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11-26 08:32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9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教育

朱 彤

(灵璧县第九中学 安徽宿州 234200)

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等多个领域,其课程定位为培养负责任、有爱心的合格公民。新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比例大幅增加,对法治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内容过于分散,不系统、不全面,缺乏整体性、连贯性。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要依据法治教育的特点有序开展,切忌凭空想象、生搬硬套,同时也要谨防对教学目标理解的不足导致法治教育缺失的状况。同时切忌将法治教育的概念简单化,人为抹杀法治教育的专业性,从而使法治教育书面化、形式化。

一、概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范畴,是公民个人素养层面的教育,并不是法律专业知识教育。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主要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次要的。因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敬与遵循,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在崇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意识等。

法治教育无论在学生学习的哪一阶段都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加强法治教育的灌输,能够有效减少初中生误入歧途的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法治化社会的形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法律体系形成初步的了解,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但目前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学生只是了解法律的概念,对其表达的内涵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了解不深,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强化法治教学,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现状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被定义为一门中考科目,法治教育内容也作为考试知识点进行传授,考试分数的多少成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尺,而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法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并不被人们重视。

学校教育作为我国中学生法治教育的主体,务必要加强法治教育,深化法治教育的内容,使法治教育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关注青少年身边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宣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年轻人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达到增强法治意识、规范法治行为的目的。

三、策略

(一)课程教学要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一是当堂知识和延伸知识的结合。教师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当堂当节知识,要尊重教材、源于教材、整合教材,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对教材中延伸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科综合素养。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合理利用网络”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内容,尤其是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利用网络攻击他人,传播不良信息,否则就有可能涉嫌违法。教学时可联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其中有多处关于公民民事权利、刑法条文等内容,如民事权利涉及的人身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而这些恰恰是网络上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权利,一旦涉及,当事人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加强教材知识与法律知识、热点时事等内容的结合,选择学生切身体会、易产生共鸣的案例,丰富课本知识以外的内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思维、法律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教师要多选取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对学生进行预防性教育。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法律为我们护航”时,除了课本上关于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劳动法等内容外,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要让学生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学习“探究与分享”中的案例时,可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等条款,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

三是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的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课后学生在校时间充沛,课后引导方便可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后进行延伸,既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效。简单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认同法治课。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法不可违”一课时,教会学会要敬畏法律,我从学生中最容易出现的因网络引发斗殴的现状入手,创设了一个伤害案件的模拟法庭情境。先模拟一个严肃的场景:甲来到网吧找被害人乙,要求其就网络上的争执道歉,乙表示自己没有过错,双方发生矛盾,并在网吧内缠斗。甲在打斗中用刀刺伤乙,后经法医鉴定为重伤。类似这样的争执学生间时有发生,但是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谁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案例在学生间产生了热议。同学们踊跃参与,争相模拟法官、原告、被告等。庭审过程严肃,辩论时,各方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激烈有序,在场的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聆听。最后“被告人”悔恨的泪水,让所有同学深刻感受到了冲动的后果,冲动会给自己和亲人带来多么严重的伤害。“被告人”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所有参与者都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法治课,深知法不可违。

(二)课程教学要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一是专业教学和生活情境的结合。法治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掌握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法律规范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生常见的有关问题。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如何灵活地把课本上的法律知识与中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特别是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教育目的,这是一个有难度的课题。

二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可定期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组建法治教育宣讲团,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课堂重要补充形式之一。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水平及校园犯罪案件特征,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结合校园欺凌、电信诈骗、性侵害、网游手游等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检察开放日、法庭开放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司法机关办案过程,零距离接触刑事审判,亲身体验、感受法律的威严。

(三)课程教学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相结合

一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控制情绪、解决矛盾冲突、处理人际关系。教学中关注心理健康,能够有效防止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法治教育的成效。有些学生,由于家庭、个人的成长等原因,出现自卑、多疑、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注、引导和沟通,容易走向极端。帮助、引领这些孩子转变心态,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

二是要与安全教育相结合。法治教育属于安全教育范畴,但是和普通的安全教育又不尽相同,要把法治教育融在常规的安全教育中,特别是涉法、涉罪方面的安全教育中。教师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除了讲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外,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要重点讲述,此外要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除了积极作用之外,还有风险存在,而且要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使用网络,否则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四)课程教学要与个体情况、家庭状况及社会教育相结合

一是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一般情况下,具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在10~12岁时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14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4~17岁是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七年级学生,重点在于进行全面的、基础性的法治教育,以预防性教育为主;八、九年级的学生,重点进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尽量避免罪错行为的发生。

二是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但不少家庭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未成年人形成诸如情绪不稳、易暴易怒的神经质性格,缺乏主见、易受外界影响的依赖性格,不懂感恩、缺乏同情心、极度自私的冷漠性格,等等,这些都是法治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教会学生维护个人权益,更要引导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行动。

三是针对不同生活环境。笔者所在学校就读学生多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观念的形成上因家庭原因缺乏教育和引导,法治教育未能跟上成长的步伐,导致很多孩子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甚至游走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边缘。针对家庭教育缺失且不易改变的现状,通过日常关怀,佐以谈心谈话等形式,走入学生内心,法治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四是针对不同社会现象。社会是一个大环境,未成年人急于探索社会、探索世界,但是他们的辨别力还很差,对社会的了解甚少,利弊难以取舍。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现象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他们很难抵御各种诱惑,因此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如对于直播现象,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观偏差问题,认为只要能挣钱,就是有本领、有作为,这时候就要摆明立场、勇于纠正。对于宣传正能量、遵守法律法规的直播,是应当给予宣传和褒奖的;对于内容低俗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就要坚决反对,而且要敢于举报。可以就社会上违法违规直播的实例进行阐述,如明星偷逃税案件,引起学生共鸣,起到法治教育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必须引起各方重视。学校、学科组和教师不仅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更要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入手,多形式、多举措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题解教育『三问』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