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光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103)
当今世界,如果说哪一个政党最富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毋庸置疑,非中国共产党莫属。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党革命精神史。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这种精神的具体样态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内容和形式,但就其“永不丧失革命精神”的精神品格生成和铸就而言,是以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革命性问题为导向,在攻坚克难、艰苦卓绝的百年实践中不忘初心使命,以始终坚持“革命加拼命”的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始终保持大党信仰初心不改、理想信念不灭、纪律挺立不败、担当使命不停、自我革命不止、人民情怀不变的革命品质的千锤百炼为路径,持续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革命信仰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革命文化的初心使命(党性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顺理成章地成为马克主义政党革命精神铸就路径的逻辑起点。这一逻辑起点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政治灵魂,在哲学意义上居于中国共产党人内心精神世界矢志不渝所追求的最高层次,彰显了革命精神的开拓性。百年大党革命信仰初心的选择、信奉和认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和党内党外严峻问题,历经风云变幻、风吹雨打不断淬炼锻造的艰难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初心选择“主义”的思想源头和起点是《共产党宣言》,而这一思想起点的选择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才逐步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和旗帜,成为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和先进分子信仰初心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中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290页。。五四运动后,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诸多“主义”的淬炼中,为什么唯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选择?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的境地和党内政治性问题意识主导构成的内外部条件的需要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顺应了中国革命问题的客观需要,适应了中华民族图存的客观条件,契合了人民大众的迫切需求,否则,“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4)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5、1516页。。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党的初心使命,立志为之奋斗终生,中国的先进分子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认识国家革命运动的工具来对待,并在百年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不断转化为人民信仰的强大精神武器。这样的精神武器一经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④,从此,中国人挺直了腰板,近代世界历史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被人看不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革命斗争风云变幻以及生死考验面前,是否坚守初心信仰,信奉还是背弃马克思主义真理,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世界其他政党有无政治灵魂、革命意志坚强还是懦弱的深层次根本性区别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革命征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常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正是信奉“活的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去,既不丢“老祖宗”又开辟新境界,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党百年的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并没有欺骗和辜负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奉与坚守总会遇到其他旁门左道之“主义”的种种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总能保持顽强生命力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以致连它的敌人也不得不折服敬佩。百年大党的革命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在革命实践中难免要经历艰难曲折,有时甚至遭受反动势力的联合围剿,但它总能在经历风吹雨打后愈发坚强、愈发茁壮,“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9—70页。。
在革命信仰宗旨问题上,能不能让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灵魂始终萦绕在中国共产党人心头并转化为持久坚定力,始终是百年大党淬炼信仰初心、坚定政治立场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信仰宗旨而言,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信仰人民大众的立场是统一的,所以毛泽东把人民群众作为“活菩萨”来供奉。脱离人民、脱离实际,信仰立场的“根本”不稳,就会出现左右摇摆的信仰动摇。大党百年的革命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必须持之以恒地坚定发展下去,绝不能有丝毫的质疑、动摇和背叛。凭着这样的真理信仰定力,在前赴后继的革命人面前,“砍头如同风吹帽”,千锤百炼只为“主义真”。百年大党一路走来,真正验证了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信仰初心不改的定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因此,信仰初心选择愈艰,信仰初心信奉和认定则愈坚。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风云变幻的革命征程中同形形色色反革命者反复斗争较量,历经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考验所选择的科学理性信仰。凭着这样的信仰,百年大党方能以革命人所特有的志气和骨气,在风云变幻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化解不确定性和动摇性,并确立起革命人信仰初心不改的价值目标和不懈奋斗的恒心定力。
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在于理想信念不灭的坚守。革命的理想信念是百年大党实现初心使命的关键因素,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中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统一,是党和人民革命精神共同锻造的“合金”和燃烧不灭的火炬,映照着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指引和照亮了百年大党走过的万水千山的革命实践,铸就了百年大党顽强的革命意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伴随着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便开始在中华大地播种、生根、发芽,引发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神往。尽管这种美好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达到,最初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论,也是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上为人类求解放的杰出学说。这样的理想信念火种既博大精深,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登高望远,又与现实紧密相连。将这样的火种播进人民的心田,定能凝聚人心、鼓舞群众,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革命热情,引领和带动着人民去追寻美好生活。尽管共产主义尚很遥远,但是那个理想中的社会让人们感觉是存在的,且能够隐约看到它的轮廓。播下这样的革命火种,定能点燃人民心中的理想信念之火。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便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一路走来,无论是前赴后继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岁月,抑或是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怀着崇高理想和信念,心甘情愿许党报国,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谱写出感天地、泣鬼神的理想信念之火燎原的精神谱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竖起了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沂蒙等众多红色地标,塑造了“两弹一星”、铁人、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和群体,赓续起改革创新、抗洪救灾、抗疫、北斗等时代精神。这样的精神谱系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闪烁着理想信念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革命光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火种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行之路,使之战胜了各种看似不可能战胜的艰难险阻,在苦难中不断创造革命精神的辉煌,展现出一往无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性,这在世界所有政党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的。
当代中国,究竟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孜孜以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某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常以“十字路口的中国”为题研判中国的未来,甚至一些“告别革命”的奇谈怪论不时沉渣泛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给予旗帜鲜明、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擎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火炬,指引着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一路燃烧的革命理想信念之火,成就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火炬。一个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自信或自信心不强的政党,很难引领“他信力度”、形成“共信强度”,也决不会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政党。百年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理想之光不熄,信念之火不灭,“四个自信”的火炬不仅照亮百年大党的历史,而且能够照亮百年大党的现在和未来,给党和人民注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永不熄灭的必胜信念。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7)《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纪实》,《人民日报》2019年5月24日。,能够而且必然永久地放射出普照大地的光芒。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的历史阶段,百年大党始终面临外部环境形形色色的考验与内部忘记初心使命的种种精神懈怠的危险,因此,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是百年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坚强保障。党的严密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斗争实践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论行动规范,我们也称之为党内法规和党的规矩,它具有规范、指引、控制、保障、监督制约、激励评价等功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面对党内忘记初心使命所表现出的软弱涣散等问题,通过建章立纪、有纪必执,违纪必查、“铁规”发力,以党规之治彰显外在刚性硬约束的铁一般革命纪律挺立的“严紧硬”的历史。
加强纪律性,首要的是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党的根本是政党政治,政治纪律的严格是治本之策,否则就容易出现一盘散沙、软弱涣散的局面。党的政治纪律是攸关维护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的首要纪律,是规范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政治立场的行为准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从1927年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强调“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到1934年5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中央党务委员会,强调“以布尔塞维克精神维持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正确执行铁的纪律,保证党内思想和行动的一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既补精神之“钙”又扎规矩之“笼”,从党内政治生活“立规矩”严起,要求全党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有力推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之严之实,并在党的全部纪律中越来越坚挺,党内政治生活越来越严肃,党的政治生态越来越净化、健康,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第一保障”。
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是遵守党的一切纪律的组织保证。组织纪律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贯穿“四个服从”、上下级关系、请示报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等基本制度和要求。党的组织纪律严不严密,攸关党的团结统一紧不紧密、内部堡垒组织力坚不坚硬。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严格贯彻列宁的建党理论,形成了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党的一大明确提出了“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的纪律要求,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提出了“九条纪律”,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强调党的组织纪律的紧密性建设。从百年党章史上看党的组织纪律紧密性建设,党在探索纪律约束的客体上,经历了从注重对党员个体的纪律约束,到注重对党员个体和党组织的双重纪律约束的转变。根据组织纪律的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重大问题必须请示报告,决不允许搞“先斩后奏”和“斩而不奏”;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昭示着党的组织制度与治理“越来越严密”。百年大党的革命实践证明,正是把党的纪律挺在了前面,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有了可靠保证。
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执行党的纪律也是没有例外的。党纪党规及党内制度体系作为规矩、规则、准绳、“笼子”及规范,其生命力在于行而非立,要害在于与国法有效衔接“协同治理”。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从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制定和完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邓小平强调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再到习近平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制度的刚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从延安时期对因逼婚枪杀人命的老革命黄克功执行枪决,到解放初期对“共和国第一反腐大案”的刘青山、张子善执行死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惩治腐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力保党的肌体健康,党规之治越来越硬、越来越坚挺。全面从严治党有力地维护了“铁一般纪律”之治不容挑战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生命力,极大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并逐步建立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让制度入心。百年大党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是钢筋铁骨,但他们却用铁一般的纪律铸就起一层层比钢筋铁骨还硬的坚强铠甲和思想防线。
要问世界上哪一个政党最能担当、最负责任,毫无疑问,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面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异常繁重、责任重大如山,只有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立得稳、守得住,行稳致远。百年大党一路走来,勇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不懈奋斗精神和高尚奉献精神。正是凭着铁一般“革命加拼命”的持续的使命担当,不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人间奇迹,才铸就了彪炳史册的精神丰碑,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伟大使命成就伟大担当。百年大党自成立以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光荣的使命感,一往无前地扛起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彰显了百年大党的不辱使命和积极担当。凭着这样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伴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脱贫奇迹,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内涵丰富,概括起来,既表现为勇于坚持原则、最讲认真,困难面前勇挑重担,矛盾面前敢于斗争,危机面前敢于挺身,失误面前敢于担责,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自觉做到清正廉洁,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又表现为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还表现为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不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而是身体力行实干兴邦,并以公私是否分明作为党性价值衡量的唯一标准,等等。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一路勇于担责,从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时毛泽东连问的“四个敢不敢”以及“进京赶考”对党的责任的扪心自问,到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南方谈话”以及“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和“我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呀”的责任考量,再到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情流露、“以身许党许国”的高尚情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定意志,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语境下的人民概念,理论内涵十分丰富,是历史观、价值观、实践观的有机统一。在历史观上,它体现为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永恒主体;在价值观上,它体现为人民是历史活动和评判历史活动的最高价值主体和最高价值标准;在实践观上,它体现为引领和感召人民自觉行动实现崇高目标和追求幸福生活。就其特点而言,人民这个概念始终用来指称区别于少数人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并逐步成长为人民参天大树之“本”的先进代表。抓住了“根本”,也就抓住了人民概念“根”“本”合一、一体同心、不可分割的核心要义,并进而树立起为人民担当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革命人”,其担当、奋斗、奉献的宗旨正在于:无论是使命担当还是责任担当,从根本上说,其初心使命“守的是人民的心”,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公无私的担当。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地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的党性宗旨,到邓小平强调“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的反躬自问的为民意识,再到习近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高度一致”、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真挚浓厚的人民情怀,无不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思想光辉。百年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责任型政党,充分发挥了定人心、服人心、安人心、得民心的“心学”巨大功能和作用,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
百年大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彰显了高度自觉的自我革命精神。所谓自我革命精神,就是通过自我主导的积极行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化解风险挑战、开拓前进的一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页。。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勇立潮头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走向胜利的强大政治优势。正是这样的一种自我革命精神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百年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其最大的敌人、最大的风险挑战不是别人、不在外部,而是在内部、在自己。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党,能够打倒我们党的只有我们自己。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化解执政风险,关键就在于确保自我革命精神的接续不止的锤炼和锻造,以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使党在革命性大熔炉的锻造中更加坚强,不断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我革命精神源于并内含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斗争实践中磨砺出来的鲜明政治品格,是锻造百年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政治基因和逻辑起点。说到底,自我革命就是在斗争实践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刀锋向内、不惧凶险、不怕牺牲,在解决困难和问题中超越自我、破茧重生。百年大党一路走来,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从不丧失和消沉革命精神和斗志。无论是延安整风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拨乱反正,抑或是新时代为全面从严治党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中追求和实现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要有革命政党的正确引领。任何一场社会革命,如果没有先进的革命政党的引领,势必难逃失败之厄运。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要完成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斗争任务,必须把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联系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提高改造自己的能力结合起来,以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以自我革命引领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社会革命,也是其革命性锻造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迎难而上,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最终实现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社会革命的成功;在作为“第二次伟大革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巨大政治考验,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推进了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统揽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的雄心壮志,胸怀大局,放眼全局,系统整体协同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科学布局,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有效防范重大风险,积极克服重大阻力,着力化解重大矛盾,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持续推进“实质性共同富裕”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交出了在革命性锻造中引领社会革命的一份出色答卷。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革命性锻造,既在于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又在于以“两个革命”影响和推动世界革命。百年大党一路走来,秉持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理想,从毛泽东强调中国对第三世界民族革命运动的榜样作用和革命精神的支持,到邓小平提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6页。的论断,再到习近平擘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推动世界革命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百年大党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归根结底是以内部自我革命精神为主导并贯通外部社会革命、世界革命的千锤百炼。毋庸讳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并非一贯正确,但是它做到了犯了错误从不讳疾忌医,出了问题从不回避躲闪,总是善于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直面问题且毫不迟疑地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症。中国共产党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自我修复能力。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它成功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和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革命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既是百年大党的初心,也是百年大党的恒心,是百年大党斗争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②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3页。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百年大党为人民立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人民至上情怀和立党为公、不负人民的根本价值追求。
欲守心,必先立心。一个革命政党的诞生,立什么样的初心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把初心心思放在哪里,攸关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②一百年来,我们党秉持党性所决定的初心使命,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之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追求相结合,彰显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百年大党一路走来,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脚踏实地践行根本宗旨,致力于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一门心思琢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它与人民同心,没有私心,深得民心,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因而立得住、行得稳、能致远。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一个政党的初心使命能否守得住,关键要看它为谁守、怎么守的价值追求是否高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1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并反复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2)⑤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97、137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观。百年大党一路走来,始终“说话算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实践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信守并兑现着对人民的承诺,彰显了百年大党守初心为人民的人民至上理念与情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践行,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落实在行动上,就是要造福人民、为人民立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⑤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践行初心使命,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相继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不懈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取得了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不渝地践行初心使命,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