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2022-11-26 17:07李汶姬保山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9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唱法流行音乐

李汶姬(保山学院)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为我国独特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这种特殊的民族元素为我国当代音乐学者以及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本文对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的民族元素进行了介绍,重点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为对象,通过对其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当代流行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体现。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呈现出喜闻乐见,引发最广大人民共鸣的流行特征。从人类拥有思想情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成了承载寄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流往来让音乐大众化、娱乐化、通俗化、消费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流行音乐的概念由此形成。然而任何艺术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包容借鉴影响下不断推陈出新的。尤其是流行音乐,某个国家、地区、民族的角度来看,都会带有鲜明的民族审美,民族文化的独特烙印,从而体现本民族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思想文化情感内涵特征。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后,中国引入西方音乐形式的“舶来品”,从开始之时便与自身的民族文化紧密融合,展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那么,民族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呢,又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带来了哪些影响,得到社会大众怎样的反馈,未来发展的道路又是如何,笔者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和经验积累,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应用模式分析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接受喜爱,关键在于其艺术形式的百变创新,艺术表达得通俗易懂,可以说他就像一个艺术的“大熔炉”,能够对任何艺术形式都进行吸纳包容提炼,从而让自身充满活力。而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中各种形式的呈现,就是其包容创新以获得民族群体共鸣的结果。综合而言,流行音乐中包含民族元素的形式,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旋律与传统文学的无缝融合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旋律采用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民族音乐的创作就是以五声调式为基本音进行延展的,带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的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流行音乐中体现民族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流行音乐创作人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探索,由此中国音乐人掀起了新民歌、新民乐的运动,开始从民族音乐中不断丰富流行音乐旋律形式,让流行音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特征。比如中国香港音乐人黄霑创作的《沧海一声笑》这首歌曲,其旋律表达形式便是从五声调式中获取灵感,在谱曲中将五声调式倒过来,按照羽徵角商宫的形式来谱写,使《沧海一声笑》这首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歌词作为音乐主题和中心思想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在创作中对诗词、典故、故事的融合、消化、提炼、二次应用,已经成为流行音乐展现民族化、本土化特征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此,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特别衍生出“国风”类型,即将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形式。而中国台湾词作人方文山将古诗词融入歌词艺术方面造诣较高,他的“中国风”歌曲里面能够将唐诗宋词演化为韵律有致、韵味隽永、充满诗意的句子。比如《东风破》里面的歌词“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里面便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和李煜《虞美人》的意境。

(二)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巧妙运用

将民族乐器融入民族音乐之中,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烘托作用,让其非常有辨识度。20 世纪90 年代初的中国香港乐坛在这个领域率先进行了探索,其中《一起走过的日子》《水中花》中二胡乐器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我国民族乐器种类众多,除了二胡之外,还有唢呐、琵琶、笛子、鼓等,这些乐器都有各自的声乐特点,在流行音乐里面的运用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里面就加入了唢呐乐器的陪衬,营造出悲壮苍凉和大气非凡的气韵。

除此之外,由于流行音乐滥觞于西方,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各民族乐器的浸染,比如钢琴、吉他、架子鼓、萨克斯等等,虽然具有全世界的影响力,但是在各民族之中都有着不同的呈现。而我国也本着开放包容、交流互动的精神,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西方民族乐器进行了继承和运用。比如在民谣音乐中,吉他成为最常见的使用乐器之一,在很多经典曲目诸如《成都》《画》等,通过吉他展现的solo 部分凭借着优美的旋律深入人心。

(三)民歌民谣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创新运用

民歌民谣民俗乐曲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直到能够跨越民族区别,地区差异的当代流行歌曲的普及,从而逐渐代替了前者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两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影响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止。一代代的音乐创作者也在立足自身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这个方面的音乐创新,比如将民歌民谣民俗乐曲中的旋律节奏直接运用,或者直接改编融入其中,或者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改编、翻唱。这一点从当代流行音乐传入我国开始,便呈现出两者水乳交融,推陈出新的特点。

民歌民谣民俗乐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融合,也是一种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升级的过程。从当代流行音乐最开始进入我国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国内的许多流行音乐曲目很多是直接模仿民间曲调填词而成的,这样符合国人音乐视听习惯,进而更容易得到广泛的传播。另外流行音乐也给这些传统音乐形式带来了形式、内容上的创新,让其在与时俱进下更有生命力。比如贺绿汀的《四季歌》便来自苏南民歌,开创了流行音乐与民族歌曲元素1+1>2 的先河,后来著名的音乐家王洛宾将大量西北民歌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进行了改造,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音乐人在接触大量国外的流行音乐后,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艺术化的创新升级,才能使得本国流行音乐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形成时代最强音。为此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在民歌民谣民俗乐曲基础上进行歌词填充,或者简单的编曲改动,而是以流行音乐为基础,大胆前卫地将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形成“民歌新唱”等特征。比如20 世纪90 年代的《走四方》《一无所有》《信天游》等一大批歌手用流行音乐形式掀起了一股“西北风”热潮,便是其突出代表。而到如今,流行音乐中民歌元素的创新创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特征。

(四)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合理衔接

在时代的进程中,像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由于慢节拍的旋律和较长时间的过程,逐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难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传统戏曲并不是不受人们喜爱,只是显得不合时宜。在如今的乐坛之中,也不乏一些对其进行合理创造改造而广受欢迎的经典曲目,这些经典曲目的主体是流行音乐的基本形式,在其中的某个片段和某个部分巧妙地融入了戏曲元素,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用流行音乐的唱腔来对传统戏曲曲目进行“老歌新唱”,这其中改编较为成功的当属用民谣的唱法对北京小曲《探清水河》的重新演绎,整个小曲主体上是民谣演唱方式,但是每句最后一个字带点北京小曲抑扬顿挫的韵律,从而能够给人耳目一新、回味悠长的感受。

二是用戏曲的腔调来演唱流行音乐歌曲,这种模式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用纯粹的戏腔来演绎歌曲,也可以细化为两种,一是全部歌曲都是用戏曲腔调,这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江山无限》,以及由诸多京剧名家都演绎过得《梨花颂》等,整个歌曲过程都是戏腔唱法,技巧性高,识别度强。二是在歌曲的某个部分用戏腔来演绎,一般情况下应用在主歌部分,能够起到烘托强化高潮的作用。比如《新贵妃醉酒》在副歌部分就是流行歌段,到了主歌部分就是用京剧唱腔呈现出来的,风格化特征十分明显。

第二种是将戏腔进行了弱化,主要体现形式是巧妙地将戏腔的发声方式融入了流行歌曲唱歌模式之中,在咬文嚼字中带有这个方面的吐纳气息,比如具体而言可以分为用戏曲腔调来修饰假音部分,在演唱方式上采用戏曲的唱法等等,比如《离人愁》《悟空》等都是具有这些特点的歌曲,这个类型的要求高,创作难度大,需要在艺术性与传唱度上达到巧妙的平衡,才有可能得到大众的欢迎。

二、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运用中引发的思考

20 世纪初的上海,已经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国外的文化也是最先由此登陆,我国的流行音乐也是由西方民族流行音乐的传入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类型,一经出现便因通俗化,娱乐化和大众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音乐家也在推动流行音乐的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电影明星为传播窗口的主题曲形式,诞生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诸如《夜来香》《小城故事》等等。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内地流行音乐在此期间恰好处于从万马齐喑到开眼看世界的转变期,而港台流行音乐凭借成熟的模式和大量经典曲目开始在内地流传,这其中就不乏一些成功将传统元素利用到流行歌曲中的音乐人。比如黄霑就特别擅长将古典曲目用现代音乐理念进行改编,由他主导的电影《黄飞鸿》主题曲《男儿当自强》以及电影中的大量配乐,大多数都来自对《将军令》《小刀曲》等中华传统曲目的成功改编。而罗文则属于运用戏曲唱腔来演绎流行歌曲,比较有辨识度,并且欢迎度较高的歌手之一,他独特的粤语戏曲式唱腔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流行音乐的唱法。

直到90 年代初,我国的流行音乐萌芽才开始开花结果,其中第一届百名歌星演唱会的举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此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等各种演唱比赛的接连进行,让流行音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春晚中一些流行歌曲的展现,比如谭咏麟、刘德华、罗文、张雨生等港台歌星,以及刘欢、毛阿敏、田震、毛宁等内地歌手的接连登台,让流行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就在这其中便有一些含有民族元素的歌曲传唱一时,比如1994 年春晚的《戏说脸谱》便是典型的戏歌,直到如今依然广受欢迎。可以说,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出现和应用,是文化开放与包容、文化交流与互动不可缺少的必然进程。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音乐诉求更加多元化,这也成为音乐创作满足这种诉求的一种方向。另外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民族元素的注入丰富了流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形式,这也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国人的爱国情感、审美追求,都可以在流行音乐中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

关于这两者的结合,当下人们质疑最多的主要聚焦在唱腔上面。从演唱出发,是属于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结合的一种形式,其优点在于能够兼顾两种唱法的优点,但是缺点在于给人的感受。为此有人就指出,这种将两种唱法技巧“混搭”的形式,降低了诸如京剧等民族戏曲的难度,但同时提高了流行唱法的难度,这就会让大众误认为京剧与歌曲一样没有很高的技巧性,但同时又抬高了歌曲的门槛,让大众更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界限的模糊,也会让音乐的独立性和纯洁性丧失掉,也容易给大众带来误导,因为流行歌手本身的民族文化修养不高的话,就会容易给民族文化“抹黑”,比如有些流行歌曲为了博眼球,机械性地加入一些民族元素,还有一些歌手没有戏曲唱腔,却故意用流行歌曲唱法中的高音、假音、升调来附和,没有浑然一体的艺术性,而是形成听觉污染的噪音。作为两种具有差异性、独特性的艺术形式,民族元素与流行歌曲之间本身不应该有阻碍,但是没有门槛没有条件地交流只会让两者失去各自的亮点,最终成为音乐垃圾而被淘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是我们国家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并且包容性强、创新度高的良好体现。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归根结底是为大众的精神文明服务的,只要大众喜闻乐见,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道德体系的创作,都值得鼓励与推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运用要做到艺术性与大众化的平衡,尤其是要把握住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歌曲中应用的尺度,要结合音乐理论做好经验总结,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够确保作品的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品整体符合大众的音乐喜好!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唱法流行音乐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和声学在流行歌曲中的创新应用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