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梅
(仪征市月塘中学 江苏扬州 2114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任务量不等同于学习质量,用形式单一的题海战术强调英语知识的理论和掌握,会严重挫伤初中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提高初中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更无法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所以,为了有效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增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和主观能动性,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将英语内容设计到课堂之中,如,可以从教材、教参、试卷、练习册等中选择阅读型、基础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英语阅读分析能力;或可以改编教材英语内容,英语教师对教材、教参等上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创造性改编,或是增减条件、转变题型,或是改编文本等,使得改编后的教学内容更具有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内涵的包容性、问题的针对性,以此进一步强化其英语综合能力。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初中要善于增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高屋建瓴思考如何平衡“减负”和“增效”之间的关系,理性认清主动参与课堂意识在初中生英语综合素养培养中的必要性,以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英语问题解析能力,提升其英语综合素养。
美国幼教协会(NAEYC)提出DA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教育理念,其中指出“适宜发展的综合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重心”。在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明确提出要将“最佳学习方式倾向性”的培养放在初中教学工作的首位,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因为发展需求的内隐性、潜藏性的特点而忽视其内在的持续提高诉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初中生独特的自身发展规律,尤其是主动能动发展水平,开展适宜性教学活动和训练,不断满足其英语学习需求,促使其在恰当的范围内参与到课堂之中,以良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学习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品质,最终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一般应由英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初中生学情而拟定,既需要和三维教学目标保持同向同行,又不能游离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点,在此基础之上,初中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意识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大多只关注机械训练和反复识记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设计应合理控量,善于将多元化英语学习资源引入;分层设计,体现英语解题思路的探究性、层次性、多样化和个性化设计,以多维度英语方式拓展英语学习空间,激发初中生探索英语世界、主动学习、自我建构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使得英语教学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朝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演化推进。
“十四五”规划之际、“双减”政策之下的现代教育理念衍生出的教学改革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强调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培养英语基本素养、发展英语能力为主。所以,在遵循学生中心、学科素养导向和学校统筹规划的原则之下,初中英语教师应突破桎梏,认真研习、深度解析英语课程标准,从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类型、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将英语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系厘清,认真思考初中生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使得初中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带着问题与思考,主动参与英语课堂。
教材为课堂之根本,是英语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以此为媒介。但是,实际上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时一味依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来进行,只是教材内容的“讲授者”,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创造和加工,缺少英语课程教材“革新者”“创造者”意识,缺少对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的教材内整合、不同教材内容间整合,没有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等进行针对性指导,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无法形成英语思维,更无法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英语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固守陈桂、固守残缺”的现象严重,英语教师以传统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固化式的先整体讲解后示范再实践的方式呈现诸多英语知识,没有将课堂中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在这种“独角戏”教学模式下,导致初中生固化英语新知识要点、被动接受新知识,对英语学习产生刻板印象,无法对英语知识进行自主加工,开展有意义识记,不能推动着学生不断构建知识图式,逐渐形成英语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得初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输出的状态,无法始终处于课堂参与的主体状态,致使英语能力培养缺失。
初中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迫切需要各方面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综合能力闭环,需要教师勇于突破桎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另鉴于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基于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基础之上,这是提升初中生英语能力、英语素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所以,英语教师应主动求变、突破桎梏,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创设学习兴趣培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难易有度、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课堂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初中英语要促进不同学生共同发展,使得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整体提高。所以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设计要求教师注重分析方法,立足于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业情况,细分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预设教学目标,分层次性、巧设计英语内容,充分体现不同学生学业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英语问题设计者、探究者,从而高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力,也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以九年级“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为例,首先在课前导入设计上,通过将有关未来智慧化教学的视频短片、关于未来智能学习的影视作品片段等资源展示给学生,以此达到“双师”教学的“预热效应”,激发初中生对“become good learners”的深度思考。其次,单词讲授目标的设计上,英语教师可设计电脑小游戏来进行单词竞猜、电脑摇号猜单词等方式,加深初中生对单词识记的兴趣和理解性记忆。再次,在句型教学设计上,英语教师可设计“How do you learn 100 years later?”等问题,向学生展示未来人类学习的方式。最后,在情感价值目标的设计上,英语教师可提供智慧化学习小程序,启发初中生自主操作,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产生要成为“active and hard-working learner”并为之而努力的情感。
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优势视角理论揭示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优势资源的利用,营造最优学习情境,打造高效课堂,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初中英语的多模态教学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常态,要求教师以语言、图形、音频、视频等载体刺激学生感官系统发挥作用,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英语思维图式建构,发展英语综合能力。如在讲解英文诗歌中艰涩难懂的词汇时,英语教师可利用PPT 录屏、视频剪辑、音轨编辑等图像处理软件,制作趣味横生的视频短片,为视频添加挖空式字幕,形成巩固性课后作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视频积极思考,以优化教学任务,拓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广度和深度。
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高效建构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英语学科教学的目标性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初中英语老师对知识的讲授是系统、全面的,将静态的英语知识再现,以动态的形式呈现静态知识,打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为初中生带来更为积极的英语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其探索英语世界的兴趣和主动性。如在九年级“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以“畅想百年后学习方式”为问题情境,利用希沃白板、教学助手、学习通、畅言教学通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人—机”虚拟对话情境,启发诱导初中生深度思考“How Can we learn in the future”,发挥主观能动性。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要求教师在统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因材施教,立足于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业情况,依据初中生的英语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预设教学目标,关注难度,横向层次性设计英语作业,充分体现层次之间的差异。如,英语老师以“亲情”为主题设计作业,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布置难易有别的作业:一是仿写一篇赞颂亲情的英语诗歌;二是放学回家后积极参与家务,完成三项家务劳动;三是抄写有关亲情的英文诗歌或散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项作业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两项完成。这样的作业单可充分满足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需求,从而促进英语素养的整体提高。再如,如在为阅读课设计作业时,作业设计可与阅读课教学目的相结合,设计为:一类为自读作业,利用“天天酷背”等微信小程序来有感情地诵读;二类为小组合作作业或亲子作业,分角色完成诵读;三类为创造性仿写。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结合了英语阅读课教学目标,又能充分体现分层设计的优势,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英语素养。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曾提到教师必须有引导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手握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从而自觉走到真理的道路上去,所以新时代的初中英语学科必须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细化设计目标,提高参与兴趣;精准化设计情境,激发主动思维;积极化课堂体验,培养学习态度;分层化作业设计,提升综合素养。以“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初中生学习积极情感,激活个体英语思维,主动探索英语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