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翟万江
文震教授和导师王中林院士合影
如今,国际局势风云四起,科技的竞争已然成为决定未来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科研起步晚,我国在某些领域暂时处于落后地位,甚至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核心技术的赶超?
当下,实现对落后赛道的“弯道超车”已然成为了我国科研领域的大趋势。但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厚经验的爆发。为此,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文震教授提出了“换道超车”的理念,希望在自驱动传感这一前沿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中国科研工作者开拓出一条更具领先优势的道路。
对文震而言,为了实现科研报国的目标,他经过了数十年的奋斗与积淀。
文震出生于1989 年,那是个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年代。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文震在江苏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其父母于江苏师范大学工作,受家庭环境熏陶,文震从小就对材料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希望将来能够以科研之力,为继续推动社会的齿轮向前转动贡献自己的力量。21 世纪初,文震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彼时正值材料学在国内兴起,文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后又被直博保送到浙江大学,在朱丽萍教授、叶志镇院士的指导下进行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为了实现心中科研报国的理想,2014 年,文震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求学,师从纳米发电机的奠基人——王中林院士。回头想来,那是一段孤独而专注的时光,远离了国内的亲人、朋友,文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在科研方面突飞猛进。
学成之后,文震立刻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祖国,尽自己所能推动科研技术向前发展。
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设备与控制端之间信息交换最重要的节点,但随着传感器数量增加,所需电源的体积和数量远大于其本身,供电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此,文震在回国之后加入苏州大学从事纳米传感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自驱动传感器方向的研究,从新的赛道为我国的传感器发展出力。
在此基础上,他又前往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协助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管理,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相关领域技术预测等工作,助力国家科技发展。
多年来,他开发了传感材料设计制备新工艺,提出结构优化机制,实现了对力学传感性能的有效调控。同时他还提出基于阻抗匹配效应的自驱动传感机制,解决了摩擦电传感器高压低流峰值电学输出和超高内部阻抗特性与传统电子学器件不兼容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自驱动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南京恒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该平台将技术落地,实现真正的产业报国。
尽管已经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但文震显然不会止步于此,于他而言,时代发展下,国家在诸多领域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他希望未来能够不断登上科研的高峰,以更多核心技术的突破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