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华
聚焦数字化标准化 推动后勤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2022年理事年会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暑期论坛”上的讲话
张柳华
[作者: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2022年理事年会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暑期论坛”,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与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组织研讨交流,着力探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首先,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向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及杂志各位理事单位代表、各位与会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志们,中国高校后勤事业经过多年的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后勤服务育人任务有效落实,高校后勤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校园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经济发展遭遇严重挫折。全球将近70个国家的12亿人口面临疫情、粮食、能源、债务危机。今天的世界,国际形势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的矛盾与挑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大学校园管理服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运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诸多挑战、风险、阻力和矛盾。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高校后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问题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起伏跌宕的新冠疫情形成的压力和挑战加大,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形势产生的压力、机遇和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任务要求更高。中国高校后勤作为社会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和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既担负着以高质量供给满足高校办学需求和师生生活服务需求的重任,还承载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劳动育人的使命。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校开放办学、产教融合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传统大学校园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校园消费主体、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呈现扩大化和多样化趋势;管理标准化、服务精细化成为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趋势和后勤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这些变革和发展,对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的知识、理念、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综合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同时,国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总的政策导向。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加艰巨和重要的任务。新形势下的一系列焦点问题都亟需我们共同深入研究、思考和探讨。
《高校后勤研究》作为教育部主管、高校后勤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重要的理论阵地,坚持开放办刊,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与理事单位、作者、读者的互动。每年暑期举办理事年会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论坛,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促进改革发展的先导作用,努力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对标对表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用心用情做好后勤事业发展实事,全力提升《高校后勤研究》办刊质量及影响力。本次会议紧密围绕当前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及行业重大关切,总结交流和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以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势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着力研讨交流通过高校后勤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提升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质量的路径、模式,提升高校后勤改革研究水平和服务管理质量,为高校后勤系统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为构建满足校园服务新需求、更加开放、更高质量的现代化高校后勤保障新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希望通过专家的演讲交流、观点碰撞和经验分享,能给与会代表带来有益收获和启发,为更多高校推进后勤改革和建设高质量后勤增强信心和动力。
(责任编辑:卢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