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艳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课程思政”是相对于专业教学来说的另一个教学理念。是为了培育学习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进一步发展学习者的健康性格,也就是对学习者实行基础知识和思想方式的培育。但“课程思政”教育确实是一个舶来词,从被引进到现在20 余年的实施与蓬勃发展,在中国高校一直受到普遍认同。目前国内外的各所高校都在努力探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之道,北大考试研究所主任秦春华就在他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思政”教育》文章中说道:我们为什么要实行“课程思政”教育?并非为了证明“课程思政”教育是个好事情,而只是希望解决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它就确定了本课程的教育目的并非单纯知识技术的传播,而是要发挥其教学用途。而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一定要遵循其教学性质特点,让音乐学习者在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扩大知识面,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还要提高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正建立,从而在分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产生、发展、作用之基础上,建立独特的音乐科学思想方式。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紧随世界文明的脚步,由传统农耕文明时代走向了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人民物质需要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名与利成了很多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并绞尽脑汁不惜一切地去得到它们。由此,人们的信用、道义、责任在各行各业里失衡严重。心智发育尚未完善的年轻人已经遭到了很大的冲击。
素质教育尽管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出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人过于强调对物质文明、经济的要求,忽略了文化需要,使得国民素质的提高不能和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相提并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条腿的并行,才能健康前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育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担,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实施思政教育是中国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最有效方式和最主要手段。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而且始终在绵延不绝地持续发展,它是由中国各种民族传统音乐民俗文化支脉所汇聚而成的浩瀚的文化海洋。不管在专门的艺术院校还是在综合性高等院校,我国民族音乐作为专门教授少数民族歌曲、民族器乐、传统曲艺乐器、戏曲音乐、舞蹈音乐知识与基本理论知识的学科,都因其知识性、人文性、地域性而在中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通常对该专业的定位为:提高学习者对我国民族乐派的浓厚兴趣,增强我国民族乐派文化素质;掌握各民族文化的艺术理论和知识;了解中国各民族地域的传统乐曲体裁形式、乐器与器乐、音乐舞蹈形式、传统乐曲的结构类型、音响形式;了解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族乐器的特色乐曲;训练音乐学习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各地方、各民族乐器代表性作品的基本唱奏技巧。从“课程思政”的研究中启发学习者探寻不同中国历史的秘密并主动地开展研究性教学;培育探索精神、创造力,推动创意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重视并了解中华民族多元艺术发展的思想,培育学习者与多元艺术文化交流的意识等。尤其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我国民族音乐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而忽略以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不论是教学或是课程编写,大多只是对艺术作品、艺术家、音乐现象做艺术化的解读,没有把这些对象设置于文化的情境中去学习与探究,没有将之置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涵育的系统中进行观察。所以,怎样利用我国民族乐派教育所具有的思想理论资源,怎样发挥它所具有的思想理论教学价值,对这些课题的研究,也揭示出我国民族乐派教育的“课程思政”化实施进程中的瓶颈难题。
我国民族乐派教学包括我国传统乐器的种类、演奏流派以及有关知识,其教学应以具体的乐器与演奏流派、乐器演奏流派及其特点、乐器家及其时代背景为基础。这种方法音乐作品本身先天具备“教育”的特点,可以与“课程思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在整合。包括戏剧作品和曲艺作品等,它都是从世间乐曲为根基的近代音乐作品,它自身也蕴含着丰厚的品德伦理学、思想、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内容,甚至有着隐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再如,山歌文学和民间舞蹈艺术都是对人民群众最真挚、最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故冯梦龙也有了“但有假诗篇,无有假山歌”的说法。在我国历史几千年的文化成长历程中,他们正是通过欣赏传统戏剧和曲艺,乃至歌谣的传唱而明辨仁、义、礼、智、信的。又如,在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发展过程中,它与传统中国的音乐发展方式与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同样存在着变化和发展,占据强势位置的西洋音乐文化不断进入中国,使不同于传统中国音乐但又与之相通的新音乐文化兴起,并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方式同样在风雨飘摇中不断探索发展的新途径。以往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育中过分注重于知识性的灌输,而忽略以传统文化技术为根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学。落实“教学思政”概念后我们要对中国民族乐派的地位加以整合,使这门课的学习内容真正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并在教授学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彰显民族意识,提升爱国文化。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学科教育布局的方式,使各类学科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行,产生协调作用,把“立德树人”当作教学基本目标的一个综合教学理念。身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我国传统文化音乐教育,也应该抓住“教学思政”这一理念,充分地发掘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教书育人因素,达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我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生命力顽强,是我国古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很早以前,音乐的作用及其内调心理的作用已被古人所理解,因之在我国的伦理人文的形成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乐记》里就有记录:“乐者,通伦理者也。”《欧阳文忠全集》里也有记录:“人七情不可自节,故待乐以节之;至性不可自成,待乐以和之。”音乐教育在儒家艺术里是关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活动。在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中,平民音乐教育的占比最高,而文人音乐教育内容则最深,这两大类音乐教育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千姿百态的民俗音乐是普通老百姓集体聪明才智的结晶,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的就是这种生活最本真的精神面貌。这种自然本真精神就是用音乐最强烈的旋律起伏来表达老百姓对天命的反抗,和对世间疾苦的宣泄,同时也用最欢快悠扬的音乐韵律来保持人类对自然生活中的那些积极快乐情绪,用锣声喧天的敲击乐制造欢乐气氛,让人乐而忘忧。和中国传统平民音乐具有截然相反情感表达方法的文人音乐,饱读诗书的作家们总是以清、幽、淡、雅的绿绮音乐来修养自身理性的内心境界,以词曲结合的词调风格来表达自身情感和意境。这与音乐文学、艺术能力等方面一样,都是提高他们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人们精神创造与物质创新的共同结果,更是一个世世代代继承、不断完善的文化体系。在人们谈到我国民族乐派历史文化之际,往往总要谈及中国不同历史时代的民族文化交融问题、艺术审美取向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民族乐派蕴含着人们所赖以生存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理念与艺术审美标准。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关于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长期以来所产生的,或凭借特定的地区特点、风俗、语言、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生产方式等而产生的音乐文化表现、音乐形式、音乐美学,以及其与音乐文化有关的社会传播、文化、音乐家、艺术作品、音乐观念等的发现和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我们在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大语境下要找好找准教育切入点,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也要对其理论、历史、文化背景、艺术现状、音乐文化生成过程等方面加以溯源探流,从而让他们在认识中国音乐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文化内涵,让当代他们更重视自身的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民族使命感与事业心。此外,在课程的选取方面我们不但要选取古典民歌作品,而且还要选取“草根艺术”的课程。相比于都市艺术,民间“草根文化”保留着比较多的传统艺术的东西。因为我国土地广袤,城乡差异很大,现代性的脚步就算再坚强有力,也无法企及乡村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些地方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着古老历史和民俗,所以像地方民俗歌曲、地方戏剧和曲艺之类的民间艺术并不会被现代性的叙事彻底压倒,是一个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怎样在院校民族乐派教育和民间音乐资源研究之间建立一种交流平台,使院校民族乐派教育、民间音乐资源挖掘、民族文化建设推广三者间合理地衔接?怎样让学校民间音乐资源的宣传保护工作和院校民族乐派教育研究之间,产生相互促进与双赢发展的新局面呢?需紧扣院校民族音乐教育培养规格,积极搭建课程研究与实验平台,深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将激发中国大学生人文自觉,提升其创造力、启迪其创造性思想,为民族音乐艺术与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弘扬与提升,提供更有效途径。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由音乐专业的在校生和公共音乐教育选修班学员,充分利用音乐观察、音乐考试、竞赛表演、寒暑假社区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高等学校也十分注重在校生的实践性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并创建了实践性教学培训基地。由社区实践协议单位招聘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厚、社区责任心强、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相应教学技术水平的专门人员担任专门的教职,并担负了部分实践性教育任务。这样不但提升了学员实践性素质教育技术水平,还增进了与地方政府的联络与沟通,为在校生提供了就业的机遇。在理论教育环节中,学校采取了特聘相关专家从事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特聘音乐教育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以进行学科建设与音乐教育产业、行业发展趋势的有效衔接。“让老师和学员走向教室与学校,与内容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民乐进行语言对话沟通,使高等院校民乐教学变成‘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为使教学多样化,除正常教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第二课堂声乐组,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扩大和拓宽知识面,让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参与到本次活动中。除了独唱,还可以唱一些二人转、合唱歌曲,比如《早安,一起踏上征程》《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他们不仅鼓舞了许多青年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而努力奋斗、勇敢贡献,也为当代大学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唱这些歌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音乐作品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不论音乐作品或者歌曲门类,里面都包含了宝贵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在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中,教师们必须把教学思政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起来,注重个人教学思政意识与教育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正确掌握教学思政教育理论和传统音乐教育课程的切入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便达到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