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区耕地保护工作。东北黑土区作为“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最大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因此,保护好东北黑土区耕地,就保住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掌控了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耕地中的大熊猫”,其战略地位毋庸置疑。但黑土地长期面临“变薄、变瘦、变硬”等退化问题,严重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亟须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碳中和目标引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此,建议:
一、建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机制。一是要确立“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村集体—农户”自上而下贯通的纵向补偿机制,由多部门联席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纵向补偿管理办法。二是要建立中央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基金。三是要建立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效果评价机制。
二、建立基于碳中和交易的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省际合作横向补偿机制。一是要建立由多部门组成联合监督管理的国家碳中和交易市场平台,创建“黑土区耕地固碳指标”。二是要签订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省际合作协议,由协议双方综合考虑黑土区耕地固碳能力、固碳方式、固碳成本投入、生态保护改善收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实施补偿的区域范围、预期目标、监测指标、补偿方式和调整周期、协议期限和续约条件、违约责任等,达成结对合作。三是省际合作的横向补偿资金,应主要用于补偿黑土区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户等主体因耕地固碳而增加的成本;“固碳指标”协议双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及操作成本等,协商选择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订单农业等多种补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