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杰 崔秋霞 蔡思腾 马晓双
[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重庆 400707]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 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7.2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1]。可见,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重要作用,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早在2015 年《中国制造2025》里就明确提出推进两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这一主题在“十四五”期间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最具活力,是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2]。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阐述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
2021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27.4%,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 年位居世界首位[3],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问题,面临传统竞争力不断弱化、新的竞争力亟待培育等挑战。外部来看,存在着资源要素价格上升、环保要求提高、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国际产业呈现转移态势等难题。内部来看,存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不足、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需求侧应用不深入等问题。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这些问题更加凸显,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如何保障企业平稳生存、长久发展,正是萦绕在管理者们头上的“紧箍咒”。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数字化成熟度高的企业业务运营韧性更高。后疫情时代,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平稳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4]。
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国家先后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 年工作计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等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据统计,各部委发布的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十四五”规划中,53%的规划将数字化转型列为重大任务或重点工程,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数字产业布局等方面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重点均含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央地政策协同下,制造业中小企业应牢牢抓住政策“东风”,推进自我变革与数字化赋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企业生产制造,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导致大范围停工停产和复工延迟,全国制造业直到2021年一季度末才总体恢复到疫情前水平[5]。以数字化赋能复工复产和可持续发展,是很多企业应对疫情“大考”时书写的“生存答卷”。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整体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探索实践迈向了深度应用(见图1)[6]。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更易恢复正常业务运营,且随着数字化研发投入的加大,营收增速的差距不断扩大[7]。后疫情时代,开启数字化自救,升级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组织形式,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破局之道。同时凭借更为完善的数字化能力,全面再塑核心竞争力,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发展再提速,是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图1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5G 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8]。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化转型夯实了“大厦之基”,加速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等六大新模式[9]新业态的深度应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5%和75%,开展网络化协同的制造企业和服务型制造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9.2%和29.9%[10]。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制造业中小企业在新型信息消费、行业融合应用、生产制造等方面创造全新机遇。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组织形式,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场景的数字化,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是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速成之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暂处于较低水平[11]。数据显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达到应用践行阶段、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仅占12%、9%。可见,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以下问题:
部分企业管理层缺乏全域、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思维,容易导致数字化战略与业务发展是“两条线,两层皮”,企业发展战略对数字化部署方向的指导性差,数字化部署的重点与业务发展侧重关联弱。缺少与业务的强相关,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数字化建设往往无法触动企业转型核心,难以真正发挥业务赋能作用。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了硬件系统设备投入、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架构调整、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使得数字化投资见效慢、周期长,而企业又往往急于见到成效,用传统的绩效指标衡量转型效果,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部署计划配套针对性的评估体系,难以对数字化转型进程与价值做到阶段性、渐进式、系统性评估。
随着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程度逐步提升,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将产生海量的工业数据,在组织模式、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不断向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转变时,面临着如数据盗取、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重大安全风险。
数据应用能力较弱是制约数字化规模效应的关键因素。不少企业的数据应用工作仍停留传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过分依赖结构化数据,缺乏对异构数据的处理,导致数据资源被闲置,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发挥,难以形成全企业全场景的数字化规模效应。
本文基于企业研产供销服全流程,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具体举措。
渠道与营销数字化目的是推动渠道运营向用户运营转变,实现产品销量和服务质量跃升。一是全渠道数字化建设。如建设渠道与营销一体化平台(如CRM 系统)为客户管理、营销辅助提供支撑,以线上线下全覆盖模式改造传统销售渠道,提升经销网络覆盖的地域广度与多级渠道分布深度。二是实现营销策略的数字化管理。如借助全国性质、重点区域的优势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品供需精准匹配;依托抖音、微信等推广平台,面向目标区域、OEM、最终用户的关键联系人进行精准推送。可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营销策略不统一、个性化需求报批流程长、精准营销率低等问题。三是以数字化为基础重构渠道关系、客户关系。渠道与营销数字化并非简单的上软件、上平台,而是从流程出发,通过信息化工具与客户建立联系,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体验式营销,为用户带去沉浸式、全方位的产品模拟和交互体验。
生产与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生产与制造过程由手工化(L0)到信息化到数字化最后到智能化(L3)。中小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主要根源就在于对生产与制造环境的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投入高、见效慢、智能化系统上线后人才缺乏等方面。因此遵循云化、低成本、轻量化的数字化方案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但这仅仅是走进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仅解决信息化问题,要到达数字化、智能化还需要在产线、核心工业系统与软件上做部署,以及在基础智能软硬件部署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化的应用场景。这部分可以争取央地各级政府的政策,降低企业投入压力。中小企业可参照生产与制造数字化转型分级方法,如表1 所示,明确当前状态和要达到的目标,针对性开展生产与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表1 生产与制造数字化转型分级
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目标在于推动研发的敏捷化与服务的温情化,以持续挖掘更高的附加值。一是打造持续创新的研发底座,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研发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的紧密合作,搭建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模式,实现产品敏捷开发,通过“售后意见-设计研发”双向反馈机制,实现产品在市场的表现与客户意见实时反馈至研发设计环节,提高产品设计的市场敏感性。二是对产品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针对产品关键部件进行数字化改造,使生产厂家与用户可以实时掌控设备运行状态,提供预测性的维修保障服务。三是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在产品设计环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管理与流程数字化的目标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业务为导向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一是构建具有AI 能力的辅助决策系统。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领导对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掌握、对市场风向的正确预判直接关系到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AI 能力的辅助决策系统可实现实时预警异常、正确研判市场。二是赋予职能部门更多数字化手段。在传统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释放职能人员智力,形成以业务为导向的高效流程,调度职能人员活力,增加职能人员获得感,高效服务业务发展。三是搭建具有主动防护能力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既是法律法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管数据与采数据、用数据同等重要,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避免泄露风险保障安全生产与发展。
商业模式数字化是推动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变,实现追求新的产品附加值和打造新产品,创造更高的利润率或开辟新的市场。一是利用平台经济虹吸效应,构筑基于平台的商业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推进品牌商直连客户(D2C)和私域流量转化,进而实现端到端业务反哺。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开拓数据变现模式。通过将数字化改造后生产的数据进行汇聚、分析、整合应用,实现数据变现的商业模式。三是适时面向用户、产业链输出数字化服务能力,“以硬生软”在关键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售后技术支持等方面形成商业化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服务变现。
面对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承受了不少压力,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着缺乏全局规划、投入产出短期难以量化、数据安全难以保障、规模效应难以形成等问题。通过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五个环节,提出产研销供服数字化转型具体举措建议,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一体化、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激发中小企业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