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陈举 吴玉霞 钱凌芸 吴有康
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越山川,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在多彩的贵州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电网”)以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切实履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省1550多万户用电客户的职责为落脚点,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的电网,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为贵州“黄金十年”贡献电网力量。
这十年,贵州电网投资超过550 亿元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实施电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消费扶贫、公益帮扶4 项行动,助力贵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十年,居民实现“刷脸”办电,“南网在线”APP 用电日历随时了解用电情况,“掌上”就可下单15款增值供电服务产品,5G巡检机器人巡视一圈就能全面掌握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数字电网建设深入推进;
这十年,贵州新能源装机容量从2.25 万千瓦猛增到1760万千瓦,装机规模增长约782倍,实现新能源飞速发展;
这十年,贵州电网“电亮先锋”党建品牌不断深化,先后建立3676 个书记项目,成立共产党员突击队、共产党员服务队1800 余支,涌现出了“大国工匠”卢兴福、“南网扶贫兄弟连”等一批先进个人和团队。
1996 年7 月,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结束了煤油照明的历史,苗寨的夜晚亮起耀眼灯光。
有了电力的保障,石门乡产业不断发展,用电需求也日益增长。2012 年,贵州电网对石门乡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第一座35 千伏变电站,该乡当年用电量为329.86万千瓦时。
2021年,继续投资857.45万元,再次对石门乡电网改造升级,提升供电可靠性。石门乡现已发展起蛋鸡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当年用电量达到1791.55万千瓦时。
现代化农村电网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初夏时节,在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绿润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苹果基地,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已挂满小果。果园里,务工的农户正在清理杂草,管护果树。“苹果基地电压稳定后,我们采用智能抽水灌溉,比人工灌溉轻松得多。”农户李元忠笑言。
十年来,贵州电网累计投资超过550 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贵州第一产业用电量从2012 年的3.95 亿千瓦时,增长到2021年的17.34亿千瓦时。
十年来,贵州电网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为光荣使命和政治担当,保障了供电区域内929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电,惠及搬迁群众177.4 万人;累计选派2400 余名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到66 个贫困县开展帮扶,帮助124 个定点帮扶点实现脱贫摘帽、28795 户贫困户119944 人脱贫;协调引进资金近3 亿元,发展引进扶贫产业项目300 多个,帮助4 万多名困难群众增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500 千伏威宁乌撒变工作人员加强日常巡检,确保清洁能源足额送出。 (江伟 摄)
“十年前,我们的运行维护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人工为主。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全方位管控。”对于贵州电网首座智能化试点变电站——铜仁220 千伏太平变电站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贵州铜仁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总经理杨华深有体会。
——对站内状况的全面掌握。通过引入AI 视觉识别系统,依托“鹰眼”摄像头,实现了从站内全景到局部定点细节的一览无遗,对安全着装、佩戴安全帽等行为的智能识别和实时跟踪;引入5G 巡检机器人,实现了3800 个巡视点无一遗漏。
——对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通过在变电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可以全时段、高密度、全维度地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实现更为全面、准确、及时的设备状态感知,进而实现在线诊断设备健康状态、快速判断缺陷位置与性质等。
——对生产运维的全面优化。通过配置包含行为分析服务器、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的智能运行支持系统,将传统人工运维模式转变为机器运维模式,实现智能化设备运维,从而大幅提升了运维的效率,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依托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贵州电网着力推进电网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走出了一条既有“南网底色”又有“贵州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现在每天只需要在现场通过手机实时记录工作完成情况和相关数据就可以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完成工作后,还得回办公室将信息逐一录入电脑。”贵州凯里雷山供电局西江供电所员工龙顺明对现在的工作变化感受很深。
为了切实提高供电所员工服务客户的工作效率,减轻一线负担,贵州电网以基层诉求为导向,以供电所高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诉求为目标,开发了“数字化管控工具”,以数据为核心,通过系统后台、工具中台、业务前台的应用,实现全业务、全领域“一套数据、多方应用”,员工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站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磨安村后窑山顶向四周望去,原本的荒山铺满连片光伏板。紫云后窑麻园光伏发电项目是安顺市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约2.45 亿千瓦时。“安顺市内高山、河谷地带,有丰富水力、风力及日照资源,近年来当地清洁能源发电‘井喷’式增长。”贵州安顺供电局调控中心地调班班长杨强介绍。
事实上,贵州新能源发展较晚。2011年,贵州第一个风电项目——赫章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拉开了贵州新能源发展序幕。2015年,贵州首个光伏电站——威宁平箐光伏电站也建成发电。在此后的时间里,贵州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截至2021 年,贵州有风电企业19 家、光伏发电企业45 家。贵州省统调新能源装机超过1760万千瓦,占比达22.6%。
贵州电网积极畅通新能源并网“通道”,支持新能源接入并网。完善主网架建设,深度挖掘黔西、黔西北新能源送出潜力,构建以“三横两联一中心”为主体的坚强输电网架,满足贵州西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送出,以及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
为满足黔西、黔西北电源送出,贵州电网加快推进500千伏奢香至鸭溪输电线路、500 千伏兴仁至独山输电线路、500千伏八河变电站扩建等一批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解决贵州北部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
“减少2127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节约标煤近1.6 亿吨,统调火电机组脱硫率达到97.97%……”2008年以来,贵州电网积极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显著,通过建设烟气脱硫远程实时监测与脱硫电量考核、节能发电调度煤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动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担好了守护绿水青山社会责任。
贵州在抓住煤电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了水风光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格局。贵州电网将全力畅通新能源并网通道,保障清洁能源消纳,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绿色电能消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电网力量。
“在220 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工程项目中,我们成立了3支共产党员突击队、1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党员带头冲锋在前,带动全体项目人员攻坚克难,确保工程按节点有序推进。”贵州电网建设分公司工程部总经理王立齐介绍。
十年来,贵州电网持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支部建设全面过硬,凝聚起建设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贵州电网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创新建设“电亮先锋”党建品牌,优化“一堂一所一库一读本一参考一平台一培训”7个载体,开办“周末党校”,持续推动理论和实践、思想和行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在党支部管理上,积极推行“支部建在站上”“支部进项目”等做法,各级职能部门、基层班站所建立“一部门一支部”“一所一支部”。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做到了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运用书记项目、党支部行动计划、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在一流企业创建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贵州电网各级党组织聚焦保障电力供应、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建立581 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并逐项抓好落实,使贵州率先成为“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全省覆盖的西部省份,建设投入105 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
贵州电网公司将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