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2022-11-26 18:06:26曹彩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事物生活化作文

曹彩霞

(正定县南岗镇南岗小学 河北石家庄 050800)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观点、抒发个人情感。这就需要重点提高学生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笔下的文章内容更加新颖、更具真情实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写作不仅是课堂的重点更是难点。即便语文教师费尽心思将所有的写作知识“灌输”给学生,也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种情况当中,学生作文内容老套,很难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甚至有的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感,逐渐失去写作兴趣。为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立足于生活化视角,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为学生搭建起写作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寻找并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如何构建生活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成为关键。

一、生活化视角教学的内涵

近年来,生活化视角教学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对生活化视角教学展开研究。美国学者杜威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应画等号,校内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改造。教师设计教学应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我国学者陶行知也强调了生活化视角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生活展开,否则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难以保障教育质量。由此可见,生活化视角教学的根本理念在于挖掘学生生活世界的内涵,作为教学的本源。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强调生活世界中的感触,并将生活置于教学框架之内。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才是教育根本。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生活化视角写作教学主要是教师以提升写作教学质量为目标,让学生“有话可说”,增强学生生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完成写作,提升其作文质量及共情能力。

二、生活化视角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

通常,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知识的直接获取,主要是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和感悟知识;二是知识的间接获取,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课、阅读书本等方式,理解知识的内容,积累知识。相比于前者,阅读各类文章或者听教师讲课,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但这种知识获取方式的局限性也尤为明显。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学习能力有限,知识的直接灌输忽视了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而前者是立足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感知身边与写作相关的各种事物,自主将这些东西转变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能够联想到更多的画面和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新的知识,知识储备得以提升,对知识的内涵有着更深的体会。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规律和方法,而这些规律和方法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的写作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从根本上来看,小学生写作过程就是挖掘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这些都会对学生语言文字水平造成直接影响。学生在日常语文知识学习与生活中,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也在逐渐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掌握更多的素材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优质的文章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美,在熏陶之下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将情感融入写作之中。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思维的局限性,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引起对写作的抵触感,枯燥无味的写作会逐渐消除学生的写作兴趣。据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外界刺激是学习内需启动的关键。这一研究结果也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若教师能够在生活化视角下开展写作教学,就能够让学生构建写作目标与生活事物之间的联系,围绕写作主题,及时联想起身边的事物,整理好写作素材与思路,并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往常的生活经验,组织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减少写作的难度。而且,随着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增多,选择范围逐渐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想要写作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生活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抓住契机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主动写作,而非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就要求提升学生写作兴趣。人的生存是离不开生活的,对生活相关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也更有体会感。章师亚教师曾提出了“生活需要式”的写作模式。这种写作模式指的是设定满足生活需求的写作目标。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若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或事物,教师要及时地抓住这个契机,捕捉学生此时此刻的灵感,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有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作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不言而喻。

比如,作者在写作教学中,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四季之美。石家庄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春天莺歌燕舞,夏天烈日炎炎,秋天五谷丰登,冬天粉妆玉砌,四季分明,天气变化莫测。记得有一次,在炎炎夏日之际,高温天气燥热,学生焦躁不安,这时教师和学生们多么希望能够来一场瓢泼大雨。在一节语文课堂上,刚刚还发出耀眼光芒的太阳被乌云包围,天色立马暗沉了下来,突然天际边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引起课堂上一阵躁动,学生格外兴奋,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在看窗外的大雨。我便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学生以“雷雨”为背景进行即兴创作,激发学生们发散性思维。学生们立马落笔写作,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想表达的东西,有的学生为雷雨的到来感到开心,还有的学生在担心自己家阳台的窗户没有关,还有的学生想要下课去外面玩耍,写作素材丰富,打破了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还有一次,一只喜鹊从窗户飞进了教室,学生们非常开心,原本讲解到一半的知识被打断,注意力全被这个“不速之客”所吸引,我就让学生们以此为背景进行创作。这些契机是偶然的,收获的写作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要立足于生活化视角,抓住生活中的教学契机,学会体会学生的感受,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文章创作的欲望,这样就能写出内容丰富且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创设情境

小学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采取填鸭式教育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全程都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只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与思维,作文的内容也没有特点,文字没有情绪。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观察能力明显较低。在高速发展的生活表象之下,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与信息未进行再次加工,这就会出现写作困难。教师身为写作教学中的引导者,就应当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创设生活情境,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观察到更多的生活现象。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细节,将生活融入写作当中。

例如,在庙会结束后,我会安排学生以此为背景完成“家乡的风俗”单元习作任务。在落笔之前,考虑到本地的庙会已经结束,学生们在庙会前的热情已经消磨殆尽,而且,有的学生在逛庙会时很难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活动上。对此,我会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利用音频和影像并进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让其能够专注于本身。在引导之下,让学生结合自己往期在庙会上看到的事物进行写作,通过文章更好地展现家乡的风俗。

(三)写作指导

教师应抓住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契合点,在契合点的统领下,更好地确立文章的立意,让作文的主题更加鲜明。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和学生的心灵是相通的,若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都需要带着一张“面具”,整篇作文都是在谎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疑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不利影响。有些学生在写作中,过于强调对优秀作文的借鉴,描绘华而不实的假象,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完全没有情感流露,作文显得十分生硬。写作教学注重的不单纯是学会“作文”,更是要学会“做人”,充分发挥写作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获得真正的感动。袁微子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作文最主要的标志是如实而又确切地说出心里话。心里话,就是真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只是学会胡编乱造,就无法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写作表达真实的自我,挖掘潜在的情感因素。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把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回归到真实的情感表达当中。

例如,在“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习作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难忘的往事,或者挖掘生活中的细节,审视自己的生活,从小小的细节中挖掘出“真情”,避免学生选择一些华而不实的写作素材,陷入“谎话连篇”的写作误区。有的学生将曾经被母亲教训的经历描述出来,从最开始的愤怒和不解,到后来的伤心和委屈,再到现在的理解和后悔,懂得母亲工作的不易,表达了自己无理取闹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在作文的前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被打后的绝望,后半部分作者又描述了母亲在自己生病时彻夜未眠地照顾自己,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所感受到的温暖的母爱。虽然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实描绘了自己感情线的变化。总之,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始料未及的人或事,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愤怒,有的令人伤心,这些事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忘记。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将触动自己情绪的事情随手记录下来,让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做最真实的自我。

(四)小组合作

教师需要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个人偏好、人际关系以及作文水平予以合理分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生活素材的联想与交流,保证所有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分工更为清楚,为学生开展联想提供平台。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记录自己联想的生活素材,然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换与评改,使立足生活的教学在有学生愿意分享的同时,还有相应的听众以及评价者。教师不再对学生的联想进行指导,任由学生进行想象,仅组织学生相互评改,以此丰富学生生活素材的累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共同选定一个感兴趣的事物。有的学生选择了校内的一棵银杏树,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去校园内观察银杏树的外貌、颜色、味道等,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或者一些小组选择了其他事物,各小组内自由分配职责,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去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并做好记录。在观察完后,由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共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完成自己的作文。完成后进行小组成员互评,将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样还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习其他成员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对其他成员的作文进行批阅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在作者愿意接受意见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样能够在集思广益之下,发挥集体智慧,发散思维。教师在学生互评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推选出小组内最优秀的作文,并由小组内其他成员讲述推选的理由,总结作文描写顺序等,这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结语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将生活化理念与小学语文写作相结合。立足于生活化视角,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来说,应当深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创设相关情境还原事实,在写作指导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并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文写作、互评及推选。以此,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事物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