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体验式教学的思考

2022-11-26 19:59:53于敬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活动

于敬东

(金普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原金普新区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辽宁大连 116600)

引言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国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标准。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学校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更需要考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必须坚持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现如今大部分的初中学校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这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助益。大众对少儿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对学生的学校学科教育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依旧存在着对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忽视,对少儿进行过度的保护,导致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对学生进行了过度保护,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正常开展,教师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学生家长通力合作,建设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的良好体验,支持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校园课程不同,传统的校园课程具有较高的限制性,以教科书作为载体,学生需要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活动的形式、内容都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包括动植物的养殖项目、敬老院或孤儿院的义演项目以及科学实践项目等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有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校园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长等因素进行活动内容的确定,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甚至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性格、能力的不同也会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定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状况进行考虑,教师需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意义来进行主题的筛选,确保内容设定的合理性,能够充分给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空间。

2.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大部分的初中校园中都是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规划,教师不会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安排,只会在主题和大方向上进行指引,学生需要有自主的思想,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预期相比较于其他教学内容、教学科目来说相对较为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初中学校所采用的活动形式不同,部分学校由教师商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形式、流程,学生在活动中有自主实践的机会;还有部分学校采用校方制定主题和活动目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找到实践的具体方法,这样的活动形式对初中的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但对于学生来说,无论采用哪种活动形式,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充分的锻炼。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下,学生有良好的思维锻炼机会和实践机会,达到边“做”边“学”的效果,克服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1]。

3.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科目教学课程评价不同,传统的教学科目都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以教材知识内容作为考核范围,对学生的教材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具体的考核,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求突出评价的发展价值。对学生的考核没有既定的内容,都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度、参与度等进行综合评判,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更强的参考性。当然,也存在部分学校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但是其评价内容的设定也是以实践活动的内容作为基础,开展不同活动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感受到自身在活动中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活动能力。

以上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特征的具体分析,根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具有较多的相似性,首先,其二者都没有固定的内容,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都可以有多元化的载体和活动形式,教育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其次,这两种教育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参与度,在开展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根据活动主题有自主的实践行为,得到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初中学校在开展这两种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对其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综合实践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让学生对具体的实践项目有良好的实践体验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开展意义

1.创新了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

劳动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进行体力活动,而是让学生通过劳动,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拥有良好的劳动能力、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脑力思考,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大部分的初中学校中都存在着劳动教育,例如,学生的大扫除、班级卫生的清理,都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教育形式都较为枯燥,学生形成了既定的劳动思维,也有不少的学生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展劳动活动,导致很少有学生能够在这种劳动形式下培养出良好的劳动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本就有充分的学生自主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目标与任务的确定、责任的分工、时间的安排等。其与劳动教育的实质相同,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敬老院中进行公益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装饰义演场地、为敬老院打扫卫生等,这些属于劳动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开展这些环节的时候给予学生良好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的劳动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2]。

2.提升劳动教育的开展价值

在部分初中学校中,传统的劳动教育开展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在班级内进行清洁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教育形式单一,部分学生都无法正确认知劳动的意义,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教育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的系统性更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会有全新的认识,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体力劳动,还有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学生会对正确的劳动方式、劳动目的等进行深入思考,充分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在多元化的劳动形式下,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劳动机会,能够感受到劳动过程中的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教师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部分,就能够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对劳动教育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自主思考是无法避免的行为,既然劳动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学生自然也会在劳动教育中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自主思考能够对劳动价值有更深刻的认知。

三、目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

根据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效果来看,一些教师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需求的状况,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都是以班级作为活动开展的单位,一个班级的活动都是采用同一个主题,甚至存在着多个班级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用主题相同的情况。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既定项目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实践方向和方式受到了限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个体需求了解程度不高,开展活动教育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在进行活动实践情况的时候都没有做到根据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打击了部分实践能力较弱但是劳动态度认真的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设定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主题的时候,没有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了解,部分教师都是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站在专业的角度上选择适宜的活动主题,对学生的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

2.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过高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状况设定活动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提高学生体验感,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和劳动经验的开放性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学生的锻炼机会,现如今,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程度过高的状况,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进行了限制,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少,没有充分发挥锻炼学生劳动能力的目的。有部分教师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会对学生的活动流程进行妥善的安排,学生只需要依照教师的安排开展实践即可,并且在安排学生进行劳动活动的时候,教师在劳动教育环节,对学生劳动开展方式、开展部分及分工都进行了完善的安排,学生不需要经过独立的思考,只需要付出体力开展劳动即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度过高,对于学生来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认识不清的表现。

3.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氛围较差

部分教师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育的主题设立过于明确,活动的开展缺少引入环节,教师对待学生过于严格,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表现得有所约束,导致教学氛围不佳、学生代入感不强。初中的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着一种由衷的敬畏感,劳动教育也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难免会存在不敢或是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情况,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距离感,难以充分调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氛围。另外,对于现如今的初中学生来说,其存在着劳动能力较弱的状况,对其开展劳动教育有较大的教学难度,一些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教学氛围较差,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过度保护

初中的学生存在着年龄较小、定力不足、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等特性,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担心学生会出现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过度的保护,导致学生劳动能力锻炼不充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家长对学生的保护心理过重,部分家长对素质教育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认为学生在学校只需要做好学科学习即可,并不认为学生需要劳动教育。在部分家长教育观念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减少与家长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会对学生进行更好的保护,降低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比重,缩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或是减少活动频次,这些措施虽然从源头上降低了学生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活动方式也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没有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3]。

四、初中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体验式教学开展策略

1.制定完善、安全的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地点不固定,可能会在学校中开展,也有可能会在社会其他单位、机构中进行,离开了学校,学生的安全性就缺失了部分保障。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机会,学生有自主动手实践的环节和参与劳动的环节,这些环节都比在教室中学习的危险性更高。在学校和家长的眼中,学生的安全永远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初中学校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如期开展,需要在活动开展之前,为学生制定完善、安全的教学计划,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报备,提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

其一,教师需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位置,提前对活动开展的位置进行考察,根据活动地点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学生安全管理设施,在设施完善以后,教师需要把活动地点和设施完善情况都告知家长,让家长对学生的状况更加放心。

其二,教师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和内容进行深刻思考,根据题材的设定,预设学生的完成方式,对学生的可能采取的实践办法和劳动方式进行考量,避免危险性较大的劳动活动存在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更妥善的保护,为体验式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其三,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预案的演练,一旦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紧急事故的发生,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不会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也能够为学生的安全做出更高的保障。

2.联系生活进行活动选题

教师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为了给予学生确切的帮助,可以设立一些生活性更强的活动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串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生活联系度较高的知识和实践活动更感兴趣,脱离生活的空洞知识会让学会感受到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联系生活进行选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质量。

教师在选题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些与动植物有关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设定一些以文化教育单位或是社区作为活动地点,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较强,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思考和锻炼。例如,教师可以设定“走进花的世界”实践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自主进行花的栽培、养殖,定期地为花编写生长日记,在学期末的时候将学生的栽培情况进行分享,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了解到花的成长历程。还可以在教师内摆放一些花、植物的盆栽,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应用盆栽对教室进行装饰,利用课余时间对盆栽进行浇水、施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的活动都需要付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学生也能感受到通过自身劳动得到生长状况良好盆栽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劳动积极性[4]。

3.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无论在哪一门学科的教育中,学生都是教育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认知,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想法,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首先,教师在设定活动主题、内容、流程、形式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喜好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进行设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确认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安全性以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独立完成的空间,减少教师的参与度,教师需要做到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及时给予制止,在安全的情况下,不参与学生的实践与劳动,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

例如,教师在设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将社区服务作为主题,让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安排下去到社区中做一日的小志愿者,通过为社区内的居民完成服务来感受世间百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行动范围进行充分了解,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方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对服务人群的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自主思维选择正确的服务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旁观”反而为其提供了更好地提升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对社区服务有更高的了解程度,充分尊重了初中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思想和行为。

4.优化学生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开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度有较大的提升,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有所改进。

其一,从教师评价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进行分层评价,学生的评价标准需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优秀的实践行为和劳动行为作出表扬,对错误的行为进行引导改正,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应用鼓励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其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在活动中,参与的人数较多,并且不少劳动行为都需要多个学生的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根据自身的合作感受、活动体验感受进行客观的评价,观察他人身上的优缺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到知识、提高了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建立与他人的良好沟通、交流模式。

其三,学生可以对自身的劳动情况进行自评,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全程,有充分的活动体验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对自身的表现做出评价,让学生能够直视自身的优缺点,对自身做出改正[5]。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初中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例如,教师过度参与学生的活动,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缺乏自主思维,这属于教学主体没有得到明确体现,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教育的部分缺失,也会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结合班级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活动开展策略,保障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中的安全性,给予学生良好的劳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