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以长沙县为例

2022-11-26 08:19张晓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6期
关键词:县域湖南省竞争力

陆 珊,张晓军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以生态文明为建设内容之一的又一历史新篇章。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成绩突出,生态文明程度跃然已成新时代下区域经济增长、国民综合实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又一新高地象征。近年来,湖南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实施生态强省战略,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多维度一体的生态空间格局,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6 县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湖南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亮丽名片,而长沙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打造绿色生态经济体,区域经济竞争力有效提高,根据中郡研究所发布《2021 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榜单中长沙县位居全国第五位,中部第一。为此,本文从生态文明角度研究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并选取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最好的长沙县为例,探索分析生态文明下如何提升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旨在为县域经济竞争力方面研究和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供可借鉴参考。

当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生态文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数见不鲜,主要集中于理论、路径、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如朱海霞[1]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探析;秦利琳等[2]探究了新形势下我国多措并举开创生态文明教育的新局面;张艳艳等[3]对河南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孙百亮等[4]研究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观点及时代价值;罗希晨[5]对随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郭丹等[6]对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诸如此类的理论研究较多,但从生态文明视角来分析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并以长沙县为例进行实例探究。

1 生态文明概述及其建设的意义

1.1 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7]。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新的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以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与生态平衡破坏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类更好的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达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8]。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我国虽然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从建国之初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工业落后到制造强国,工业为我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地位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发展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大抓经济发展,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致使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三废”排放等问题日趋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而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资源有序利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有效提升。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先后经历了多个时期,原始文明时期人类依赖生态环境,人类生产方式一直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共生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依靠生产力,利用生态环境获取食物;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忽视生态环境,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生态环境危机随之而来。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环境。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业文明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创造的财富有目共睹,满足了该时期人类物质生活等各方面需求,与此同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触目惊心,如大气、水源、土壤、环境等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下时代人类的共同呼唤。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利于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有利于建设山青、水净、天蓝、地绿的优良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2 湖南省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湖南别称“潇湘”“三湘”,地处长江中下游,长三角、珠三角结合部,具有横贯东西、连接南北区位的优势,下辖14 个地级市86 个县市(19 个县级市、60 个县、7 个自治县,不含市区),18 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 亿元,其中的10 县市超过100 亿元,4 县域入选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百强。2020 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41 781.49 亿元,同比增长3.8%;工业总产值15 937.69 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8.14%;高新技术企业8 621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0.1%;进出口额4 874.5 亿元,增长12.3%;新增人才80 万人,总量达730 万人,拥有两院院士79 人;常住人口达6 644.49 万人;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 088.66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 258.12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2 900 元;森林覆盖率59.9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31%;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53 个;水质的优良率达93.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1.7%[9]。长沙县下辖的13 个乡镇和5 个街道,2020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1 808.34 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全省0.5 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778.48 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3.04%,高于全省4.9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455 家,高新技术企业566 家,同比增长39.1%;高新技术总产值2 646.8 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63.6 亿元,同比增长10%;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24.1%和34.2%;进出口额128.1 亿元,增长14.7%,高于全省2.7 个百分点;常住人口137.4 万人,占全省比2.06%;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84 亿元,占全省比4.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52 亿元,占全省比3.45%;人均生产总值134 409 元,高于全省人均113.68%;森林覆盖率49.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8.8%,高于全省0.5 个百分点;单位GDP 能耗0.27,同比下降3.6%[10]。

3 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现状分析

综合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现状,与长沙县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参照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3.1 经济竞争力一般且区域发展相对不平衡

2020 年,湖南省地区GDP 达41 781.49 亿元,位居全国省市自治区第九位,中部第三,同比增速度3.8%,与江西并列全国第九位;人均GDP 60 391 元,位居全国省市自治区第十四位;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十三位,中部第三,较2019 年下降4 位。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度GDP 百强城市前10 强,湖南未有城市入围,全省GDP 最高的长沙市仅位居第十五位;全国百强仅5 市,岳阳、常德、衡阳、株洲位居59,62,69,85 位,而江苏13 个地市全部入围,山东和广东分别位居为11 个和10 个。按照区域划分,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洞庭湖地区分别各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2.10%,19.43%,16.47%,22.00%,长株潭地区遥遥领先,领跑全省。2020 年,长沙县地区GDP达1 808.34 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2 767.27 亿元;三大产业对GDP 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0%,68.7%,28.3%,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4.81%,52.26%,42.93%;人均GDP 145 605 元;旅游总收入187.7亿元,同比增长17.0%;下辖18 个乡镇(街道),5个街道财政总收入为23.91 亿元,13 个乡镇财政总收入为13.58 亿元。各乡镇街道相对发展较为均匀。

3.2 产业布局广泛但发展格局不优

湖南自古是鱼米之乡,农业是湖南传统主导产业,全省产业结构基本遵循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路径。2020 年,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4 240.44 亿元、15 937.69 亿元、21 603.36 亿元,各占年度全省GDP 比重为10.14%,38.14%,51.72%,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8.1%,53.9%,38.0%,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4.7%,2.9%,第二、三产业同比占全省GDP 比重分别下降0.5、0.6 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三大产业的结构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局面,但对经济贡献仍处于“二三一”局面,仍然处于“一产不强、二产不平衡、三产不优”状况。湖南自古就是农业大省,农业属传统主导产业,但优势并不突出,主要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业规划缺乏、品牌效应不强、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纵然湖南农业产业集群、链条延伸、品牌宣传不断壮大,但仍需不断夯实;而湖南工业则形成了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发展主龙头的新工业增长极。但据调查,湖南重化工占工业总体的68%,大部分仍属于密集型高能耗产业。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整体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但是产业链发展的层次较低,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率更是较低;相比之下,湖南第三产业2020 年虽然占全省GDP的51.72%,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低于工业15.9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湖南第三产业虽然体量大,但是总体经济质量不高,造成此现象主要在于起步晚、平均水平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内部不协调等,全省各地区基本分为3 个梯度,长株潭为一梯度、湘南片为二梯度、湘西片为三梯度,加之湖南第三产业GDP 比重2015 年才赶超第二产业,之前比重相对较低,而平均水平基本一直低于全国。2020 年,长沙县继续领跑中部县域经济,成为当之无愧的“中部第一县”,从20 世纪80年代起该县就以“乡镇为主体,多种经营为载体”发展思路,突出全产业链发展,到当前全力拓展“一核三城”,着力构建“两轴四区”空间布局,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副中心等。如今实现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与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格局,2020 年长沙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2.2∶42.9,从而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产业强县的锐变,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 家,上市公司11 家。

3.3 区位优势明显但制约因素相对存在

湖南靠长江,接两广,临港澳,连南北,承东西,武广、沪昆高铁交汇穿境而过,国省道交织如网,拥有国家枢纽城市7 个,国内航空机场8 个,国际航空机场2 个,2022 年将实现高铁地级市全覆盖。截止到2020 年,湖南省铁路营业里程5 630 km,路网密度达265.82 km/万km2,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 996 km,公路里程达24.11 万km,公路里程达6 951 km、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1 968 km,千吨级航道里程达1 209 km,建成千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114 个,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湖南地貌山地、丘陵占比达71.1%,土地紧缺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家出台相关土地规划政策后,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各县域基础设施条件相比差距较大,与沿海一带更是有天壤之别,国家实施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后,由于转接优势并不突出,各地之间为抢夺税收资源,竞争矛盾更加加剧,一些地方人民政府为抢夺招商项目打出土地免费、配套齐全等优惠条件,而实际发展资金不足,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有限,加之土地可抵押率和盘活率低,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或正常开工。

3.4 人才资源集聚但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截至2020 年,湖南省拥有普通高校14 所;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02 个,其中国家级16 个,国家地方共建38 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9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究中心469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38 个[11],创新综合实力提升至第十一位,居中部第三位,创新型产业生产总值破3 万亿元,形成千亿产业群11 个。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先后出台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12]等文件和人才计划,各地级市出台相应措施,广聚天下英才共谋湖南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但同时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如创新意识不强、投入经费不足等。2020 年湖南R&D 内外部经费仅为941.54 亿元,占全省GDP 比重为2.25%,离创新型湖南建设目标还存在差距;创新人才成果率低,发明申请量、有效发明每万人拥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保障不够,存在税收优惠门槛高、财政投入资金少、人才培育基础差、成果转化速度慢等问题。长沙县以产学研协同为主方向,打造科创高地,到2020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617 家,同比增长9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88 家,同比增长39.7%;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4.33 亿元,同比增长22%;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7 家,省级科研平台42 家,市级科研平台41 家。各项指标均领先其他县市,甚至领先部分市州。

3.5 生态环境优良但绿色生态产业不足

湖南省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生物多样,矿产富饶,山川秀美。截至2020 年,全省森林覆盖率59.96%,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 μg/m3和50 μg/m3,全年国内游客6.9 亿人次,入境游客17.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 262.0 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 258.4 亿元,入境旅游收入5 116.7 万美元。近年来,湖南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但是重工业作为它的工业经济的主导并未改变,尤其是采矿业、化工业、金属冶金等领域发展迅速,湖南省作为国家实施承接产业转移主区之一,有些地方过多注重GDP 增长,将有些高能耗、高污染、高密集企业大幅引进发展,造成重大环境压力和“三废”排放、人民生活环境污染等。2020 年,湖南全省工业生产能源消耗总量为8 296.37 万t(标准煤),原煤消费量为4 636.19 万t,占比高达55.88%,而太阳能、风力、水力的清洁能源占比较少。“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分别获批绿色工厂75 家,绿色园区7 家,绿色产品41 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 家[13],其中绿色工厂获评数量居全国第八位,中部第三,占期间企业增长数量比例很低。长沙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2018 年以来,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 家,省级绿色工厂2 家,两型工业企业认证2 家,占长沙地区54.83%,各项指标均领跑全省县市。

4 湖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路径

4.1 以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基础

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延伸,打造响亮品牌体系,实现价值链向高端迈进。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产业公共品牌,突出区域、品质、功能等特色。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拉长延伸产业链为载体,以完善营销体系为途径,努力建立健全特色产业体系。充分挖掘现有产业资源潜力,增加副产品附加值,形成发展动能,促进优势产品提质增效。

4.2 以绿色产业优化经济格局

绿色产业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更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据统计,当前湖南GDP 重化工业占据绝对地位,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应坚持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相互关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绿色节能降碳措施,不断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服务能力、制造水平,培育壮大工业绿色产业。着力打造低能耗、少污染、高附加、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绿色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鼓励生态产品资源丰富地区实现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4.3 以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

全社会要提高创新意识,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深入推进“双创”开展,健全创新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创新基础,调动民众参与热情,有效引导各界民众参与,加大科创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专利申请率;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创新大潮,支持有创新基础条件的企业或科研单位进入孵化器研创,壮大各类产业孵化规模,培育产业孵化动能,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创新人才培育,分层次培育不同类别人才,引进高层次高尖端科创人才,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和能力,助推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

4.4 以生态环境永续发展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经济发展的沃土,是企业最好的投资环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以优良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增加动力和指明方向。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作为县域经济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根据县域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制定生态建设发展纲要和总体规划,建立事权责制度管理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促进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县域经济各项生产经营、工程建设中推动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5 结束语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4]。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相互依赖,经济发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当前仍然有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土地资源紧缺、成果转化率低等因素。为此,县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文明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推动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

猜你喜欢
县域湖南省竞争力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