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26 23:21李晨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减损加工业产后

文|李晨

农产品加工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调结构、转增长、惠民生、促内需,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农产品加工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介绍,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

科技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王凤忠说。

2006年以来,通过973计划、863计划、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实施,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过百亿元,支持力度、广度创历史新高。

在生鲜农产品动态保鲜与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小麦制粉、低温榨油、冷却肉加工、传统食品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我国已建立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监测预警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

在此基础上,三产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显著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例如,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保鲜技术的突破,为“安全、营养、美味”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新一代工业革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创意创业、科普基地、特色小镇、民俗文化、乡风乡愁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新经济和新格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产后损耗大;梯次加工技术缺乏;对资源综合利用缺乏部署;农产品加工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推进产后减损保供等于增产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19年对全球农产品各环节粮食损失指数估计,全球约14%的粮食在从生产至零售环节之前被损失掉约3.8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约4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损失主要发生在产后加工阶段,而发达国家主要发生在运输、零售和消费阶段。”王凤忠说,由于产后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的科技水平和设备设施相对落后,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高达15.69%,其中仓储环节因霉虫鼠损失可达5%,运输环节损失0.7%,加工环节损失3.7%,消费过程中损失6.3%。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向前端延伸可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可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是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核心。

粮食全产业链上,除了消费环节之外,收获环节就是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最为严重的环节。事实上,我国大宗粮油、果蔬、畜禽宰后损失也面临同样的现状。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王凤忠介绍,造成我国农产品加工环节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规模较小导致加工副产物废弃。我国广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存在于农村和乡镇地区,加工产能小、规模弱、加工量有限、加工链条短,导致农产品原料利用率低、副产物废弃,造成超过10%的浪费。二是加工设施比较落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加工设施提升速度低于农产品加工的需求。我国农产品加工工艺相对落后,农产品加工设备水平不高,一些企业购买国际淘汰的、低科技含量的设施,导致加工存在浪费。三是加工标准不完善。对待农产品加工损失浪费,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什么样的农产品可以食用,什么样的达不到食用标准必须舍弃。只有标准明确才能够有效定义农产品加工损失和浪费。四是过度加工导致食物营养素损失。当前,居民对食品消费水平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需求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上升,对含有丰富营养的农产品需求也随之大幅度提升。但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到错误导向,追求高、白、亮的米面粮油产品,造成大量营养素损失。同时,一些消费者错误地通过色度和精度判别粮食产品的品质,造成农产品过度加工的恶性循环。

推进农产品减损科技创新的对策

归纳来看,造成农产品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还是科学技术的落后。要加快集成创新,推进加工技术创新,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加工装备创制,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开展加工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

提高深加工利用率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产后减损战略中的重要部分。聚焦精深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推进深度开发,发展系列化的加工制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宜初则初、宜精则精、宜深则深,能加工尽加工。

同时,针对种养在农村、加工在城市的二元格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谋划产区、销区和园区,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域聚集,向中心镇(乡)和物流节点聚集,向重点专业村聚集。要着力优化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区对接,丰富加工产品,培育加工业态,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

猜你喜欢
减损加工业产后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