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26 17:27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文明农民生态

陈 曦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 110866)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导,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目前,辽宁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滞后,将影响和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1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既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又要实现生活的富足。因此,防治农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加强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增值乡村自然资本,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要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托金山银山创造经济财富。

1.2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经济发展不应该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消耗,也不应该放弃经济发展来保护生态环境。相反,应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当人类改变自然时,往往只谈论需求,而不是投入;破坏,而不是保护,以及没有建设只有使用,最终破坏了自然,伤害了人类本身。这样也只是眼前的发展,而不是长久、永续发展。要想使经济永续地、持续地发展,只能通过保护绿水和青山,有效地变成金山银山,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支撑点。

1.3 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农民对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生产方式,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改善农村的生态文明,使我们及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生活在美丽的生态环境中,蓝天,白云,清澈的水和绿色的山脉,安全的食物和新鲜的空气,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2 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及农民生活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指导下,辽宁省逐步建立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然而,辽宁省部分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比较严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生活垃圾的数量及种类日趋增多,家庭垃圾的组成也由杂草、家粪和其他可降解废物转变为塑料、电子产品和其他不可降解废物,这些有毒物质随水流入到地下,使土地和水质遭到严重污染,也造成了对农作物的污染。

第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在农村为提高农村农民的农产品产量,采用温室种植技术,使用农业膜,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物,制造出大量白色污染,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土壤严重板结,农产品中有毒成分比例增加,虫灾经常发生,使农产品产量减少。上述这些现象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工业垃圾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有的企业开始向乡镇转移,工厂大楼陆续建立起来。但是很多企业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都不完善,导致企业工厂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了乡镇的河道里,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土地又宽阔便宜,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卫生垃圾等都倾倒农村,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3 剖析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原因

3.1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农村人口以农民为主,大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与儿童,农民的文化素养大多处于中低等水平,这部分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有限,环保意识及维权意识相对较差,参与意识不强,也缺乏参与生态治理的能力。也有一些农民或农民企业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生态环境,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2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有缺陷

当前,有部分农村村民对于《环境保护法》等和农村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了解甚少,认为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只是一些具有号召性、宏观的文书,不具有执行性,也无法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部分农村村民对制度政策解读不到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

3.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财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分拨到农村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却十分有限。再加上部分县乡财力有限,配套能力较差,又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资金严重匮乏,最终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4 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4.1 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唤醒广大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认清破坏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有害性、不安全性和不长远性。一是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人类、造福人类,就是保护当代、造福后代的思想。二是牢固树立“两山”的思想。通过宣传培训,增强广大农民对“两山”思想的了解,提高辩证看待环境和经济关系的能力,从思想深入认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牢固树立主观能动意识。让大多数农民在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活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在主观上主动爱护环境,自觉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能动地改善生态环境。

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特别重要。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树立榜样,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除原村宣传栏、墙标语、广播和宣传册等传统媒体手段,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覆盖、内容多样、多元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微信、微博和短视频新媒体,如微信群、QQ群、公众号和APP终端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有些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要采取比较容易接受的宣传模式,如文艺汇演、走访宣传等。所以,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考虑到农民群众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升其环保意识,最终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由党员牵头,村民参与的建设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2 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法律支持。只有建立健全的生态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农村生态治理顺利进行。一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组织和引导农民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和发展农村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抓实施和监督。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严格的实施和监督。坚决贯彻执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制定损害赔偿惩罚制度严肃处理破坏环境的行为,避免污染破坏行为再次发生,农村生态环境受到改善。最终确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链,有效地控制、管理及评价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让农村地区成为更加宜居的地方。三是抓工作合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方面、全方位的大项目,对各部门都是一个考验,需要通力合作完成。需要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履行职责,密切合作,顺利协调,形成联合力量。

4.3 拓宽财政支持渠道,健全农村生态资金保障机制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这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全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是最重要的路径。这就需要扩大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资金来源,拓宽资本来源的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和使用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政府财政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村环境改善的经济基础。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要求,政府部门拨放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的治理。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把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建立生态修复基金等等。也可以给企业和民营企业一些扶持政策,鼓励他们重视并给农村环保项目一定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既体现生态公平又兼顾生态效率的制度形式就是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补偿标准、探寻补偿方式,拓宽补偿资金的来源。逐步实现农村生态补偿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协调不同功能区的补偿,依法满足各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防止“回归贫困”和区域差距大。三是建立资金监管机制。要让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落到实处,专款专用,还需完善环保资金监管机制。加大环保资金的监管力度,科学投入、管理规范、信息公开,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让村民积极参与监督,自觉在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等方面发挥自觉性,确保资金足额到位,防止资金被挪用。

4.4 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建立绿色农业生态产业链

辽宁的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相对落后。滞后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导致环境污染和过度发展。由于种植方法不科学、合理,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减弱,农产品产量下降;对于草原牧场,由于过度放牧及牲畜排泄物不处理,草场面积减少;在临海的渔村,渔民的过度捕捞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因此,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改革创新形成较为完整的绿色的农业生态产业链。一是要推广普及农村沼气池。收集牲畜的排泄物、收割后植物的秸秆存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将废弃垃圾转变为农业生产的肥料。二是政府要鼓励科技创新,加大奖励力度,逐步以科技手段、生物方法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三是要控制放牧量,扩大草地覆盖范围,及时修复受损草地,优化生物链。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也是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的重要前提。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从源头上保证绿色食品生产,绿色产品是绿色农业的根本发展,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猜你喜欢
文明农民生态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农民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