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素养培养的升华作用分析

2022-11-26 01:31李云飞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院校职业

李云飞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8)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中所明确的内容,引导教师开展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从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是树立教师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提升职业教育意识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为了让职业院校学生成为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就必须明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职业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高爱国情怀,企业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发展方向。这些都需要教师亲身体会,用职业教育意识将这些理念传达给学生。若只满足于教材内容,既不符合职业教育学理念,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学生在就业时自然失去竞争力,职业教育也就丧失了其根本意义。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验活动应当树立职业教育意识,以便引导教育发展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贴合学生发展需求。

(二)丰富自身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教师更需要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效果。这是因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是丰富、多元而又复杂、难测的,要对社会深入了解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无需多言,教师已经能够独立生活,时时刻刻处在社会生活当中。而社会实践是教师与职业素养的纽带,如果教师对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对教育发展和职业问题没有清晰认识,对职业方向、职业操作、职业技术缺少学习,本身的实践技能将是落后的,只能从教材的更新中进行提升,在技术技能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容易落后。并且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只是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达新兴的专业技术和思想理论,让学生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1]。

(三)完善应用教学能力

学校育人和社会用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而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恰恰是注重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这就需要教师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提升教师思想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教师了解企业单位、公司团队的工作模式。如果科研类专业没做过实验,工程类专业没参与设计,那就好比空口白话、纸上谈兵,不仅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误导学生,而且会使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停滞不前。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升社会经验,能够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应用到教学工作当中。

(四)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教育行业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需要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这符合教育行业基本的社会功能。一方面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核心发展理念,保障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教育中获得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关系相辅相成,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提升社会素养,高专业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提升两者,这就要求教师走进社会当中,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学生发展要求培养人才。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恰巧是平衡两者关系的基本保障,避免培育出高素质低能力或是低素质高能力的学生,保证高素质、高水平学生的质量。

二、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认识

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点是教师已经步入成年,思想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一般的培训教育活动难以深入其职业素养。第二点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所遗留下来的弊病,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在职业院校中依然存在,教师的侧重点集中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上,实践内容仍然欠缺,这也是教育行业与社会生活有一定脱离的具体表现。第三点是教师自身对实践活动的理解不透,大多数教师参与实践活动都是从理论思想上看待问题,以工作经验的角度来谈论实践活动,没有涉及研究、创新、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体系建设不健全

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却难以满足职业院校教师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实践,企业单位无法专门为教师提供实践岗位,进行的多是参观学习性质的活动,教师难以做到专业与岗位的深度了解,只能从观察中记忆,从而影响教师的实践效果。并且现阶段,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环节,而社会实践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将阻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三)评价科学性不足

职业院校对于教师实践活动已经有了一定重视,不过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院校没有合理筛选参与实践的教师,也没有科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实践活动更像是观光旅游,都难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没有相应体制或管理协调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为教师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质量提供保证,仅凭借简单的实践报告来衡量实践活动效果,不能达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要求。

(四)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困扰着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经费及各类硬件设施资源不足,一些职业院校经费、机会、场地资源匮乏,教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能力的效果较低,实践内容在教学中的应用滞后。其次是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学习和总结,还会占用正常休息时间,使部分教师不情愿参与,认为实践活动意义不大。最后是实践活动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以企业实践为例,一般都是企业人员带着教师参观公司,偶尔有机会进行操作,之后实践活动便结束了,实践中学习到什么、体会到什么全凭教师个人理解,而知识理解上可能存在误区,或是偏离实践活动的真正取向,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没有形成共识,不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2]。

三、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明确社会实践方向

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清晰正确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性质进行调整,进而明确实践方向。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师思想理念、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思想理念与职业素养对所有教师通用,而专业能力需要根据学科领域的差异进行区分。院校也应当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例如专业类教师除了了解相关技术内容外,还需到实际建设工程、市场环境中学习;文化课教师在自身学科领域外,还要加强对其他学科领域的认识,将文化课和专业课相互结合,促进教育教学。

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学习型社会实践,也是现今开展最多的实践活动,以参观、了解、观察、访问、调查为主,间接获得某方面的具体经验。第二种是体验型社会实践,比如无偿劳作、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多是一种无偿短时间的操作实践,能够切实了解实践内容和方法,直接获得实践经验。第三种是实操型实践活动,相比较体验型,这类活动时间更长,程度更深,教师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从事这类实践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挂职、兼职。最后一种是协同型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一同实践一同成长,不仅能够提升教师本身,也能帮助并指导学生。四种参与形式各有特点,难以定义优劣,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师情况和教学需要来进行调整[3]。

(二)完善社会实践保障

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经费、时间、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保障。首先是经费等硬件保障,学校及实践单位要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场所、服务和设备等资源,尽可能地避免教师个人的经费支出。若院校经费不足或难以全面配置,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组织实践活动。

然后是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时间,如实操型的企业实践用时较长,学校和教师要协调商议,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采用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长期实践以学年为主,便于学校安排工作,也能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历练程度;短期实践以教学间隔或寒暑假为主,可以避免过多占用教师个人时间,也有利于实践内容直接转化为教学工作。

之后是加强校企合作,需要从两方面保障校企合作实践的有效性。一方面是企业的选择,过往很多企业实践只是将教师派往企业,没有考虑企业本身是否适合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比如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设备先进程度等需要进行考量,如果教师进入的企业发展不佳、技术滞后,不仅难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而且教师也难以将实践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要注重连贯性,例如某专业三位教师带有相同的课题,采用轮换式赴企业实践的形式,既满足了企业合作发展需求,又促进了教师职业发展。

最后是社会实践给予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性保障,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方向集中在道德、信息、创新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在选取社会实践形式上也应当增添这些内容。比如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当切实接触到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内容。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到相关内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组织活动应当具有培育职业素养的目的性,不只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应当赋予教育教学理念,做到知识与素养的协同进步。

(三)构建实践评价体系

合理的实践评价有助于教师从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育人水平。可以采用教师、学校、践习单位及学生四个层面的实践评价体系。一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自身评价,在过往实践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两项内容。一项是实践前期目标的制定,让教师明确其参与实践活动想要获得的成果。另一项是围绕实践内容对教学应用的建议,增强教师实践活动的转化效果,既能够使学校及时有实践活动,又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应用的重视程度。二是学校进行考核性质的测评,对标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对教师进行评定,保障教师实践有效落实。三是在提高企业在考核评价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获取来自实践一线的客观评价,准确掌握教师的工作态度。四是利用学生后续反馈,评价教师是否将实践中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当中,教师是否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4]。

(四)加强实践对教学的应用

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应当运用到教学之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让社会培育教师,而后教师将所学传递给学生。过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是以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并通过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自主学习,达到直接获取经验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认识,教师将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实践活动的内涵。教师职业素养提高越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有相应的提升。教师可以讲述自身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代入其中,将知识在情境里转化应用,帮助学生自我建构。教师参与实践活动越深入,为学生营造的情景也就越深刻,学生通过教师参与实践的途径来获取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并且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实践、就业规划、行业发展等问题,教师的亲身体验能够加强学生对其未来实践的认知,能够为学生就业方向提供指导意见。此外,职业院校教师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获取更多教育方法,改善过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根据实践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高自身职业意识、技术能力,对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明确社会实践方向,完善社会实践保障,构建实践评价体系,才能提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从而加强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通过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促进职业教育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职业院校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