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视角下高龄老人夜间照护辅助系统设计研究

2022-11-26 06:11陈朝杰王俊灵陈文静胡艺帆余宇
包装工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龄居家辅助

陈朝杰,王俊灵,陈文静,胡艺帆,余宇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广州 510090)

随着全球范围内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世界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日益显著。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增长至2.64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国家统计局,2021年)[1]。在国家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下,其中73.6%的老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2]。在此背景下“养老难”的社会问题已经逐渐演化为“照护难”,尤其是高龄群体的夜间居家照护过程中,由于老人“起夜”引发摔倒等意外事故为主要的夜间照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为改善现有居家夜间照护服务不足,本研究根据ERG需求层次理论,挖掘老年人夜间活动行为的实际需求,形成需求痛点与服务配置要素的配置关系,构建围绕老人“起夜”系列行为的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服务模型,最终输出辅助高龄老人夜间照护辅具设计,以期为居家背景下的高龄老年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类型与服务模式。

1 居家夜间照护服务研究综述

1.1 居家照护服务研究现状

WHO于1994年将居家照护定义为,在老人居住地提供整合性健康及社会的支持服务[3],其目的在于预防、延缓及取代短暂或长期的机构式照护[4]。近年来,居家照护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最初单一的居家养老领域迅速渗透到儿童照护、术后修复、远程医疗等研究领域。目前居家照护服务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服务系统模式创新,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管理、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如杨瑞婷[5]从服务设计的角度,提出针对老人慢性病健康管理等照护问题的产品系统设计策略;陈泰昌[6]根据统计全国老龄失能比例,提出家庭–社区–机构融合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策略来分散老年人失能风险。

2)用户需求评估,主要从日常生活能力、情感关怀等视角展开研究。Laukkanen等[7]利用ADL量表评估工具,测试在不同养老环境中的老年人日常能力水平差异性;陈超等[8]通过老年人群体特征,分析探索在未来城市生活中用户与产品、环境、人之间的情感交互关系。

3)居家风险防范,主要聚焦在障碍防跌、心理疏导、设施安全等方面。Mackenzie[9]利用筛查工具HOME FAST测试影响家庭环境中导致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关键因素的干预效用;于雨倩(2018)[10]通过访谈探查老年人居家照护中跌倒、走失等风险因素,提出了居家照护风险的预防性措施;Thomas[11]等人研究得出居家照顾可以降低老年人心理健康,从而降低抑郁风险;王小乐[12]通过洞察老年住宅常见问题,提出以适应不同阶段中老人身心状况的无障碍设施解决方案。

4)适老化辅具设计,主要涵盖智能化技术创新、场景的情感化应用、可用性评估等维度。Sugihara等[13]研究日本失智症护理的辅助技术路线图来提高失智症患者的生活水平;平燕汝,李雪等[14]根据老人不同使用场景,梳理智能适老辅具的功能类型,探索辅具租赁模式加强用户隐私保护;袁一然[15]、段晓迪[16]等根据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特征需求,通过可用性设计流程,为下一代老年照护产品的可用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学界在居家照护服务的研究多偏向慢性病管理、机体失能、照护需求综合服务平台营造等方向,对常年居家生活且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的照护研究主要涵盖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无障碍辅具适老化创新、基础性日间护理需求探索等方面,而针对高龄老人全时段的系统性照护尤其是夜间活动行为需求的关注有所忽视。

1.2 老人夜间照护服务发展现状

国际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在居家照护研究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其夜间照护模式选择多根据老人的自理程度来配置不同照护措施。如丹麦“夜间在宅照护服务”对高龄老人的入户改造由政府扶持,对于自理能力不同的老人分类提供适合的照护服务,原则上遵循老人已有的生活习惯来提供个性化选择,无偿租赁餐具、助行器等照护辅具。美国的“Hebrew Home(夜间老年人服务计划)”,家属可向护理机构或政府申请来保证家中老人获得身心援助和支持性环境供给,呼吁高龄老人主动参与老化意识敏感性训练、临终关怀心理疏导等项目。而日本特有的“长照夜间家访”服务除常规照护之外,还配置联合老人所在社区医院的紧急意外和急症处理等综合照护体系。

反观国内则会发现,现有夜间照护服务配置在专业照护人员、原居改造等方面的资源短缺致使常态化、持续性照护服务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从照护对象、服务时间、照护内容、依托平台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居家夜间照护服务案例现况进行归纳分析,进行全面的桌面调研,见表1。以下的国内夜间照护案例可分为三大类。

表1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服务案例项目归纳表Tab.1 Summary table of cases of night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1)“夜间照护床位”为代表的保姆式居家照护:以苏州“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为代表,其实质是依托现有养老资质的社会机构,在夜间时段以“照护员”为媒介,配合穿戴式电子呼叫设备,将照护服务人工输送至老年人家中,陪护高龄老人进行起夜如厕等活动;其优点是能够大幅度减轻老人家属夜间照护压力,不足是缺少更加私人化的定制服务,老人往往没有主导选择权,过程中居家老人的隐私、私人信息保密、自尊保护问题也常被忽视。

2)“监护式”家属探点巡望式夜间照护:对老人居家卧室等生活环境进行智能检测设备、报警系统等设备的安装来进行“监控”性质的防护,家属定期实地探望。这种照护模式可以让子女实时观察到老人的居家活动,但也会导致老人日常起居中防护与辅助分离,无法实质性帮助老人自立。

3)入户“辅助式”适老化改造:对政府政策保障与老人经济能力有所要求,有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也会利用长期租赁辅具进行辅助自理,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入户式置入配件设施来改造养老住宅。

2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分析

2.1 用户访谈定性需求探查

ERG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在Maslow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人本主义需求理论,即包括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发展需求[17]。居家养老夜间生活场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呈现出更多元化、差异化,各个需求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本研究以ERG需求理论为基础,将居家高龄老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服务需求,按照“起夜、浴厕、睡眠”3种夜间活动场景,归纳为满足老人日常居家生活的刚性需求与辅助需求两个类别,见图1。其中,刚性需求是指满足居家高龄老人夜间活动行为安全的基础性生理照料需求,属于ERG需求理论中的生存需求,而辅助需求则是指满足居家高龄老人夜间场景下,对其心理精神层面的安抚照护性需求,属于ERG需求理论中的关系需求与发展需求。

图1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服务的ERG需求类别及方向划分Fig.1 Category and direction of ERG demand for night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本研究通过一日追踪调查法对广东省广州市不同类型的6个养老家属小区中的22位居家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入户访谈,每次访谈20~30 min,在取得同意下进行录音,并于24 h内对访谈材料进行实际转录。借助Nvivo12质性编码分析工具对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服务的需求描述进行开放式、主轴式与选择式三级编码与归类,见图2。对关联式编码中各主轴编码上的各分级编码,展开选择式编码归纳获得居家高龄老人夜间一体化照护服务的需求内容,见表2。

图2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服务的ERG需求挖掘路径Fig.2 ERG demand mining path for night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表2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内容编码Tab.2 Content codes for night care needs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t home

续表2

2.2 用户问卷调研定量需求聚类

为进一步分析居家高龄老人的夜间照护需求,以定性研究获取的16个主范畴需求结果为量化问卷的设置依据,对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社区80岁以上的居家高龄老人展开随机调查,实地调研以手机扫码和发放纸质问卷两种形式进行,邀请目标用户的家属根据老人实际生活情况代为填写,经筛选共统计获得86份有效问卷。该过程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夜间照护16个主轴需求点进行定量降维分析,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3个公因子,见表3。然后结合分析结果,对居家高龄老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服务需求进行聚类,并将其划分为健康照料(HC1)、防护辅助(PA2)和精神慰藉(SC3)三个维度。具体而言,健康照料需求(HC1)主要包括出行需求(A1)、如厕需求(A2)、无障碍路线(A3)、紧急呼救(A4)、饮水服药(A5)、睡眠保障(A6)6个主因子,各维度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731、0.825、0.717、0.730、0.663、0.591,成分1得分最高,说明健康照料需求在夜间照护中需求越大,其中出行、如厕、紧急呼救的需求度与关注度相比较整体高于饮水服药与睡眠保障需求,说明前三者在健康照料需求范畴内相关程度大。其次夜间防护辅助需求(PA2)主要由起夜防跌需求(B1)、浴厕防滑需求(B2),离床防护需求(B3)和清洁辅助需求(B4)4个主因子构成,各维度的因子载荷为0.787、0.768、0.744、0.721,其需求度与夜间防护辅助需求相关度相平,之间关联性也较强(公因子方差大于0.4)。此外,精神慰藉需求(SC3)主要涵盖了自尊维护需求(C1)、自我认同需求(C2)、情感陪伴需求(C3)、价值肯定需求(C4)、媒体娱乐需求(C5)5个主因子。各维度的因子载荷为0.583、0.685、0.580、0.515、0.532,其中媒体娱乐需求在整个精神慰藉需求维度下与其他因子相比关注度相对较弱,说明精神慰藉需求范畴内与媒体娱乐需求呈弱相关。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表Tab.3 Factor loading coefficients after rotation

根据居家高龄老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服务需求聚类的三个维度,将夜间居家照护辅助系统提供的服务配置要素应与各个需求相匹配,构建需求–服务配置要素二者之间的映射关系,见图3。在ERG需求层次理论指导下,将整体需求服务要素的配置划分为3个层级,为夜间照护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服务信息参考库。第1层级涵盖健康照料、防护辅助、精神慰藉三类服务;第2层级结合前期需求聚类将其归纳为起夜助行、助厕、紧急援助等14项子服务,用以匹配起夜、浴厕、睡眠3个夜间场景下的防护辅助需求;第3层级将服务要素进一步细分,包括辅具助行、紧急送药、睡眠监测等32项具体服务,为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的满足提供具体实现路径。以夜间照护需求–服务配置关系为参照,通过对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的提取,将其与所构建夜间照护系统服务配置主服务模块之间相匹配,通过服务方法机制的创新与系统资源的整合对服务主模块进行分派对应的服务子模块,构建夜间照护需求–服务配置要素平衡机制,见图4。当二者之间结构失衡或匹配不对应的状态下,会造成服务配置要素的缺少和浪费、设施资源的闲置等问题,使居家高龄老人的夜间照护需求无法满足,期望服务无法得到供应保障。因此,在需求、服务配置要素之间建立起一套动态平衡机制,从而使服务系统向着低成本协调管理、全方位内容匹配、高效率机制运营、高价值服务提供的目标发展。

图3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服务配置关系Fig.3 Demands of night 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 service configuration elements

图4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服务配置要素的平衡机制Fig.4 The night care needs of the elderly at home-the balance mechanism of service configuration elements

3 设计实践

3.1 设计策略

本研究基于ERG需求理论根据居家高龄老人健康照料、防护辅助、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夜间照护需求展开,给出符合中国语境下高龄老人夜间照护服务需求的挖掘方法和分类依据,并通过动态供需匹配策略实现照护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构建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系统模型,见图5。夜间照护系统模型的合理性构建需要遵循持续性、整体性、人性化三个基本原则。

图5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辅助系统模型Fig.5 Model diagram of night care assistanc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1)持续性原则,为保证居家高龄老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科技成果,又不能超出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范围,需要依从服务供给主体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运行规律,从而保证夜间照护模式运行的长久持续性。

2)整体性原则,本研究构建的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系统仅为庞大居家照护体系中的一个子维度,而非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只有整个居家照护服务体系中其他服务主体相互协作配合才能使其服务中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3)人性化原则,为使不同类别的居家高龄老人采用符合自我夜间活动习惯的照护方式来进行防护辅助,需在整体夜间照护系统构建中避免服务配置的平均化、模式化。

依据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辅助系统模型匹配照护资源信息,保证整个夜间照护服务链体系内部节点有效衔接、各项照护服务正常运行,其中以老年人起夜防护与睡眠保障为例构建夜间照护辅助系统服务供给关系,见图6;服务系统围绕“起夜”“如厕”“睡眠”三大场景展开,系统服务从睡前习惯提醒–睡中环境营造–睡醒起夜如厕辅助–行动意外呼救援助–整体睡眠检测贯穿整个夜间阶段进行服务供给,以提供有形硬件辅助与无形服务支持两个方面资源手段,对夜间高龄老人进行照护辅助。夜间照护辅助系统、服务系统包含以下3个特征。

图6 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辅助系统服务供给关系图Fig.6 Service supply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night care assistanc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1)主导型辅助硬件与多元软性服务支持相互配合。智能硬件与多元配套线上服务在统一平台搭建的信息系统内,收集用户基础信息,规划个性化夜间照护模式,更针对性根据老人个人需求来匹配服务资源;主导辅助硬件为夜间主要意外因素的发生提供防护,多元的服务为不同类型居家高龄老人打造睡眠环境,提供夜间呼救、求助引导等意外保障服务的同时,还具有个性化睡前习惯提醒、氛围营造、睡眠质量监测保障等服务,分别由各个独立家庭信息处理平台及后台人员进行组合管理。

2)移动模块化防护组件相互配置应对夜间环境下的多场景需求。照护体系中以模块化组件配置辅助硬件来针对性地满足居家高龄老人的夜间防护场景下的多样需求。辅助硬件在以夜间防跌为主功能模块的同时,针对起夜、如厕睡眠等场景设置起夜无障碍路线自动引导模块、可拆卸且便于清洁坐具的移动如厕模块等,各组件相互搭配满足夜间多场景下的老人照护需求,辅助其独立完成起夜过程。

3)服务供给主体间多元联动弥补夜间照护现有模式短板。根据实际调研发现,现有夜间照护多以资源紧缺的人力支持为主,起夜过程中通常为保证其“安全”而缺乏正确的隐私控制,照顾不到其自尊情绪,系统服务后台主体联动社区医院与就近服务站保证其最近距离内的身心安全,居所内部设置智能呼救模块与辅助硬件产品,保证高龄老人在熟悉环境中无忧起夜的同时,节省大量人力支援。

3.2 设计方案

围绕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要素,结合夜间照护辅助防护系统策略,通过要素–功能映射来获取居家高龄老人助行辅具的功能要素,涉及起夜助行(基本功能)、如厕辅助、无障碍路线、监护提醒等四大模块,见图7。并根据功能模块映射来指导智能助行辅具的外观设计,见图8。对助行辅具的五大功能模块产品外观设计进行分析,涉及其结构关系、颜色和材质工艺等。

图7 居家高龄助行辅具功能模块映射Fig.7 Functional module mapping of home-based mobility aids for the elderly

1)起夜助行模块主要遵循易用性和安全性等原则,为辅助老人行走,身体支撑提供安全保障。

2)如厕辅助模块主要遵循便利性和舒适性等原则,为如厕过程中老人起身辅助、安全舒适如厕、便后坐具清洁等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3)无障碍路线模块主要运用无意识、情感化等原则通过辅助器具上的光线控制模组来调节对起夜灯光照明位置、光线强度、灯光颜色等,起到对高龄老人起夜视觉感官与如厕过程中尊严情绪的保护作用。

4)监护提醒模块主要运用集约性、智能化等原则通过辅助器具上的可拆卸磁吸屏幕模组进行简单交互操作来对老人睡前生活习惯(例如用药、养生保健、洗浴等习惯)提醒等,起到个人信息的储存和综合管理的作用,见图9。

图9 移动终端界面设计展示Fig.9 Display of mobile terminal interface design

4 设计评估

本研究采用可用性测评(Usability Testing)方法[18]对居家高龄老人夜间活动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SUS量表展开数据统计。SUS问卷包含10个题目,其中涉及夜间照护辅助系统的易用性(1–4题)、可用性(5–8题)、体验性(9–10题)三个方面。整体评估过程按照原型制作–测试开展–数据收集–评估分析的步骤进行。首先将产品外观按照1∶1制作成纸模附着在现有助行器支撑骨架作为评估测试的产品基本功能原型,其次由研究人员携带产品原型对5名目标用户进行上门入户测试。测试流程按照3种夜间使用场景下的测试功能点任务,见图10所示,依次展开。入户进行功能测试过程,见图11。

图10 夜间照护辅助系统可用性测试功能点任务Fig.10 Function point tasks for usability testing of night care assistance systems

经过数据统计与公式转化,得出整体夜间照护系统评级为A+,见表4。得到夜间各场景功能需求下的测试体验满意度评价得分情况,见图12。评估结果反馈:以起夜防跌、紧急呼救、情感陪伴等功能层面的夜间需求均能够被有效满足,综合评分均在4.0以上;以习惯提醒、如厕辅助、起夜助行、睡眠保障需求层面对居家高龄老人体验使用较为满意,综合评分在3.6以上,能较为有效地提升居家高龄老人起夜自理能力。另外,根据评估情况挖掘照护系统的问题与优化方向,如高龄用户价值肯定方面,由于实际调研中发现居家高龄老人学历水平与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导致系统对用户习惯信息整合的个性化判断模糊,致使用户对价值肯定与自我认同方面的功能体验不佳,综合评分为2.2,可以通过联合线上老年大学,根据个人兴趣大数据统计信息,推荐更准确的适老化短时学习活动,获得自我认可、凸显价值感;其次在系统功能使用方面,考虑到高龄老人用户对系统内部配置各功能因认知记忆衰退导致使用不均衡,忘记使用方法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完善交互提醒系统布局,力求与设备智能语音沟通,辅助居家高龄老人降低功能分配的记忆成本,营造轻松舒适的使用体验。

表4 整体可用性测评SUS量表系统评价结果Tab.4 Systematic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SUS scale for the overall usability assessment

5 结语

老人意外事故常突发于容易被忽视的夜间,夜间照护服务系统的完善是实现原居安老有效保障。本研究通过对现有家庭夜间照护服务供给现状案例研究,根据ERG需求层次理论洞察居家高龄老人夜间行为习惯,挖掘健康照料、防护辅助、精神慰藉3个需求维度下的用户居家起夜行为痛点,提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系统方案。以动态、持续的供需实践思路平衡居家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需求,辅助居家高龄老人进行独立自理,提升高龄老人居家生活质量,为实现原居安老提供创新思路。

猜你喜欢
高龄居家辅助
倒开水辅助装置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石台行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微生高的往事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