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丹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精益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消除企业运行中不同生产环节当中的无效或不增值业务。精益成本管理要求从产品研发开始至实现销售,在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发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实现全流程的成本控制,有效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精益成本管理作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指引。
精益生产管理是指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管理的核心就是减少成本和杜绝浪费。通过对国外精益管理的研究发现,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其认为精益管理是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来实现精益化生产。一方面,企业需要使其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必要通过精益成本管理和控制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等人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提出这一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节约成本。根据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情况,精益生产主要是依靠生产准时化与生产自动化两大支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企业价值。通过强化企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消除浪费,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当前,国内众多专家认为制造业企业的精益管理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因此,企业应当构建生产质量优化体系和具体的精益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并通过对市场的价值流进行判断,以此识别并减少浪费现象,最终形成精益管理流程。近年来,有相关学者提出,精益生产方式是基于生产现场管理情况,推行6S 管理制度,应用TPS 工具开展自主改善工作,完善工作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精准化管控,增强企业生产作业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员工行动能力及思考能力,激发全员参与精益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1]。
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需要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部分制造业企业更重视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原材料、人工费用的节约,甚至为了追求低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影响企业声誉,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这种错误的成本管理方式来说,其根源在于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相对狭窄,并未将成本控制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从而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2]。与此同时,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程序化且复杂化的制度体系,很多制造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无法对企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反映,导致企业盲目压缩生产成本,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可记录海量数据,但是很多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具未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成本数据统计方式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产出质量差、指导经营难的工作局限性凸显,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经营预测以及决策的准确性。
长期以来,很多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员工不了解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认为成本管理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会增加工作负担。在研发环节,研发人员认为做好产品研发是其工作的重点;在采购环节,采购人员认为开展与供应商的谈判并做好货物质量的把控是其工作的重点;在生产环节,生产人员认为按照规定的时间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是其工作的重点。企业内部成员没有达成全员成本管理的共识,严重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产品合格率是其在市场中展示竞争力的重要证明,只有产品质量得到市场认可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打造良好的企业口碑,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因此,产品的合格率就是精益质量把控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产品合格率是指通过工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仔细检查,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在合格品、次品、废品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它是反映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产品合格率反映了企业精益生产质量水平的稳定性。当一批产品的合格率较低时,必然需要企业耗费大量的成本和物资开展产品的二次返修和评价工作,从而为制造业企业的精益规划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除此以外,当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虽然对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未在每个生产环节中做好合理的审查工作,导致残次品数量较多,在进行初步的数据信息总结后,由于问责管理制度未及时落实,从而没有起到明显的管理作用。
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而言,需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应当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应仅节省生产成本,更应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积极将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引入内部管理工作之中[3]。企业可邀请精益生产管理专家为企业量身定制精益生产管理推进计划,开展现场培训,制定工作流程,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使员工深刻认识到精益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对精益生产管理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辅以开展绩效考核,提高员工落实精益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企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序实现。
制造业企业应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成本管理工作之中。成本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动态分析各环节成本产生的情况,结合成本产生的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规划,确保企业成本在研发、生产、采购等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快速找到成本管控的“堵点”,提升管控效率。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能够快速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在满足信息准确性、时效性的基础上,结合成本控制要求和成本控制目标向经营者提出成本管控建议,实现对整个价值链的有效管理[4]。
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需要注重全环节的成本管理体系建设,运用精益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生产流程的不同环节深入贯彻成本控制理念[5],通过分析自身成本管理状况,实施有效改进,提升经济效益。在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对新技术的使用,加大科技投入,设计经济、可靠的产品。在生产环节,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生产工艺,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改进成本控制工作。在企业销售环节,多措并举提高营销费用的投入产出比。在企业管理环节,改进管理方式,引入先进手段降低管理成本,以此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覆盖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环节,涵盖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调整、监督、考评等一系列活动,是一个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协调企业的长短期目标,促使企业战略更好地落地,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首先,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监控;其次,树立全员成本意识,确保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全员参与预算编制与实施;再次,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成本支出有效、可控;最后,建立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多种方式的奖励、激励,提高员工提质增效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产品设计直接明确了产品的性能以及为达到该性能使用的材料、生产工艺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因此,设计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需要分析设计方案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合理规划设计方式,实现对设计成本的有效控制,将成本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转变。首先,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包括产品的性能、受众群体等,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其次,企业在分析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预估利润,制定产品目标成本;最后,优化设计成本,确保企业的设计成本不高于目标成本。对研发环节开展精益管理,确保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精益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针对生产环节实施有效管理,可解决生产工艺不合理、原材料浪费等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机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促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高效。
第一,借助6S 管理推动企业高效发展。首先,6S 管理要求改善生产现场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准确摆放生产工具,将固定的物品放在同一位置,从而快速找到物品,并严格按照使用的要求对相关物品进行整理,以保持车间整洁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通过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6S 管理要求员工保持良好的管理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其次,建立奖惩机制,确保措施落地。成立检查小组,对实施6S 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表现较好的人员或部门予以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人员或部门予以惩罚,多措并举保障6S 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产品的质量在生产阶段确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质量的管控,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环节进行检验,同时,增强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形成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在生产过程中管控产品质量,通过提高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可以防止成本浪费的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第三,推行JIT 生产方式。JIT 生产方式即准时制生产方式,通过以订单为驱动的生产方式生产能够有效避免库存积压的问题。企业在收到订单的同时自动生成生产任务单,结合生产任务制定生产方案。JIT 生产方式要求企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生产方式,帮助企业有效消除库存,优化生产和物流管理。JIT 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对不增值的作业进行剔除。在生产现场控制方面,要求企业在正确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产品,能够避免传统模式下提前生产导致营运资金被挤占以及库存成本提高的问题,并帮助制造业企业满足新时期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
采购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企业需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以保障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序执行,主要从提高采购活动规范性、防范采购过程浪费方面入手。
第一,对采购流程进行再造。设计更为合理的采购流程,降低采购过程中资源的浪费。采购流程再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找到存在问题的环节,对无价值环节提出优化方式,帮助企业实现精益化成本管控。首先,企业要建立合理的采购制度,促使企业的采购流程规范化。企业可以设置单独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工作,提高采购工作的专业性。企业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要求开展采购,质检部门需要和采购部门的人员分析企业采购材料的质量要求,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以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次,企业需要针对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防范采购人员贪腐问题。最后,在采购的货物到达企业之后,需要由仓储部、质检部对采购的产品进行统一检查,从而保障采购物资的质量。
第二,实现采购信息透明化,规避违规操作。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结合对供应商在质量、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开展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与优质供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在采购过程中,采用整合采购需求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对采购成本的控制。
当前,产品的精益质量主要代表了制造业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质量是企业追求精益发展的永恒主题。多数企业的质量精益管理主要通过较低的资金成本,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产品质量满足现代社会需要。除此以外,企业的精益质量管理对象包括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成本损失,因此,在未来的质量精益管理和控制决策上,应全面参考预算控制的整体思路,构建健全、稳定的质量管理机制,并以企业的产品质量为管理重点,要求企业全部成员共同参与精益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同时,通过对于各个细节流程的更新和改造,帮助所有参与者如消费者、供应商以及市场都获得收益,最终达到企业长期运转的目标。
综上所述,开展精益成本管理工作,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精益视角下的成本管理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在发生成本的各环节有效控制不必要的支出,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本文针对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在精益视角下成本管理的方案,对于优化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