其他类型癌症;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肺部感染;④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或有输血治疗史;⑤肝、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 研究方法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收集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肿瘤位置(中上叶、下叶)等一般资料情况。在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其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10 min(3,000 r/min,10 cm),取上清液,-80 ℃冰箱内冻存待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2700)测定白蛋白水平,血细胞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H800)测定淋巴细胞计数,计算PNI值,PNI=白蛋白+5×淋巴细胞计数。患者出院后均应用电话、门诊等形式随访3年,每6个月随访1次,记录患者3年生存情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生存组、死亡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具备方差齐性,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肿瘤位置、PNI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肿瘤位置、PNI对患者3年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CI、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等,联合预测时采取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获得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独立检验变量再进行ROC分析;不同肿瘤位置、PNI患者3年生存情况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行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生存组42例,死亡组78例。两组性别、BMI、年龄、吸烟史、CE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位置、P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晚期NSCLC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赋值:死亡=1,生存=0),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位置、PNI为自变量,采取COX回归分析发现,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位置、PNI均为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矫正混杂因素后肿瘤位置、PNI对预后的影响 通过COX回归分析矫正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显示肿瘤位置、PNI仍与晚期NSCLC患者死亡风险有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 3。
表3 矫正混杂因素后肿瘤位置、PNI对预后的影响
2.4 肿瘤位置、PNI对患者3年预后的预测价值 以死亡组为阳性样本,生存组为阴性样本,通过绘制ROC曲线显示,肿瘤位置、PNI均对晚期NSCL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时效能更高。见表4、图1。
表4 肿瘤位置、PNI对患者3年预后的预测价值
图1 肿瘤位置、PNI对患者3年预后的预测ROC曲线
2.5 不同肿瘤位置、PNI患者3年生存情况 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分为下叶、中上叶,并按照cut-off值分为低PNI(≤cut-off值)、高PNI(>cut-off值)患者,采取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下叶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中上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P=0.003),低PNI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高PN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4,P<0.001)。见图 2、图 3。
图2 不同肿瘤位置患者生存曲线
图3 不同PNI患者生存曲线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能量消耗大,且受到恐惧心理、放化疗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味觉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易产生营养不良[10]。研究报道,癌症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高达40%~80%,且约30%的患者因营养不良及其相关并发症死亡[11]。PNI是由血清白蛋白值、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得来,其中白蛋白为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常用指标,其水平降低可提示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降低;淋巴细胞可介导机体免疫细胞参与至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可发挥抗肿瘤免疫、抗感染、抑制肿瘤增殖、侵袭及转移等作用,其水平降低与多种癌症患者预后不良有关[12]。因此,PNI可综合体现血清白蛋白值、淋巴细胞计数情况,作为一项反映机体营养-免疫状况的灵敏指标,其水平越低可提示机体营养状况越差,免疫功能越低。本研究显示,死亡组PNI值低于生存组,且采取COX回归分析显示,PNI为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谭磊等[13]研究报道,术前PNI低水平可切除NSCLC患者术后的3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低于高水平患者,可为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许文娟等[14]研究指出,PNI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ECOG体力状况评分等有关,且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报道,PNI与肺癌化疗、小细胞肺癌放疗、晚期NSCLC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患者预后有关,较低的PNI值可提示较差的生存结局[15]。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降低不仅会影响机体防御能力,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且会导致患者对放化疗等抗癌治疗的耐受性变差,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治疗进程与患者预后。本研究利用COX回归分析矫正了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PNI仍与晚期NSCLC患者死亡风险相关,进一步证实了PNI与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性。本研究经ROC曲线分析显示,PNI取截断值46.75时,其预测晚期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AUC为0.72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与WANG等[16]研究结果相符。当PNI≤46.75时应高度警惕预后不良可能性,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营养、免疫功能情况。本研究以PNI预测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为界限,采取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低PNI(≤cut-off值)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高PNI(>cut-off值)患者,直观地显示了PNI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结局的密切关系,有望作为患者预后评价候选指标。
DAHELE等[17]研究指出,早期肺癌患者肿瘤不同位置与生存结局有关,下叶肿瘤患者总生存率更差。LEE等[18]研究显示,Ⅰ~Ⅲ期NSCLC患者中非上叶肿瘤患者相较于上叶肿瘤患者具有更低的三年、五年生存率。LIU等[19]研究报道,与非右下叶肿瘤比较,下叶起源Ⅰ~Ⅲ期肺癌会增加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死亡风险,预示着较短的总生存期。本研究显示,死亡组肿瘤位置为下叶的比例高于生存组,且经COX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下叶起源晚期NSCLC患者预后死亡风险更高,与预后死亡风险独立相关,提示肿瘤位置也与晚期患者预后具有密切关系。分析其机制在于,下叶起源肿瘤更易朝隆突下区扩散,具有更强侵袭性,淋巴转移较广泛;且肺下部对放射线更为敏感,下叶肿瘤计划靶体积也较大,更易出现放射性肺炎,影响患者预后[20];同时,下叶起源的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率更低,也会增加患者预后死亡风险[21]。本研究绘制ROC曲线显示,肿瘤位置为下叶对晚期NSCLC患者预后预测AUC为0.666,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单独应用肿瘤位置预测预后的敏感度较低。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位置为下叶晚期NSCLC患者具有更低的3年生存率,提示临床应对下叶肿瘤患者加强干预。本研究中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获得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独立检验变量再进行PNI、肿瘤位置联合预测RO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21,敏感度为70.51%,特异度为83.33%,提示联合预测可为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肿瘤位置、PNI为晚期NSCLC预后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预测患者预后死亡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但本研究未详细区分不同放化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且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仍有待前瞻性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