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升云 王攀 骆海波 周利琳 望勇 杨帆
梨剑纹夜蛾,Acronicta rumicis(Linnaeus),又名梨剑蛾、酸模剑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等国家,为害多种蔬菜、果树、粮食、经济作物、观赏植物以及林木等,主要包括大白菜、菜豆、扁豆、梨、桃、李、杏、苹果、山楂、大豆、小豆、棉花、玉米、花生、草莓、麦类、柽柳、梅花、唐菖蒲、美人蕉、木槿、扁蓄、泥胡菜等。
2012年梨剑纹夜蛾在湖南益阳莲藕田中大暴发,近年笔者在湖北武汉发现该虫为害水生蔬菜莲藕,且已成为莲藕上为害严重的鳞翅目害虫之一,该害虫还为害大豆、甜玉米、豇豆、菜豆以及水蓼等作物和杂草。
以幼虫为害莲藕,低龄幼虫啃食莲叶,仅留表皮,3龄后分散为害,并造成孔洞、缺刻,乃至仅剩主脉或叶柄,影响莲藕的产量以及观赏价值。
体长15~16 mm,翅展35~36 mm,头、胸灰褐、暗褐色,夹杂有黑白色毛片。触角丝状,复眼半球形,黑褐色。前翅灰黑色,间以灰白色斑纹,基线短粗、黑色,亚基线波状,内线为双线黑色弯曲;环状纹与肾形纹灰褐色、黑边,有1黑褐色斑从翅前缘达肾形纹,楔纹黑色,剑状,朝向内缘;中线不明显,外线双线锯齿形,黑色连贯,在中脉处有1新月形白色纹;亚缘线与外缘线白色,外缘有1列三角形黑斑,分别与外缘线锯齿相对;缘毛白褐相间。后翅棕黄色,边缘较暗。足跗节黑色间以灰白色环状毛。
半球形,宽约0.5 mm,高约0.35 mm,卵壳乳白色、透明,具47条左右纵向条纹,后期内部可见黄褐色花斑。
常7龄。初孵幼虫头壳黑色,口器黄白色,胸部乳白色、有褐色斑纹;腹部第1~5节及第8节黄褐至棕褐色,尤以第1节色较深,第7节毛瘤较小,其余各节密布粗大毛瘤,上着生长毛;第3~6节各生1对腹足,胸足、腹足、臀足白色透明。
2龄幼虫体棕黄色,头部黑褐色;从前胸背板至第8腹节背部具棕褐至黑褐色宽条纹,各节前部有黄色点状斑;腹部1~6节亚背线上具1对粗大黑色毛瘤,第1节1排6个毛瘤尤为显著,上生深色长毛;第7节毛瘤较小,第8节有4个呈前大后小四方形排列。
3龄幼虫体棕黄色,头部棕黄、红褐、黑褐至黑色,或棕黑相间,有光泽;背线及气门线棕褐至黑褐色宽条纹,第1腹节1排8个黑色毛瘤较为显著,上密生黑色长、短毛;其余各腹节亚背线及气门线上有2对粗大黑色毛瘤,上具黑白相间长毛;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及毛瘤棕黄色,长毛以黄白色为主;第7节毛瘤较小,上生白色长毛。
4龄幼虫体黑色,腹部第1节背板较宽,有8个突出的黑色长毛瘤,上生灰黑色长毛;腹部其余各节背线前部有明显黄色斑,亚背线上呈黄色“八”字斑;各毛束灰白色或白色。
5龄幼虫体黑色,头黑色或棕色,黑色型傍额片棕黄色;腹部各节背部前缘有明显橘黄色斑,亚背线上黄色“八”字斑明显,各毛束污黄色。
6龄幼虫体黑色,中胸和后胸背线中间与两侧有枯黄色斑;腹部2~7节背线具黄色斑,亚背线上各有1对近“八”字形橘黄色斑;各节毛瘤污黄色,毛丛枯黄色;气门筛白色、椭圆形,气门下线棕红色与黄色相间成一条线。
7龄幼虫长28~33 mm,体黑色、黑褐色、灰黑色,头黑色有棕黄色、红褐色斑,冠缝及傍额片棕黄色或黄白色,微有光泽;背线具黄白至橘黄色斑点,亚背线、气门上线及亚腹线毛瘤灰褐色,亚背线上有1列白点;气门下线紫红色间有黄斑,其上毛瘤污黄色;气门筛白色,围气门片黑褐色;各节毛丛白色、污黄色、暗褐至棕黑色,有的则偏向白、黑对比;胸足黑色,腹足黑褐色,端部黄褐至棕褐色;腹足趾钩为单序二横带式。
长13~20 mm,圆筒形,初为黄褐色,渐变棕褐,后变为黑褐色。腹部背面第1~7节密布圆形小刻点,中央向两侧渐少。腹末1对臀棘呈叉状突起,背面具有棕色短而硬的刷状毛丛。
辽宁、吉林1年发生2代,有专家认为吉林为3代,河南3代,湖南3代,江苏、福建4代,以蛹在土粒、枯枝落叶或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翌年3~5月成虫开始羽化,湖北武汉6~8月为幼虫在莲藕上为害盛期,9~11月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和趋化性,飞行能力较弱;成虫羽化后2~3天即产卵,每头雌蛾产卵100余粒,卵多产于寄主叶片背面,聚产,排列成不规则块状;第1代卵期10~12天,2~4代卵期6~8天;幼虫7龄,有假死性,不活泼,行动迟缓,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附近,有取食卵壳习性,低龄幼虫取食莲藕叶肉,仅留1层表皮,能通过吐丝随风飘移,3龄后分散为害,在莲叶上造成不规则形孔洞或缺刻,4龄幼虫开始进入暴食期,严重时甚至将叶脉吃掉,仅剩叶柄。老熟幼虫一般在叶面吐丝缀叶结黄白色薄茧化蛹。
天敌主要有夜蛾侧沟茧蜂、桑夜蛾盾脸姬蜂、夜蛾拟瘦姬蜂、夜蛾瘦姬蜂、剑纹夜蛾羽角姬小蜂、小腹茧蜂、微小花蝽、蓝蝽、污斑小刀螳,以及蜘蛛、鸟类等。
莲藕收获后至栽种前,深翻土壤,灌水泡地,平整田垄,清洁田园,以降低越冬基数。
在田间垄埂设置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数量,降低下代田间虫口密度。低龄幼虫群集为害,可人工摘除。
于卵孵化高峰期,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5%天然除虫菊乳油1 000倍液、1%苦皮藤素水乳剂800倍液、1.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1%鱼藤酮粉剂8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或0.7%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5~7天后视虫情进行第2次用药。
于低龄幼虫期,选择使用2%甲维盐乳油2 000倍液、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 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2 000倍液、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1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进行必要试验后喷雾使用。注意叶片正面需着药均匀,可根据发生情况进行挑治。也可添加有机硅等助剂以增加农药展着性,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