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及发展

2022-11-26 06:12梁爽周敏周橙旻朱剑刚FrancescaTosi
包装工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分类

梁爽,周敏,周橙旻,朱剑刚,Francesca Tosi

(1.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 450002;2.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佛罗伦萨 50121;3.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全球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9亿人,占13.5%。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伴随着老人数量的增多,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流行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1]。但对于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这两种养老模式还是过于单一。虽然还有很多类别的养老服务,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大力推进和发展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结合市场经济,出现了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但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发展还不完善[2]。养老服务产业表面上是朝阳产业,事实上相关投资较少,很多养老机构入不敷出,服务人员较少,不能给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由于养老机构难以盈利,又无法招聘更多员工,导致恶性循环。除去养老机构的现实问题,如何提高养老产业员工的素质也是一大难题。我国养老产业教育培训机构较为缺失,且缺乏监管机制。很多服务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不能获得权威的资格认证及专业的护理技能,其结果是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及专业技能缺失。对比月嫂、保姆等职业,老年人照护者更受社会和雇佣者的尊重,有更好的待遇,他们也更愿意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这有助于良性循环。从子女角度来看,由于传统观念思想,把老年人送养老院被认为不孝,要面临一定的舆论压力。但工作时间和压力使他们无法照料需要全天看护的老人,养老院成为了唯一选择。许多老年人对于养老院又较为抗拒。这是因为许多负面新闻使老年人认为到养老院生活是孤独的、没有尊严的。其次,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缺乏人文关怀,不尊重老年人的主体性,只是看管和看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总的来说,国内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养老服务的质量及专业性急待提高。

1 研究现状

从健康老龄化概念被引入国内开始,我国就开启了它本土化的步伐。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同的养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994年年底,在我国首次召开的健康老龄化研讨会上,就已经确定实施健康老龄化必须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突出“中国特色”是必由之路[3]。而我国具体国情以老年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医疗卫生重点转向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特点。2006年,“十一五”规划期间上海首先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4];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同年,作为指导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老年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举措,旨在促进健康老龄化;2017年3月,《“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出台则象征着健康老龄化战略在我国宏观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政策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也逐渐健全。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的定义并不统一。包世荣[5]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养老服务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李兵和庞涛[6]认为“养老服务是针对由于贫困、家庭瓦解、暴力、身体和精神残疾、健康状况恶化等,在自我照料和他人照料等方面需要公共援助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了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行使职责,所提供社会支持的服务和项目”。戴卫东陈述了养老服务体系在政策文件中的变化[3]。养老服务范围广,随着时间发展,形成了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服务的重点也不相同。故养老服务的定义也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因此需要通过对各种养老服务及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本质内涵,帮助老年人选择适合他们的“定制化”养老服务模式。

2 文献研究

2.1 文献检索与提取

本文通过以下方法归纳整理了中国现有的养老服务模式: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和国家政府网站;百度学术和Google学术中搜索相关关键词和政策;然后通过运用文献结果荟萃分析法,针对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将研究结果合并分析,且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得到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进程与趋势。

在中国知网搜索时,运用专业检索表达式检索,检索条件为主题=(老年人+老人+老年群体+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社区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养老体系+养老模式+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系统+家庭养老),检索时间为收录起始年至2021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期刊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3 990篇;在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运用检索式搜索,以相同检索关键字、检索时间和期刊范围进行检索,共得到1 264篇文章。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使用相同方式进行检索,共得到文章2 297篇。

对中国知网的文献进行总体趋势分析。可以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7年,每年发表的养老服务相关文章不超过100篇,自2008年开始,发文数量明显增加,直到2016年,该年发表相关文章411篇。虽然2018年文章发表数量有所下降,但依然可以说明自2010年开始,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明显增多,其社会背景可能是老龄化的问题逐渐显著,从而导致关注度提高。近30年来,关于养老服务研究的主要主题分布中关于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文章最多。其次,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和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章也都超过了100篇。从总趋势中的学科分布可以发现,关于养老服务的研究,几乎一半(42.13%)的文章都是属于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相关学科,其次是社会学及统计学(11.39%)。这说明养老问题或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国际性和社会性问题,需要在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被有效解决。

2.2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对在以上学术论文平台的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删除征稿启事、卷首语、科研机构介绍、书评、无作者等不相关的条目后,最终得到5 236篇相关文献。将这些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5.7 R3)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和除重后进行分析[7-8]。

文献聚类后可以得若干研究聚类(见图1),分别如下: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等。这也是我国养老服务研究主要关注的领域。进行关键词网络分析:字体大小与关键词被提及频率成正比。黄色圆圈结点表明了高中介中心性和高频的特点。从图1可知,这些关键词具有高度的集中性,每个关键词之间都有明显的共被引关系。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农村养老和养老保障是2000年之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近20年的研究重点为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空巢老人和医养结合等。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Fig.1 Density view of keyword

2.3 时间线图和时区图分析

在时间线图中(见图2),圆圈面积越大说明在此时间段,与此聚类相关的文章发表量较大,受到的关注较高。由此可见,针对养老机构的研究较多,且引用率较高。但在2004年后,该聚类开始趋冷,相关文献发表有所减少。针对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自文献收录起始年也已经有了较多研究。此外,互助养老的模式在2000年前开始出现,在2007年热度较高。还应注意的是,2016年后,对于老人能否公平均等地获得养老服务的研究开始出现,这说明我国养老服务研究更加深入与全面,学术界正在思考如何保障惠及全民的养老服务。

图2 时间线图Fig.2 Timeline view

时区图可以看到我国养老服务研究重点的变化(见图3),从开始的家庭养老、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等整体性、全面性的研究,到近几年更加深入和具体地研究,比如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主观幸福感等。更重要的是,研究重点的变化说明我国养老服务已经不仅只关心政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开始逐渐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健康因素。近两年也出现了多种新型养老模式,如智慧养老、以房养老等。从时间线图和时区图中可以看到限定时间段内的学术研究趋势,帮助相关研究者把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图3 时区图Fig.3 Timezone view

3 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和概念梳理

通过对查询到的文献、书籍、新闻、政策等资料进行梳理,发现一些养老模式并非我国首创,故选取每类养老服务和概念最早出现的文献作为来源。但在首次出现时,其养老服务模式的定义或概念可能不够清晰,故选择表述较为清晰的定义作为其解释。表1清晰地概括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养老服务的名称、定义、来源和发展概况。这些养老服务并不是孤立的,老年人可以同时接受多种养老服务。随着时间发展,近几年养老服务产业出现了与医疗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科学技术产业、金融产业、房地产融合发展的趋势。

表1 养老服务模式和概念Tab.1 The healthcare service models and concepts

续表1

续表1

4 养老服务模式分类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目前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和概念共36种。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并帮助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对以上养老服务进行分类整理。翟德华[44]在《养老服务业分类研究》中运用多种理论对养老服务业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需求–供给”的分类方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提出了以政府为基础、政府主导社会辅助和市场化养老服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45];国家统计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发布了《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将养老产业分为3层,12大类,51个中类,79个小类。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复杂性,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养老服务行业进行了分类,但都没有针对养老服务模式和概念分类。因此,参考以上分类标准,并结合老年人养老需求和服务业细分理论对养老服务模式和概念进行理论和统计标准分类,见表2。

表2 养老服务模式分类Tab.2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althcare service models

养老服务模式及概念划分为3级分类,一级分类为理论、服务地点、主体性质和行业细分。三级分类为各类养老服务模式。养老理论的二级分类为体系、金融、服务和网络。养老服务地点的二级分类为家庭、机构和其他。养老服务提供者主体性质的二级分类为个人、政府、市场和混合。依据《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行业细分二级分类被划分为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与社会参与、老年社会保障、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和养老公共管理。其中没有包含养老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的制造、销售和租赁的原因是相关养老服务模式在文献中的研究较少。这也给研究者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智能养老产品和城市社区下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46]。

一级分类中的理论和行业细分属于学术层面,故只对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地点和主体性质进行二维关联分析,帮助老年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模式,见图4。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倾向养老的地点,选择不同服务主体提供的养老服务。这可以帮助老年家庭理清市场上存在的养老模式,根据不同的情况为老年人选择“定制化”的养老服务。

图4 养老服务模式服务地点和主体性质二维关联分析Fig.4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vice location and the nature of healthcare service models

5 结语

本文使用文献结果荟萃分析法,通过在数据库、政府网站等信息平台查阅书籍、文献和国家政策等信息,归纳总结了我国90年代以来出现的养老服务模式和概念。通过科学地分析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我国的养老服务随着金融、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可持续提供社会保障的多层次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发现,与老年用品相关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还较少,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智能化养老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逐渐被老年人接受。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分类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按需分类
养老更无忧了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