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它举办的目的是“以赛促教”,通过构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平台,吸引全国职业院校师生参加技能比赛,以此促进各个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各职业院校师生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以及围绕比赛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与职业实践,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从而使教学教育改革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局面。所以,“以赛促教”完全符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中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和坚持面向实践、强化就业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有着与艺术文化紧密联系的先天条件,而艺术文化所涉及的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及相关的艺术教育、文艺活动等,又有利于提高该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巨大的专业拓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因此,该专业师生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借助“以赛促教”,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其他技能大赛,合理把握专业优势,进行实践,实现促教促学的重要突破。对此,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专业为例加以探讨。
从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看,目前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存在两大不足:学生入岗前专业能力衔接不紧和学生就业时专业特征不显。
这主要反映在学生学习时间和实习实践两个方面。以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学制为三年制,其中教学前期为两年。学生要在这两年内需要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只能对设计项目的制作框架进行相对系统的了解,还无法做到深入的把握。室内设计业是以实用性要求为核心的行业,设计项目需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房屋的内部结构和外部采光通风环境等现场因素,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细化的设计,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由于学校教学场地及学生人数的原因,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校内实训场地有限的户型模拟空间,围绕模拟方案进行练习,而对设计细节、特点、风格和质量进行深入细致打磨的优化时间与条件非常有限。
另外,该专业教学后期是一年,主要是实习,大部分都在实习企业单位开展。学生一方面由企业导师(师傅)指导,虽然能够通过实战获得磨练,但是对于实习单位而言,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设计制图标准及工作流程,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很难覆盖到这些具体标准和流程;另一方面由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指导,然而由于学生参与实习时已离开校园,学校指导老师往往鞭长莫及,很难做到针对每个岗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实习指导,以至于学校教师指导工作在整体上较难展开,于是出现了学生在校所掌握的设计能力与实际方案衔接不紧,即岗课衔接不紧,以及项目制作速度较慢或者不切实际等现象。
当下大学生就业选择多元化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较为显著的情况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即选择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的工作并不多,以致他们的专业作用发挥不够,专业特征不显。这是因为设计专业的企业岗位需要就业者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系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项目方案分析能力和实施能力、与业主或施工方等三方的协作沟通能力等,入行门槛虽然不高,但对就业者实际能力需求较高,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绩效提升需靠密集工作量体现等特点。因此,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较大变化。学生在实习头三个月的专业对口率较高。三个月实习期后,他们往往换岗至其他同行企业现象开始增多。五至六个月,学生专业对口率下降最快,至一年左右学校要求的实习期结束时,则又会产生新的一批就业换岗现象。这表明该专业学生仅是在实习阶段,刚开始的专业对口率较高,到后来则不断减少,专业对口率呈现出从高到低的趋势,造成许多该专业毕业生后来并不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笔者曾指导过8届毕业生的就业实习,学生们反馈本专业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学生在结束实习期至升为设计师的中间阶段,薪资较低,提高较难,生活水平低下,需求不易满足;2.学生实习期工作强度远高于在校学习强度,超出预想范围;3.其他灵活就业的工作单位如商铺打工等工作内容精力投入相对较少,底薪比设计行业略高,基本生活较容易满足;4.个人兴趣爱好对就业选择的作用;5.家人推荐或安排至其他企业单位等。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对口就业流失率较高,高收入岗位就业率不多。这里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暴露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兴趣及专业信心不强,灵活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与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要弥补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既离不开专业教学的深化,又要紧抓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留在本行的学生能优质落岗、离开本行的学生能优质就业或创业,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能“学有所用”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由此可见,“以赛促教”是综合育人机制“岗课赛证”的重要途径之一,即“赛”。它一方面是通过专业类型的比赛,如建筑室内设计对口的室内空间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浓缩岗前培训,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专业岗位衔接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抓住设计专业特点,顺势开发学生艺术专业特长,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信心,激发他们专业学习内驱力,如在以创新创业为方向的“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比赛中,帮助学生转化就业思维,开发艺术类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灵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就业选择开辟道路,真正实现“以赛促教”,进而达到使学生最终顺利毕业和就业的目的。
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专业,二是教就业。从教学结构来说,教专业是基础和核心,教就业是巩固和落实。从二者关系来说,就业是专业的目的,而专业是就业一个选择,它们既是联动关系,又是包含关系。《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指出其指导思想是“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以培养技术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就业率为首要目标。但也要同时关注到,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其他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选择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学校也要兼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来适应就业的多样化。
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过程中,专业教学和就业教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可以通过职业技能比赛来提升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创新创业类比赛则极大地拓展就业教学的多样可能性。
笔者通过不同的比赛指导,从专业教学和就业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专业教学就是要提升专业实战能力,结合对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教改革”,把握三个关键点:教师要具备行业职业技能“双师”能力、教材要紧随行业技术趋势、教法要培养团队全案思维。以广西首届室内空间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为例,2022年3月,笔者与其他5位教师带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6名学生参加了该比赛的室内空间设计与制作团体赛项,并在备赛阶段做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在教师的能力组成配比上做优化。参赛团队从职称、“双师”职称、行业工作经验和主要授课科目等四个方面来选择指导老师,以确保理论授课能力系统扎实、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熟练。6位教师分别具有副教授、讲师和助教职称,其中,具有“双师”职称的有4位,具有行业工作经验超过三年、五年、十年的教师分别有2位,3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的其他教师,主要授课的科目涵盖室内设计专业全部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见表1。
表1 带赛教师能力组成表(以6人带两组团队为例)
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兼顾国家行业标准。笔者选用国家相关行业执行标准的同时,利用教师在企业兼职的优势,使用企业前沿的设计标准作为参考,确保参赛作品符合行业标准及使用规范。所以,笔者对于本次参赛备赛的教材,选用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著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教材,并与欧派橱柜等多家室内装饰设计、室内全屋定制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使用其企业方案标准对学生进行指导。笔者注意到,这些教材的内容与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任务评分细则(表2)的一一对比和遴选,不少内容在比赛的多个相应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制作速度和设计规范程度。
表2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室内空间设计与制作”竞赛任务评分细则
第三,在团队全案思维培养上同步进行。团队要从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和方案布置上同步进行团队全案思维的培养。
1.在教学方法上,团队以讨论法、驱动法和练习法等为主进行提升优化,让学生化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索,从而提升实际操作的自主能力。赛项分析和方案制作皆以学生参赛团队为主,由教师提供实际项目户型图进行全案项目练习,以实际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备赛时间上,团队要靠近行业实际方案制作要求、切合职业技能比赛的时长要求,时间顺序安排为“师生—学生—师生”。首先,在开始阶段,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赛项要求,鼓励学生提出对赛题的分析与想法。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赛项要求提供和选择上述相关行业标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运用。其次,进入项目制作阶段,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团队内的协同讨论和团队创作。以本次比赛为例,团队学生在学院提供的备赛工作室全天候进行备赛练习,至比赛后期更是严格按照比赛时长进行模拟赛练习,80%~90%的时间是小组团队的相互磨合时间,真正做到了参与度的时间与项目同步提升,在比赛时间内完成设计项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未来就业完成实际项目的效率,而且比赛结果证明,学生参与度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度是成正比的。最后,学生每日项目按比赛时长完成练习后,教师基于行业标准对项目成果作点评,与学生进行适应评比及项目制作优劣展开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做出总结后再进行介入调整,加以不断完善。
3.在方案布置上,教师以企业全案项目要求和标准对比赛方案项目进行框架搭建,师生再共同根据赛项要求和评分细则对比赛方案进行细化分析和结构布置。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比赛项目——行业实际项目的方案流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是学生入岗衔接重要的专业训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了专业技能。
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就业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就业教学的探索可以在以下三个范围内加以实践:多元艺术融合、美育实践和社会艺术服务。创新创业大赛是多元化就业创业的重要通道之一。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大多有着不同艺术特长。老师在指导参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艺术优势,在设计中加入艺术元素,开展多种形式专业设计探索实践,使参赛作品具有艺术的新颖与别致,呈现出美学与实用的品质,进而夺取大奖。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范围。
例如,2021年4月至7月,笔者与多位教师共同指导并带领一支学生团队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打造了以设计为主题方向的创业项目:《欢乡八桂——山歌广西IP形象》。该项目获得省级铜奖好成绩,并且经过继续培养优化为《“欢乡八桂”——山歌广西青春舞动计划》,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省级一金一银、校级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它秉承传承民族非遗文化、引领民族文化创新、弘扬民族歌舞艺术、推动创造文化未来的四大宗旨,是以青春、新颖、歌舞为定位打造的国内首家民族歌舞艺术教育设计信息一体化公益服务平台,在多元艺术融合设计实践上取得了突破。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发挥了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特长优势,将不同的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设计项目中。负责项目创意的成员有街舞社队长和成员、广播社社员、艺术设计专业班长、创意协会会长,负责项目开发与组织的成员则有院学生会主席、院学生团支部书记等。他们结合舞蹈、绘画、戏剧、IP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对项目进行联合开发和完美呈现,注入了极强的生命力,突破了单一平面化的项目产品的局限,以立体、动态、丰富等特色,在参赛的众多民族IP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
该项目还被转化为大学生设计的公益项目,在美育实践上创新出不少成果。团队学生作为艺术的传播者,将自己对民族非遗艺术——“花山文化”的理解转化成艺术成果,如根据花山文化改编的特色街舞、根据花山岩画图案创作的小学生美术课程等;还通过团队协作,策划深入到学校、社区中开展公益美育活动,传播推广民族非遗文化,最终将参赛项目的效应辐射到设计专业之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学生们从事这些美育过程,本身就是深化专业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他们参加这些教育活动,不仅强化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能在传递美的过程中树立起对艺术追求和设计美化的理想,并且从中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进而激发深入学习专业的内驱力,增强就业能力与奋斗信心,为未来多元化就业创业开辟更多的可能之路。
该项目还作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机遇。在项目开展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团队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参加了如2021广西设计周高校主题文化展、多场小学非遗艺术公益课堂、多场非遗艺术进社区活动,以及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乡镇为当地提供艺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作为社会服务的主体,全程策划、组织、参与活动。他们借助开展活动的需要,接触了社会各种类型如展会中心、产品物料供应商、设计相关企业等背景环境,能够与社会不同群体如校园团体、文化团体、城乡社区等进行有效对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高了与社会不同群体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毕业就业或者创业打下基础。这也证明了社会艺术服务实践是设计专业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座最佳桥梁。
笔者通过实际参赛带赛的探索与实践,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获奖和提升的阶段性成果,进而证明了“以赛促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专业比赛获奖
2022年,笔者指导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首届室内空间设计与制作团体赛,获省级一等奖(指导排名第一)。
2.创新创业赛项(“互联网+”、挑战杯)
2021年,笔者指导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项目《欢乡八桂——山歌广西IP形象》获省级铜奖和校级银奖(指导老师排名第一);创作作品《骆越根祖岩画花山》受邀参加2021广西设计周,获优秀参展团队称号。
2022年,笔者指导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意计划竞赛,团队项目《欢乡八桂——山歌广西青春舞动计划》获省级金奖和校级金奖(指导老师排名第一);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项目《欢乡八桂——山歌广西青春舞动计划》获省级银奖和校级银奖(指导老师排名第一)。
1.参加以上比赛获一等奖的学生(排名前三)获得学校专升本名额,在专业技能得到认可的同时,得到了学业提升的机遇。
2.参加以上比赛负责平面设计的学生进入实习课程阶段被行业前端公司录取,实习期就拿到相对较高的岗位薪水,工作能力得到企业的好评;多家文化艺术需求单位向获奖学生发来就业邀请函;团队成员与南宁园博园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创业迈出顺利的步伐。
本文从“专业教学”和“就业教学”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设计专业“以赛促教”的就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进行分析,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和笔者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或创新创业比赛的具体实践,以获奖和学生学业提升与就业提高的阶段性成果,证明了“以赛促教”是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之一。由此而形成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可以为同类院校和专业以有益的借鉴,帮助他们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参赛锻炼,提高对口就业率。同时,它的“促教”作用还可以很好地弥补当下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的不足,完善专业授课与实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本专业对口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对促进做好岗课衔接、集中提升强化专业技能,进而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成果,强化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它也能够对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就业率提高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