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宁
(苏州市吴中区南行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100)
在目前教学背景下,受到新课改、素质教育以及核心教育等教学政策的影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机构都在积极对教学的内容、手段、形式等进行创新。尤其是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更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积极创建。通常情况下,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开展场所,教师需要在短短的40 分钟内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因此,想要充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并且在教学结束后积极进行反思,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补救。其实,在真正的教学开展中,无论是对于哪一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过都是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服务。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通过对多学科进行整合来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则成为教学开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的多学科整合,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点进行探索、分析。然后,将其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并且运用到其中的一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以此来帮助这一学科的教学不断发展、进步。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学科整合方式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捆绑教学,而是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探索,然后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以此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效率的目的。在多学科整合基础上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就需要以语文教学为基础,将各个学科的优势融入语文知识的运用当中,以此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夯实,同时为学生丰富知识的储备数量。在这期间,当学生无法对其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理解时,就会使学习的过程陷入僵局。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此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手段等进行适当调整,进而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来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使其能够对语文方面的知识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掌握。同时,将美术、科学以及音乐等知识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还能够对课堂氛围进行积极创建,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高效激发,使其能够踊跃参与到课堂当中。而将语文知识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进行表达,也可以使其难度得到有效的降低。这样,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就会更加迅速。如此,便能够顺利地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趋势而言,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需要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契合。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发展中,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形势。并且,受到先进教学政策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教学开展中就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积极地调整、改革,使其能够在开展中具有高效性。如此,不仅能够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使教学开展与目前的教学政策实现吻合。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对于小学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以学生作为教学开展的切入点,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就是通过对全新教学方式、理念等进行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拥有全新的学习体验。最后,便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等其他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推进。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使得教育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现代化教学课堂上,教学开展已经不再拘泥于线下教学。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线上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计算机以及信息等技术的普及、覆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再仅凭借书本以及课堂教学。但是,课堂始终作为知识的发展源泉。所以,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就需要对不同手段的运用来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科目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期间,倘若是教师不能跟随时代、科技的进步,提高自我修养以及专业能力,以此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那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出现上课不专心,对待课程不够重视等情况的出现,对课堂教学的开展起着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坚持让学生适应探究、感悟式的教学方式。如此,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其能够自由组合、探究,得到结论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平等地给予指导、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教学开展的引领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就需要充分发挥出其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积极进行鼓励、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探究当中。因此,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教师在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设计时,就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情况作为基础,将这一时期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辅助,以此来对教学课堂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热情进行刺激,使其能够在潜意识当中产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望。如此,在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当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以此来引导学生高效地探究教学重难点,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教师要想高效地开展课堂工作,就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优势得到充分施展,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设计上多做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开展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开展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填鸭式教学。在此期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样,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使的小学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在目前教育教学背景的影响下,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规避。而其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开展期间,都需要围绕学生进行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保障。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以及成长需求进行有效掌握。然后以这些作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对教学课堂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灵动、活泼的内容,并且选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开展。如此,可以有效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对知识进行及时掌握,进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与其他学科相较,德育课程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讲解,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对其进行感受、体验,进而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德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产生更多感悟,进而产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就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慈母情深”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就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同学们都会不会背诵《游子吟》?”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在背诵后,再问学生这一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一种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阅读。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中情感表述的语言进行讨论。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体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为学生积极营造真实的课堂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主动性。并且,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就是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然后观察妈妈的情感变化,并将其以日记的模式记录下来。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体会,还能够使其学会感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音乐元素,可以使教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语言艺术,音乐能够通过其节奏的变化来对乐曲所要表现的含义进行展示。为在开展语文教学中对音乐元素进行运用,可以使课堂更加地轻松、愉悦。如此,学生能够在快乐、温馨的环境中知识进行掌握。同时,音乐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够使语文教学中一些带有难度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理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利用音乐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进行有效还原,并且能够对其中的意境进行展示。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拓展。还是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在对其中的《题临安邸》一诗进行学习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去过杭州,因此也无法对诗中所描写的对比内容进行明确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以此来对课前准备的宋朝时期西湖景色进行展示。在这期间,教师就可以配以柔美的音乐,以此来将江南水乡的柔美切实展现自学生眼前。这时学生在对前两句进行理解后,对于后两句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掌握其中的要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同时期其他作者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此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进行拓展。比如,对宋朝初期南唐后主李煜所做的《虞美人》进行赏析。
将美术元素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进行有效促进。语文作为语言表达学科,其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抽象性。但是,美术元素的运用,可以使原本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立体、饱满,能够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变成对美学艺术的享受。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开展中,想要实现将美术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首先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并且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然后,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且运用美术元素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以此来实现知识的内化。比如,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四季之美》。而写到四季,就离不开对色彩的描述。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四季之间的景物进行展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四季的变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将四季用颜色来进行代表,你应该如何对其中的景色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其实,在实际的生活中,美术元素是极具观赏性的,学生通过激烈的分析、讨论,可以有效增强其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提到科学,就会使人自然地联想到实验。不错,科学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而通过小实验一方面可以加快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科学元素进行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科之间实现融会贯通,还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毕竟有一些知识仅凭借课堂上的讲授,学生是无法对其进行理解的。只有真真实实地去做一次,才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原理进行切实掌握。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结束后的习作例文就是《风向袋的制作》,这完全属于一项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倘若是没有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过,那么将无法对其整个制作过程进行掌握。因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风向袋的制作。如此,学生才能够对其整个制作过程进行真正理解。并且,在这期间,学生通过对风向袋的制作,既能够使其学会合作,又能够对其动手能力进行锻炼。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将语文写作教学运用科学知识来对其进行促进。如此,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进行锻炼,同时还能够使其对语文学习的动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就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进而将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之间进行有效结合,然后从不同角度去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创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同时使学生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