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良芳 安徽省儿童医院
近年来,“以高为美”的标准让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不断蔓延,传说中的“增高利器”——生长激素也成了不少家长追捧的香饽饽,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打了生长激素,孩子就一定能长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增高针”在临床上并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身材矮小并不只与生长激素有关,且身材矮小也不仅仅是“我家孩子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那么简单。2021年国家药监局官网刊发文章明确指出,“临床上身材矮小的儿童,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非常少,绝大多数的孩子只需要均衡饮食、科学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就能长高,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人体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储存与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促进软骨形成、骨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生长激素是人体出生后促进生长的最重要的激素,呈脉冲式释放,在青春期分泌达到高峰。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身材矮小、骨质疏松、性发育不良等异常表现。人们常说的“增高针”指的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是通过基因种族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技术重组而来,其氨基酸含量、空间构象及序列与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相同,具有等同作用。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2008)》《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建议(2013)》指出,国内儿科重组人生长激素可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胖威利综合征等疾病,是目前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最佳治疗时机通过药物来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生长。
临床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排除疾病引起的生长发育落后及病理性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且年生长速率缓慢。
●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且年生长速率缓慢。
●骨龄落后或超出实际年龄2岁。
●两种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均<10微克/升。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低于正常值。
●智力发育正常。
●患儿年龄大于5岁。
医生会结合孩子的身高体重情况制定详细的注射计划,注射量与注射周期等因人而异,治疗疗程不宜短于1~2年。
补充生长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常见副作用有注射部位局部红肿、良性颅高压、关节痛、甲状腺功能减低、空腹血糖和胰岛水平升高、诱发肿瘤可能、脊柱侧凸、股骨头滑脱坏死等。骨骺已完全闭合者、肿瘤患者、糖尿病患儿、颅脑损伤者禁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促生长治疗。
长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短身材的患儿,应每3个月随访一次,测量身高,检查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监测甲状腺功能、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等,以便及时调整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和补充甲状腺汞。每年检测骨龄一次,疗程中注意补充钙等微量元素。
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生长发育问题,摒弃身高焦虑,切不可揠苗助长。儿童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占70%,此外还与环境、营养摄入、睡眠质量等相关。生长激素不是身材矮小的万能药,作为处方药它有严格的适应证,必须在正规医院经过医生严格的检查和评估后才可使用。
营养、睡眠、运动是促进身体长高的三大基石。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增高:
●合理膳食,规律进餐。生长发育阶段多补充高蛋白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钙、铁等矿物质营养。
●养成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较为旺盛,且与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有关。
●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打篮球、跳绳、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