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看中国创新路径

2022-11-25 08:53本刊综合报道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二十大协同现代化

本刊综合报道

三个“第一”四个“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着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意味着,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重要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变革,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就无法真正显现,而人才是激发生产力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所在。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我认为首先是鼓励科研人员要大胆往前走,走出舒适区,瞄准国家需求,将相对成熟的技术坚定地推进下去,而不是做好了一个成果放起来,又开始下一个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表示。

“谁能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把握产业链主动权,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并且确保发展的高质量和持续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教授杨军说,我国大飞机的发展是最好的例证。

“不管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还是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力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部分,习近平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革命深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变。2021 年,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26.4%,比2012 年提高11.1 个百分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5.5%,提高11.0 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21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

王金南表示,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仍然存在。力争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面临艰巨挑战。

王金南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点是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手段是强化减污降碳的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途径是通过减污和降碳两个领域工作的深度耦合和同频共振,实现提质增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金南表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在多层次、多领域推动试点的基础上,科学评价相关成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由点及面在全社会形成减污降碳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工业、交通、城建、农业、生态建设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产业结构的问题。

常纪文说,应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这些措施都非常有针对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推进区域、城市、产业园区及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并统筹减污降碳工作要求,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生态环境相关考核,逐步形成体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的生态环境考核体系。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既要靠行政手段,也离不开市场手段。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表示,应合理依托技术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全社会对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降碳的激励机制,激发减排动力。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当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时,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小牛忍不住伸手点赞。作为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小巨人”的代表,他深知在字字千钧的报告中被提及意味着什么。

中小微企业正逐步成长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引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典型特点是“轻资产、重创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表示:“中小微企业小而美,虽然可能在某个领域的研究特色明显,但总体来说研发力量薄弱,也缺乏可持续投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对以王小牛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句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具体指导性的权威表述。这些表述既温暖又有力量,正如王小牛所言:“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全力扶持,尤其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说出了我的期盼和心声。”

科技部在《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中提出: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 万家。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实现“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 万家。

从“打造氛围”到“增强能力”,该《通知》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小微企业的表述保持着高度一致。在最适合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土壤上,“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方面发力,将四大链条深度融合起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必将脱颖而出。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汽车制造企业,北汽集团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造更多新优势,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谈到,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气象、基因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支持了科研攻关和产业技术突破。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超级算力转变为更多创新生产力。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表示,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要表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这些年,我们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 万元的富裕村。村里成立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更好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家家入股、人人劳动、户户分红”。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无数村庄的面貌,广袤农村奔向美好的未来。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自身特色,加强和周边村庄的联动发展,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

湖南省益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职副总工程师庄稼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和同事们完成水利规划设计项目2000 多个。与江河湖泊打交道越久,就越认识到发挥水资源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作用的重要性。作为洞庭湖区的水利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着力规划建设一批调节能力强的水源工程,科学布局引调水工程,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持续发挥效益,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加深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同时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强大的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将实现中国自身的繁荣发展,也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压舱石”“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科技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让会内会外的科技工作者们再次看到党中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强调,战略科技力量不是限定某个单位和个人,是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要看干不干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有没有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有没有解决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与发展潜力。

在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看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校的首要任务是瞄准前沿的基础研究,“这是抢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他说,基础研究既包括纯理论的科学研究,更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重大工程中科学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要鼓励自由探索,更要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的集中攻关。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关键。作为给“华龙一号”造“心脏”的科学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王丛林对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感触颇深。在研发、建设“华龙一号”过程中,科研团队总结出“小核心、大协作”研发模式——将前端自主原创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将后端集成创新与交付工作扎实落地,中间涉及的机械、元器件等产业链内容由其他企业协助研发,以此强化协同攻关能力,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协同创新模式。他说,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障碍,健全各类创新主体整合协同的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机制的创新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满活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发展规律、科学擘画未来蓝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导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文生说。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全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廓清了思路。”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我们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从战略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剑宏说,我们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猜你喜欢
二十大协同现代化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