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树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江苏南通 226300)
在“新高考,新课程,旧教材”的大环境下,不少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考试新题型等问题存在困惑,尽管参加了不少专题培训,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似乎还是缺少底气,不由得会产生疑问:现在的教学对于新高考是否是可行的?要想解决这样的疑问,学校应注重校本课程的建立,实施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顺应课程改革的浪潮,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信心。
建立校本课程应该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利用课程的校本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对国家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扩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在语言能力方面,应着重提升学生在听、说、读、看、写方面的能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在文化意识方面,应突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结合国家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思维品质方面,应强调学生逻辑、批判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训练、批判表达和创新实践。在学习能力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校本课程应该发挥其优势,与国家课程形成有力的互补关系,削弱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发挥高考的正向教学指导功能,提升校本课程的实用价值。
学校建立校本课程,不应针对学生的考试,而应关注学生的素质;不应受限于考试,而应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不应固化为单向的影响,而应形成双向的互补关系,以考试来引导教学,以教学来反思考试。
这里的英语学科特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学科特征,二是学科学习特征。首先,在学科特征方面,校本课程应囊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等部分。以江苏省2020年秋季高一学生使用的译林版新教材为例,教材中没有对语音进行单独板块的介绍,而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对英语其他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如听力、口语表达等。因此,语音板块就应该安排在校本课程的开头。其次,在学科学习特征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因此,校本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话题丰富的语言素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补充学习资源。第二,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深入的,因此校本课程语言素材的选择也应循序渐进,不应过早、过多地将有难度的内容安排在校本课程中。第三,英语学习中存在普遍的遗忘现象,在校本课程中应着重关注这一问题,如可将重点词汇、重点语法反复讲解,或者设置“反思栏”,让学生边学边积累。
新高考背景下校本课程内容要能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体现考察内容方面,课程的语言素材应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展开,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让学生有切实的实获得感。
在体现考察要求方面,课程内容不仅应照顾全体学生的学情,也应突出应用、创新方面的引领。例如,较之前的教学相比,增加“看”的比重,如课堂上观看英文新闻视频、优秀英文电影等,以及开展英语输出的活动,如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切实锻炼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知识层面的内容,校本课程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由于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校本课程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体现。例如,在高一年级开展朗读比赛,一方面检查学生的语音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在高二年级开展演讲比赛,检测学生积累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三年级开展写作比赛,一方面可以和高考有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
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在各个阶段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清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从自身情况出发寻找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是面对全体教师而言的,需要调动团队的力量。对于资深教师而言,应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把握课程建立的方向;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应当好中坚力量;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应发挥其创造性。
第二,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学校在建立奖励机制时应考虑到公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以课程取得的实效为考核标准。建立奖励机制的目的是让校本课程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第一,注意时效性。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语言素材数不胜数,课程也要根据社会热点与时俱进,对一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及时进行删减,及时补充新鲜、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素材。
第二,关注学生的反馈。尽管在课程建立之初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但实际教学中仍会出现很多预料不到的状况,需要及时调整与修改。
第三,进行个性化设计。由于每个班的学情及教师的授课习惯都不尽相同,所以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实施是必然且必要的,要求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新高考背景下,建立校本课程对于学校来说是一项艰巨又意义深远的工作。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考试说明退出历史舞台等现实问题,学校应将建立校本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抓手,将学生学习的增值评价作为主要目标。尽管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道路,但要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拔得头筹,就应该适时做出改变,迎头赶上。建立奖励机制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校本课程建立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并且要加强相互学习交流,求得课程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