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星
南平市建阳区六丁建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 354200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在净水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为弥补水质中的口感和味道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冲泡茶汤饮用,因此,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在经历了时间的淬炼后,发展出了多元化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在茶文化的发展中,茶道可谓是最独特的,并结合了操作工艺之美的茶文化。建盏,作为茶汤的盛装容器,具有独特的自然魅力与艺术文化,和茶道文化相互辉映,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本文将通过对建盏文化和茶道文化的分析,深入阐述建盏对茶道文化的影响,追溯二者的文化与艺术之妙,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1]。
茶道文化是茶文化的一种,在了解茶道文化之前,首先要了解茶文化。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据史书记载,发现并能够利用茶叶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茶文化也代表了中国文化,更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人的文化根源与茶文化息息相关,茶文化赋予了大众许多,大众也回馈了茶文化许多,茶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这也使得茶文化得以广泛地发展,拓展了更多元化的方向,融入到了其他艺术当中,例如诗词、绘画、宗教、医学等等,而茶道,便是融合了艺术美感、操作技艺、器具之美、文化精髓的茶文化分支。
茶道是一种烹饪,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生活和社交的礼仪,通过选茶、沏茶、赏茶、品茶,与好友交流,体会茶叶之美,享受宁静之情,感悟天地间的纯粹与空灵,享受着与自然交际的和美仪式。茶道有助于陶冶情操,被视为我国传统的修身养性之法。
茶道文化分为煎茶道、泡茶道、斗茶道及功夫茶道四大类,煎茶道起源于唐,流行于宋,彼时的制茶工艺以烘干碾粉为主,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茶叶的香气,因此,很多唐朝人会带着茶粉出门,与水一起煮开,并跟随口味添加咸盐等调料,饮茶时一同吃下,因此,彼时将喝茶称之为“吃茶”。而吃茶,可以看作是茶与汤的结合。而泡茶则是延绵至今最主流的茶道方式,自元朝成型,于明朝发展完善,到明末及清朝的前中期发展至鼎盛。泡茶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和习茶五个环节。
斗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文人雅士自备茶水器具比拼茶道技艺,斗茶这一文化兴盛于宋代,因为彼时热爱引用白茶,所以斗茶文化主要以白茶为主。斗茶的评判标准是茶汤要做到色、香、味俱全,同时在这过程中要具有优雅的美感。
工夫茶至今仍流传在我国广东、福建一代地区,仍旧是当地人日常的饮茶仪式。工夫茶注重“功夫”二字,制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学问,讲究“低、快、匀”。低为在茶盘内撒茶时要放低,避免溅射,一来会弄脏茶台,二来对客人不敬;快则是动作要快,尽量保持茶汤的香气;匀则是撒茶时手腕力度要匀称,缓慢地散发出茶叶的香气[2]。
茶道是一项人与艺术、文化相融合的技艺,是思想与自然的交互,因此在进行茶道之前,需要先净手静心,选择合适的茶叶、器具,挑选适合心境与环境的茶叶和器具,然后是洗壶,洗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器具的洁净,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养壶的作用,再然后是关键的冲泡,冲泡根据茶叶的类型和饮茶的习惯各有不同,冲泡后要进行封壶,让茶叶在壶内慢慢地发酵香气,最后是分茶、奉茶、闻香和品茶,充分地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与茶叶的美味。
茶道文化的理论,也可以看作是茶道文化的精神,是茶道文化的内涵所在,茶道文化的精神包括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的社会思想和禅文化相契合。尊人的重点要放在重人重己、重天重地之上,将思想境界放在更高的层次,去体会茶文化的美妙。贵生则是为茶道注入功利思想,贵在养生,贵在怡情,贵在文化的交流与拓展,自古以来,茶对于我国文化来说都是有着养生功效的,不但可以养身,更能够养性[3]。坐忘则是与禅文化相结合,达到一尘不染的空灵境界,无己则是摒弃肉身束缚,让思想达到更高的境界,追求无我的极致。而道法自然更是包含了物质、行为和精神的三个层次。
建盏是陶瓷器的一种,同时也是茶盏的一种,主要用于饮茶、品茶和斗茶,不同于青白瓷的审美,建盏以黑为盛,其黑釉瓷更是作为单独的釉色分支,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建盏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无需人工过多地刻画或装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此素来有“一色入,万彩出”的美誉。
建盏文化起源于我国唐朝,在宋时发展至鼎盛,并借助宋代发达的海运远销海外,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建盏的制作原料中蕴含着大量的金属元素,其中铁元素较多,在高温烧制下还原或氧化形成了着色剂,这就导致建盏的颜色较深,多为黑、蓝、紫,彼时的工匠们无法去除建盏中的深色,便转变观念,将其作为特色发扬光大。
宋代时,社会稳定,经济蓬勃,因此宋代的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而当时的社会思想也主张“天人合一”,探寻自然之美,这与建盏的文化理念相符合,建盏的釉色和纹理不但体现了自然之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充满了禅意,因此建盏文化在宋代发展至鼎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白瓷又再度成为审美主流,因此到了明末清初时期,建盏行业就逐渐走向衰落。上个世纪80年代,建盏文化再度在我国兴起,而为保护传统文化,我国也加大了对建盏文化的发展力度。
中国的饮茶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入宋以后,“斗茶”之风盛行。“斗茶”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宫内崇尚这种饮茶方式,宋徽宗赵佶常与王公贵族、臣僚们“斗茶”。上之所行、下必趋之,“斗茶”之风迅速传遍全国。“斗茶”之法极为讲究,不仅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也讲究茶器。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黑釉茶盏。建盏的特质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斗茶”的首选茶器。
建盏追求的是自然之美,茶道文化亦同样追求通过茶文化与自然交流,在心态上都秉持着“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的观念,建盏的随性,亦影响了茶道文化的随性,不拘泥于小节,没有刻板的规矩束缚,真正地从艺术角度出发,去探寻茶以及茶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茶道文化更注重茶汤的成色与味道[4],而建盏文化的融入,使得斗茶之前,多了一步“斗盏”的过程,该过程不但要比拼建盏的美妙,更注重建盏与茶文化的适配度,这种有趣的方式,以及对文化和审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也使得斗茶文化能够远播海外,甚至在日本兴起。但时至今日,日本仍旧无法掌握斗茶的精髓,因为斗茶需要文化根基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就是我国的传统建盏和茶道文化。建盏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控性,它就像是一个充满了无穷魅力的精灵,茶汤泡于其中,仿佛也沾染了那份灵气,也让茶道文化在艺术探寻上更深入了一分。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茶道文化是我国茶文化中最灿烂的一个分支,不但充分地体现了茶叶的美妙,更兼具欣赏艺术,无论是操作技艺还是器具的选择,抑或是礼仪的谦让,无不充满了美感,建盏的出现,让这种美感多了一份层次,建盏的禅意厚重和自然魅力,为茶道文化更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推动了茶道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