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刘阿燕
我国的美育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审美教育被边缘化甚至缺失。以致于出现了以下一些现状:首先,教学内容只有单一的国家统编教材,有许多珍贵的地方文化艺术被视而不见,无法出现在美术课堂上,也无法被学生所认识和传承,更谈不上如何去创造美。其次,授课模式较为守旧。大部分课堂还是停留在老师先讲解教材内容,然后在黑板上示范,接着学生照着画,最终用学生画得像不像来作为评判学生美术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临摹,依样画葫芦,以这样的技法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只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眼光,这在笔者看来也是万不可取的。从古代到近代,许多学者都曾经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甚至将它纳入教育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教育又再次被提上重要议程,并逐步纳入中考范围。可见,美育教育的作用日趋重要,不容忽视。
作为一线中学美术教师,基于以上美术教学现状的不足,几年来不断致力于“如何唤醒美术课堂”这一课题的研修,现从优化课堂内容和转变教学方法两大方面谈谈几点收获。
美术教材的设计不可能适合各个地方的学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因此,在不同学习地区的教学中,要唤醒美术课堂,首先一定得先优化教学内容,既不能抛弃教材,更不能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可结合学生实际,大胆拓展教材,避免形式主义教学的出现。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地域的差异及学生的生活阅历,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作欲望。如:《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教师可在围绕教学目标基础上,大胆尝试以水果拼盘方式来设计花卉纹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美景,艺术来源于生活。课堂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完成设计内容,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喜悦,整堂课开放富有活力,学生能真正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
目前,国家十分珍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永春纸织画历史源远流长,驰名中外。但由于纸织画的制作工序复杂且耗时,如今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利用已纳入教材中的版画艺术来带动本土的非遗文化艺术学习,大胆尝试将“纸版画与纸织画进行融合”,把两种不同的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可谓巧夺天工,别具一格。
通过“纸版画与纸织画的融合”的实践,提高教师整合教材,创新教学的时效性,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当循循善诱、悉心指导、示范引领,与学生合力探究,为学校的课程开发添砖加瓦。但这门课程的开发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主要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地方文化遗产得到较好地保护与传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灵活地运用有效的导入法,能够迅速转移并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求知欲,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更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妙用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第一个要素。我们可以“温故而知新”,准确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点,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导入新知识,从而连贯地把新旧知识串成一条线,脉络分明。这样不但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而且能够有效地传授新知识。我们还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味觉等多角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导入法,比如《剪纸》一课,采用了“尼山萨满”游戏导入,让学生上台体验游戏的精彩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这个游戏的画面是属于哪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直奔课题。再如,《有趣的卡通》一课,导入《熊出没》的卡通动画片,学生们瞬间欢呼雀跃,兴致勃勃,动画片唤起学生童年的记忆,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样的导入中乐此不疲。当然了,导入的方法各式各样,作为老师必须寓教于乐,合理运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动起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智能手机APP作为新生的事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摸索过程中,笔者尝试利用智能手机APP来优化美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有趣的卡通》《漫画自画像》一课,卡通漫画是最受青少年儿童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是因为它造型夸张,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画风抽象。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初中学生几乎仅处于临摹阶段,对着范画照搬照抄。为了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尝试引入有趣的拼脸软件“脸萌APP”或“表情me”,拼出自己的卡通头像,并运用到卡通漫画课堂中,即使绘画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也可以轻松制作属于自己的卡通肖像。只需要左右滑动,多种发型、五官、背景等供你选择,就可以完成拼脸,可以用来制作卡通头像,并尝试着把自己的卡通形象画下来,让原本刻板的造型表现课秒变生动有趣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至于欣赏·评述课,似乎被公认为颇具难度的课。上得好就生动有趣,上不好的话,容易出现教师自导自演的满堂灌现象,变得索然无味,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初衷。美术新课标中是这样评释的:所谓“欣赏”,不单是以欢快的心境赏识美术作品,还得领会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在美术课堂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展示作品,向学生讲解此作品的内涵及意义,显然就摒弃了新课标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衷,整堂课就显得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厌倦甚至昏昏欲睡的状态,那么,这堂课就毫无意义。因此,要上好“欣赏·评述”课,教师要精心备课,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巧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精神,使整堂课激情澎湃,妙趣横生。
例如,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一课,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赏析古代工艺作品,了解瓷器的造型、纹饰、工艺等特点,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避免单调的图片讲解,“工艺大师APP”刚好派上用场,它是一款专门为瓷器打造的手机瓷器知识学习软件,可以跟电脑媒体同步播放讲解,配以丰富的图文信息以及有趣的交互方式,提炼重点且简洁易懂,也详细地介绍瓷器的生产制作过程,各种瓷器作品成品等等,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不感到枯燥乏味。而对于制作体验环节,可通过互动的三维真实模拟方法,再现景泰蓝的工艺制作流程,学生还可通过“工艺大师APP”,根据每个环节所需自主设计改造,巧妙地制作出满意的景泰蓝作品,从中体验整个模拟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因此巧用手机APP进行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激情,让欣赏课也能焕发活力。
当然,智能手机APP在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弊端,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并讲解正确使用APP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帮带”也不失为教学良策。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且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以致影响到教学成效。美术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在摸索过程中,采用“分组传帮带”种教学方式,巧妙地降低了美术教学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课,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单凭教师的视频示范或手把手的教导,是很难做到全体学生一学即会,一会即精的,这也是教师们最头疼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笔者总结出,较好的方法是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互动。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结》一课,在视频中虽详细讲解了吉祥结的编织法,但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够学会,而且,当学生们提出问题,作为老师也无法面面俱到地进行辅导,这时候,采用分组进行传帮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上课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先学会的同学当组长,充当“小老师”角色,去帮助不熟练或者不会的组员掌握操作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力,令教师头痛的难题也就不攻自破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优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学生之间更易沟通,提出问题更大胆、更直接,同时也对后进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增强自信心,使他们也能够共同体验成功的怡悦。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从而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美术教学中,课堂评价尤其重要,如能灵活运用立体多维评价,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师生互动的评价,而这正是一堂课是否精彩生动的关键。比如《剪纸》一课,为了检验学生对纹样装饰组织形式的掌握情况,教师巧用媒体课件设计了“贴图大比拼”活动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从中启发引导,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再妙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总结,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而易举就突破教学重点,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即教学难点,对装饰好的纹样如何剪刻,进行阴阳刻处理,运用正反例示范视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过程性评价,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一堂优质课不仅要有精彩的课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教学资源,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还需要分配好时间,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还是远远不够,教师要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扬长避短,不断地提升自己。
尽管我们上课前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在某些细节上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比如,师生配合上有时会出现临时状况,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而许多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对自身的评价,即自我反思。每个教师上课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会存在某些不足,或许是自己的哪个环节时间没控制好,或许是课堂上遇到突发情况没有处理好,没能达成预定的目标等问题。因此,教师课后必须进行自我反思,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讨教,或召开教研组会议,共同商讨改进措施,这样,在往后的课堂上才能够逐步改进,趋于完善,由此提高课堂质量。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也是衡量一堂课教学成效的依据。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能够面向全体,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可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教师再进行总结、反馈,弥补不足,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借助希沃授课助手“Link软件”,用手机拍照直接上传,使全体学生第一时间了解作业的情况,及时交互、共享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短短的一堂课,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逐一进行点评,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美术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家校本布置作业或者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学科公众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上传本人的作品的同时,也能观赏借鉴优秀同学的作品,分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多元化评价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更新传统的评价模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要真正唤醒美术课堂,美术教师就应抱着孜孜以求的恒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探寻新的教学方法,还要教学相长,终身实践,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努力推动美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