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涛,陈润润,王洪亮,李 铀,2,3▲
(1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0;2西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甘肃省动物细胞技术创新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3西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与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30)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3′~103°42′,北纬35°02′~35°36′之间[1]。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 ℃,年平均降雨量660 mm,年蒸发量1260 mm,无霜期120天左右,区内水资源相当丰富[3]。保护区海拔在2200~4636 m之间,主要由太子山脉发源而来的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其中海拔超过4000 m以上的山峰有:巴楞山(海拔4080 m)、公太子山(海拔4162 m)、母太子山(海拔4332 m)等[6]。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主要保护对象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从东向西纵向分布着近30条峡谷,每条山谷间都有河溪。据统计,发源于保护区的大小河、溪流近2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16条。截至2012年,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838种,95科358属838种33变种1亚种3变型,其中稀有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七、红花绿绒蒿、星叶草等51种。共有脊椎动物25目59科208种,其中兽类6目18科60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林麝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鸟类14目33科130种。国家保护珍稀濒危昆虫1种。物种总数1789种,占甘肃省物种总数3560的50.25%[7]。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重要支流大夏河与洮河的水源补给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森林与草地植被、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刘晓娟等人[8]对太子山次生林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2005年,刘晓娟[9]对太子山植物区系地理进行了研究,2008—2009年,刘文斌等人[10]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及主要乔灌木树种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本文作者结合近几年保护区植物种类调查,对本保护区的植物现状进行分析,为本区珍稀植物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高等院校在保护区内进行野外实习提供资料,为深入开展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于2021年7月16日开始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到2021年7月21日调查结束;对太子山药水峡区域旧旅游进山路的两侧大片草地、沿途灌木丛及药水峡深处小溪流两侧灌木丛、松鸣岩人工乔木林等多个区域进行植物种类调查。
通过对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考姚喜喜等人对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对草地、灌木丛和乔木林进行随机选取多个样方[11]。样方大小为:草地样方1 m×1 m、灌木样方10 m×10 m、乔木样方20 m×20 m,对草地样方内所有植物进行统计记录,并选出优势种,对灌木及乔木采取五点法对样方内植物种类进行统计记录,并测出种高、胸径、枝下高等数据,对样方内的植物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记录所有样方所在的海拔高度、经纬度。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所调查的植物种类进行记录、整理、归纳及统计。
通过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分类统计,得到草地、灌木、乔木植物种类统计,见表1。
表2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植物统计
表3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木植物统计
通过对采集到的标本整理、归纳分析得到太子山草本植物111种,灌木植物19种,乔木种类10种,草本植物种类约占79%,灌木植物约占14%,乔木约占7%,共有植物种类52科、122属。由此可得,该地区草本植物种类多,短命植物较为丰富。其中菊科、禾本科、伞形科、豆科、唇形科为该地区草本优势种。
由调查数据整理得到共有52科122属共144种,相对于保护区较小的面积而言草本植物的种类较为丰富,表明其发生和地理分布与全球其他植物区系的联系较为紧密[12]。从保护区内热带植物区系、亚热带植物区系和温带植物区系的不同类型来看,其区系成分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和高寒草甸草原组成。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植被分类系统分析发现,保护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具有典型的植被类型特征,包括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3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14]。这种植被生态系统可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可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