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载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建构

2022-11-26 11:47余德华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载体爱国主义大学生

余德华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当代青年赓续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内容。文化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载体,依托文化力量,可以丰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活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西方不良思潮与异质文化冲击明显,传统文化价值功能被不断削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托的文化载体理应随之革新,建构与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相契合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价值功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价值功能可以从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两个维度进行划分[2]。

(一)内在功能

1.信息承载

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实施需要载体作为中介,将教育主体与客体相连接,传输并展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要素,使这些要素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发挥作用。载体也是承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并将其转化为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枢纽。爱国主义载体类型多样,如物质载体、精神载体;有形载体、无形载体;直接载体、间接载体;语言载体、行动载体。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集合,既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产品,又包括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含一切客观存在和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承载体、传输体,教育者将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载体传输至受教育者,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搭建起桥梁,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文化载体使爱国主义教育各元素有序串联、正常运转,确保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

2.传导教化

爱国主义文化载体发挥着承载信息的功能,即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内容、规律、方法等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发出同样需要依托载体的传导与转化,进而实现教育目的。文化无处不在,其影响润物无声,促使人们认知文化内涵,习得文化特质,认同文化价值,从而实现感染人、影响人、教化人的目的。教育者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各类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发挥引导、渗透、教育等功能,强化被教育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被教育者践行爱国行为,将知、道、情、意转化为思、德、行,基于文化载体寓教于乐,基于受教育者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使其养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实践报国之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基于文化载体的传导教育作用,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信息进行传输,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持续性的影响力,发挥教育感化功能。这里的文化载体并不是虚化的,而是现实存在的“场所”,例如书籍、音乐、舞蹈、绘画、电影等,可基于此传递出社会真理与爱国之道。

(二)外在功能

1.打造全方位教育态势

文化是一个系统化、多元化范畴,文化载体依托文化而存在,是承载、存储社会价值观念的集合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廊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国主义成为烙印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不可磨灭。正是这种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文化载体,才将每个时代特有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系与价值体系清晰展现,如,封建社会崇尚“忠君爱国”,现代社会则追求“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高度统一”,但无论何时,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在传承着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价值观,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始终不变的文化内核。不同的文化不仅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范式,更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内核与外延,不仅积蕴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更呈现出多元化教育内容,反映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给公众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与价值引领,打造全方位教育态势。

2.满足多样化精神需求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精神需求愈发多元化,这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科学技术为爱国主义文化载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各类新媒体的普及,使爱国主义教育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以其动态化教育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爱国主义内核与要义,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号等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以此为载体,发挥网络“看不见”“渗透强”“覆盖广”等特点,传播爱国主义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群体,引起共鸣,形成共识,激发共情,强化认同,在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同时,提升爱国主义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的整体,这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发展机遇

1.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价值旨归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爱国主义思想深烙其中。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等。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儿女奋勇拼搏的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汲取鲜活的时代精神,更好吸纳传统优秀文化,以传统文化坚强爱国主义理想,以文化自信驱动爱国情怀,实质上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文化载体。文化自信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利用文化自信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与思想导向,为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庸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怀提供主体动力。

2.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阵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广泛普及,成为新型媒介形式,推动着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维方式。新媒体具有及时性、共享性、信息海量性等优势,信息传播实现了时空上的无限延伸,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话语内容体系[3]。基于新媒体建构起的爱国主义文化载体,可进一步优化话语传播体系,例如,可借助新媒体即时通信技术,利用QQ、微信、抖音等建构无障碍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交往体系。新媒体的应用已然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桎梏,大学生被赋予主体地位,通过App、网络平台等可实时浏览时事动态、国家大事,同时基于新媒体与教师搭建起沟通交流桥梁,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内容传输,已演进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及时性、开放性教育新模式。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载体可使爱国主义教育“近起来”“活起来”。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利用VR 技术引领大学生近距离接触纪念馆、博物馆等,使历史更有触感,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发布短视频,吸引学生目光,爱国主题教育实现从“动起来”到“活起来”,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效。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1.境外思想文化的渗透

新时代背景下,西方异质文化渐趋渗透,西方文化输出愈发广泛深入,国际话语权被抢夺,例如,国外节日的国内盛行,影视作品与西方生活方式的渗入。此类异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等,少数大学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等心理愈发膨胀,削弱了社会向心力,严重影响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冲击着爱国主义的有效开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实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的入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内容与方式上面临极大冲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生成,更易引发非理性爱国行为。

2.育人特性有待优化

一是育人特色缺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精神成果,在教育大方向上保持国家与时代的价值导向性,但实践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在文化载体的内容与形式上出现了雷同度高、同质化突出、教育特色匮乏的问题,未能全面激发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潜能。二是主体参与度不高。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但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管理上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难以全面反馈大学生主体需求。主体参与单一性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多元化构建,主体参与的多层次才能映射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需求。三是文化载体针对性不强。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实践上,未能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行为方式等进行信息加工。虽然高校大力鼓励学生参与爱国行为、组织社团活动等,但未根据大学生特点建构起自主性爱国主义行为文化载体平台,文化载体实践效果不佳。

3.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信息传播依托互联网进行,互联网信息冗杂,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基于新媒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沟通与言论发表的平台,但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有些人随意发表言论,其中可能存在消极性、误导性言论,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新媒体信息庞杂,西方霸权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极易入侵到大学生群体之中,甚至诱使大学生形成崇洋媚外思想,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更有碍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文化载体实效性的发挥。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路径

新时代需要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需要建设有效的文化载体。

(一)围绕立德树人构造协同创新机制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不仅是知识、思想、真理的传播基地,更是青年人塑造灵魂的摇篮,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成才立身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1]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同时通过立德树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教育全过程[4]。

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育人职责,在日常管理中以高尚的品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影响人,以规范的管理引导学生。二是高校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校内各部门文化资源,整合各部门育人理念与任务,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打造协同合作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三是要丰富校园内部爱国主义活动,打造校园特色品牌活动。例如,在学生社团建设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社团活动,大范围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活动,将社团活动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推动大学生自愿、自主开展爱国主义实践行为;在校内选树思想高尚、表现优异或爱国主义践行者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二)基于优秀文化建构独特文化标识

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是传递社会主导价值、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工具,与国家文化紧密相关,这里的文化既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要紧密把握我国传承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要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进程之中,积淀代表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独特文化标识。

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五千余年,淬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根、魂、源蕴于其中,从中也可挖掘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文化精髓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尊崇历史,尊崇传统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古为今用,创新发展,实现以文化人[5]。中国传统文化延绵至今,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建设上,要秉持扬弃的思想,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好地指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内容表达,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性、实效性。二是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积存下的文化形态,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战争中凝练出保家卫国、舍生取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因公忘私、甘于奉献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心与爱国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文化载体建设应继承革命文化爱国主义精髓,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支撑,丰富文化载体形态,形成与时俱进、具有民族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的独特标识。

(三)依托多媒体开辟教育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复杂的舆论场,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回避且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直面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开放性、共享性等优势,针对大学生碎片化阅读习惯,构建与大学生学习特点相契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一是筑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文化阵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在建设上不管基于何种形式,首先应把握其爱国本质,针对新媒体海量信息、异质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危机,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价值,建构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相契合的新媒体文化平台。二是借助智能化建设手段。高校意识形态直接关乎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实效,借助智慧化手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动态等,从而把握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主导权,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对于学生无法直接走进的红色教育基地,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传播相关视频信息,或利用VR 技术带领学生走进红色革命根据地,使学生远程近距离感受红色资源的教育影响力。四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新时代时事动态与社情国情,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爱国英雄等,同时对校内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传播,以榜样激励学生,发挥新媒体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例如,在网上开发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知识竞赛、征文等比赛活动,引导大学生抒发爱国情怀,提升爱国意识,增强爱国情感,学会将思想理念转化为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践行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实效性。

总之,爱国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进爱国情感、赓续爱国情怀的有效路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载体基于文化的导向性、凝聚力、创作力作用,反映、承载、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使爱国主义教育各要素有机协调、相互作用、形成合力[6]。以文载道,就是借助文化影响力与渗透力,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课堂与校园内外,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自主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重任,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载体爱国主义大学生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