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

2022-11-26 18:33:24赵晓忠
关键词:孔乙己赏析词语

赵晓忠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 新疆伊宁 835000)

新课程改革是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全面落实的基础任务,其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运用拓展延伸教学,能够有效落实这一要求,故而拓展延伸教学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延伸教学具有综合性和贯穿性的特点。前者指的是,教师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课内和课外语文素材的融合,其中尤为注意的是,要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指的是教师要让拓展延伸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从备课、讲课、课后评价和复习等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明确要求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才能达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最终目标。

一、延伸拓展的理解和作用

1.拓展延伸的概念

拓展延伸指的是教师要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开发相关的课内外资源,加强学生的思考和综合训练,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积极性,将语文各个阶段的教学有效联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迁移教学,从课内到课内再到课外的延伸。教材本身就是十分良好的学习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教材,通过这种延伸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且深入的学习。其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的内容有效拓展延伸,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和兴趣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有效地拓展延伸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可以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针对教材内容展开合理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内在需求,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课堂。

2.拓展延伸的作用

拓展延伸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原本枯燥无聊的课堂变得十分生动有趣,不断提升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语文学习是十分枯燥的,但是教师如果将其进行多方面的拓展延伸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更愿意去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1]。传统的教学课堂过于烦琐与单调,长期以往下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效率与质量,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展开合理的拓展延伸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所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初中语文拓展延伸的策略研究

1.词语品读拓展延伸至情感体验

词语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要素,词语的解读是学生分析文本的关键所在。在语文中,相同的词语拥有多种不同的搭配,这不同的搭配便可表达不同的语气态度和情感内容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品读的时候,要注意挖掘其中深层次的解释,并巧妙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在词语品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实现和作者的情感交流,更深入地从背景的角度深入思考,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对某一词语展开深入剖析后,可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海燕》的时候,由于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词语进行分析。一位学生表示,自己在闭上眼睛听音乐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呈现出了暴风雨来临的那种场景,苍茫和集卷两个词语让其头脑中的画面更为清晰,如果单纯说狂风和乌云并不如狂风集卷乌云这样的表达更能展现风的力量。如果学生对分析词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则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对于相交、高傲这两个词语,一位学生表示:相交表明了海燕此时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乌云和大海的相交处,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暴风雨十分凶猛;高傲则体现了海燕的性格和态度,它不屈服于暴风雨,要和这场暴风雨斗争到底。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教师及时要对其进行肯定。之后,教师再继续让学生分析其他的词语,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把握情感,也能认真思考词语中体现出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教师可以从这篇课文的背景入手,在读者看来这是一幅海燕与暴风雨斗争的景象,其实这是一幅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些词语,会有更为深入的思考。学生此时表示:作者对暴风雨的描写就是对黑暗势力的描述,他们相互之间勾结,对革命运动进行残酷的镇压,而海燕象征的就是革命者,他们高傲地进行顽强抵抗。学生顺利完成了从词语到情感以及背景的思考延伸,并且认识到正确运用词语的作用。当学生从描写暴风雨的词语以及语句的剖析中,便可以发现它实际是描述黑暗势力,所以适当的词句剖析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中心思想,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个词语之间的具体联系。

2.语言赏析拓展延伸至仿写句子

词语是比较单一的符号,但能构成一个个生动灵妙的句子,并被作者巧妙地赋予了思维和情感。能够被编入到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语文教学专家经过深思熟虑才完成的,因此非常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语言,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合理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2]。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具体语句展开剖析之后,便会对大致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便可以真正掌握文章的具体思想,此时教学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也会提升。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预习阶段,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摘抄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他们对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不熟悉,而且也并不具备很强的独立赏析的能力,因此,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也是赏析的初步做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赏析第一句话“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学生表示这句话用词非常传神,表达出了初春的特点,虽然语言简洁但是却十分有质感。另一位学生表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小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运用叠词显得春天十分可爱。教师表扬了这两位学生。在学生进行仿写时,一位学生从季节的角度仿写:夏天的微风从海边吹来,咸咸的,凉凉的。这句话中虽然有用到叠词,但是没有用拟人的手法。另一位学生也发现了这位学生仿写的问题,于是表达小雏菊从苞中探出小脑袋来,轻轻地,小小的。教师分析了学生的这句话中用到了探出,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使用也叠词,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再次强调要认真进行分析。之后,学生更加认真进行语言的赏析。在赏析“盼望着,盼望着……”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赏析,然后进行仿写。学生表示这里面有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望,几个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这次进行仿写的时候就熟悉多了,依旧从四季的景色入手:注视着,注视着,稻田黄了,秋天的问候来了。其他学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期待,有的用等待,来表达人们的心情,还有一些用听见、看见,这些直观的词语也表现了学生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也要指出其中不太合理的地方,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仿写的句子自己摘录下来,在之后写作的时候可以使用,避免遗忘。此时学生可以根据简短语句的延伸拓展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对重点语句展开延伸拓展时,还可以记录在摘抄本上,从而丰富之后的写作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之后的学习与生活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情节分析拓展延伸至写作表达

小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情节分析和人物性格分析是学习小说的两个重要方面。初中生对小说也是十分感兴趣的,通常都会进行自主阅读。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情节的深入分析,在学生掌握情节和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开展写作。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教师经过与学生的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对孔乙己的印象十分不好,单纯认为孔乙己就是一个旧社会的迂腐之人。这个看法是片面的,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对一个人物进行分析,如外貌、神态、衣着和为人处世等具体的细节方面进行深度分析。首先,教师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场面。一位学生联想到很多大人都不喜欢和小孩子玩或者是嫌弃小孩子无聊,但是这里孔乙己作为一个大人,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可见孔乙己心目中充满了童趣,而且也非常善良,否则不会和孩子们一起玩。其次,教师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腿被打断的情节。学生表示这一段可以突出孔乙己也是一个十分可怜的人。这个时候学生基本上已经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认识到孔乙己,也感受到了深入分析不同情节的重要性。之后,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且找出其中的情节进行分析。教师为学生总结这个人物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物特点和当时人物所处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也要学会利用不同的情节刻画一个丰满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要学会利用自己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中所学到的人物写作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如在电影中看到的或者是生活中看到的人物进行分析,结合故事情节,突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对这类型的写作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内容感悟拓展延伸至实践提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内容上的感悟,以此为实践点,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感悟,拓展延伸至时间提升。内容感悟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点是整体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信息的筛选。第二点是局部探究,学生需要学会整理和阐述思路。第三点是细节揣摩,学生需要品味语言。在每一方面进行感悟的时候,教师都要逐步引导学生去完成实践任务,或者是提升实践意识。首先是能够反应文章主要信息的四五个关键词或者是短语,学生找到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的重要性、物候来临的决定性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让学生以此为出发点思考我们研究这个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这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这个提问帮助学生首先建立了保护自然的意义,树立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其次,局部探究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思想的阐释。教师引导学生会找到文本的结构和顺序。学生思考之后回答问题,表示段落是一种总分层次,段落内部是论断加例证,整个文章的条理十分清楚。顺序是有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逻辑十分严密。在进行整理和思考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体会自然的美好和趣味,从而让学生内心深处热爱大自然,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细节的揣摩,品味自然的语言。在全部的内容讲解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保护自然,让这种美好的景色永远留存。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自然公园等地进行实践参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保护大自然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写一份实践报告,并且将其落实下来。一位学生认为保护大自然就会保护环境,我们要学会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等。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保护自然的看法[3]。

结语

综上,本文从词语品读拓展延伸至情感体验、语言赏析拓展延伸至仿写句子、情节分析拓展延伸至写作表达、内容感悟拓展延伸至实践提升四点阐述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其关键是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各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提高更高层次的能力,在过程中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意把握教学节奏,并且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猜你喜欢
孔乙己赏析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找词语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早梅(节选)
词语欣赏
一枚词语一门静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