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威士,丁淑萍,盛 蔚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烟草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样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1].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吸烟,其中15岁及以下吸烟者约占26.6%[2],可见,我国吸烟人数不但高居不下,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3];青少年吸烟率在我国呈急剧上升趋势[4].由于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进行尝试吸烟.鉴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更应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进行探究,进而为科学预防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父母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有重要的预测作用[5].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他人的吸烟行为对青少年起到榜样作用,是导致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父母吸烟的青少年吸烟率远远高于父母不吸烟的青少年[6].根据系统合理化理论,个体在认可自我、认同内群体的同时,还会存在一种认可系统合理性的倾向[7].父母经常在青少年面前抽烟,这使得青少年将吸烟行为合理化.另外,即使有青少年开始认为吸烟是不合理的、有害的,但基于系统合理化理论,也会对吸烟现象形成合理化认知.因此父母吸烟行为是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提出假设1:父母吸烟行为会显著预测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
好奇心是个体对新信息和新知识的渴望,它激发个体的探索性行为来解决不确定性或是体验未知的事物[8].好奇心是导致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也表明,对吸烟存在好奇心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吸烟行为[9].卢比孔模型(Rubicon Model)[10]认为,好奇心是青少年从“想吸烟”到“尝试吸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父母吸烟行为的“榜样”作用,更加激发青少年对烟草和吸烟行为的好奇心,他们为了满足这一好奇心,会产生尝试吸烟行为[11].大量研究发现,吸烟好奇心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产生有正向预测作用,吸烟好奇心强的青少年更容易尝试吸烟[9,12].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吸烟好奇心是父母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关系间的中介变量.
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吸烟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更容易出现尝试吸烟行为[13].并且父母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受到性别的调节,父母吸烟行为对女生的尝试吸烟率显著高于父母不吸烟的[14].这可能是因为吸烟作为男性社交的一种手段,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对女性吸烟却很少被认同[15].因此可以推断,导致男性尝试吸烟行为产生的因素不仅仅只有其好奇心这一因素,也受到社会赞许的影响.但导致女性尝试吸烟行为产生的因素中,可能受到吸烟好奇心影响的作用更大.在女性吸烟不被大众接受的情境下,她们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刺激而增强吸烟好奇心.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3:父母吸烟行为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中介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图1).主要目的包括3个方面:1)探讨父母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2)探讨吸烟好奇心在二者关系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3)探讨性别是否能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目的是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提供理论和实证启示.
图1 理论模型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合肥市两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共6个年级,各年级选取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为94.4%.其中男生296名(62.71%),女生176名(37.29%).初一38人(8.05%),初二70人(14.83%),初三120人(25.42%),高一96人(20.34%),高二79人(16.74%),高三69人(14.62%),年龄范围为12~18岁.
1.2.1 青少年尝试吸烟清单
采用Hudmon等[16]编制的青少年尝试吸烟清单(Temptations to Try Smoking Inventory,TTSI),该量表为单一维度,共1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1“非常不想”到5“非常想”.得分越高表示越容易出现尝试吸烟行为,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
1.2.2 青少年吸烟好奇心量表
采用谢威士等[17]修订的青少年吸烟好奇心量表(Adolescent Smoking Curiosity Scale,ASCOS),该量表共7个条目,涵盖了吸烟好奇心的主要特征,包括对烟草产品、吸烟感觉以及吸烟行为的社会影响3个方面的内容.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从1“一点也不”到5“非常多”.得分越高说明吸烟好奇心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1.2.3 父母吸烟行为问卷
采用方孝义等[18]编制的父母吸烟行为调查问卷,由被试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报告自己父母的吸烟行为,共两个项目,采用李克特3点量表,即“从不吸烟”“以前吸但现在不吸”和“现在在吸”.统计分析时将后两项归为“吸过烟”.
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录入和处理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其次,使用PROCESS v3.3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经过5000次样本抽样估计中介和调节效应95%置信区间的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
研究在采用问卷匿名等方法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基础上,将数据进行了Harman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第1个因素解释的累积变异量为37.19%,小于40%的临界值,这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表1为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主要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父母吸烟行为、吸烟好奇心均显著两两正相关(P<0.01).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r)
中介效应分析采用的是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Mode4(简单中介模型),在控制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情况下,对吸烟好奇心在父母吸烟行为与尝试吸烟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表2的数据表明,父母吸烟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尝试吸烟行为(β=0.14,P<0.01),假设1成立;吸烟好奇心也能显著正向预测尝试吸烟行为(β=0.52,P<0.001),但是,加入中介变量后,父母吸烟行为不能正向预测尝试吸烟行为(β=0.06,P=1.63),说明吸烟好奇心在父母吸烟行为和尝试吸烟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2得到论证.
表2 中介效应分析
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情况下,采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程序中的Mode14(Mode14假设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一致)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表3的数据表明,将性别放入模型后,吸烟好奇心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4,P<0.05).因此,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具体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见图2.
图2 有调节的中介路径图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性别的调节作用,从简单斜率图(图3)中可以看出,女生尝试吸烟行为随着吸烟好奇心提高而上升(β=0.66,t=8.20,P<0.001),此外,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也随之不断上升(β=0.47,t=10.26,P<0.001),随着吸烟好奇心水平的不断提高,男女生的尝试吸烟行为都会有明显的增多,但是女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增长幅度快于男生.
图3 性别对尝试吸烟行为与吸烟好奇心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尝试吸烟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14].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产生受父母吸烟行为的影响.一方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把环境、认知和行为3个因素视为一个整体,且这3个因素相互作用是个体行为养成的决定因素[19].父母吸烟行为对青少年产生尝试吸烟行为起到榜样作用.模仿学习论和交互决定论均指出,青少年通过观察学习,将确定模仿对象的示范行为纳入到长期记忆中,这种示范行为会持续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养成[20].青少年通常会模仿父母的日常行为,父母的吸烟行为也会纳入认知中,其出现尝试吸烟行为的发生率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吸烟行为的榜样作用,他们会表现出对吸烟行为合理化的态度,也会影响青少年对吸烟行为的认知[21],从而导致其尝试吸烟行为.根据系统合理化理论,吸烟的父母向青少年透露着吸烟是一种正常且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因此他们产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可能性更大[22].另外,对于吸烟的父母来说,他们对吸烟行为的认知趋向于合理化,当发现孩子吸烟时,他们可能会疏于监管和干预,这也是导致了青少年更容易做出尝试吸烟行为的原因之一.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吸烟好奇心在父母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吸烟行为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还通过吸烟好奇心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这也说明,吸烟好奇心是导致他们尝试吸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寻求信息的倾向,是个体重要的内部动机之一[23].对处于探索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会有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想要尝试的冲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符合好奇心本能论,研究认为好奇心是生物本能[24],具有先天生物适应性.青少年基于这种本能以及发展不完善的自我控制力,一旦有机会接触到香烟,他们很可能会通过尝试吸烟来满足这种好奇心.对吸烟存在好奇心的青少年也会引起不良情绪上的反应,不良情绪对吸烟行为的影响也得已验证[25].根据好奇心兴趣剥夺理论,好奇心被反映为一种兴趣的感觉和一种被剥夺感,兴趣可以引起他们获取信息的高度动机,并以此来减少或消除因缺失这种信息所带来的中度厌恶感.它反映了一种未被满足的需要状态和更强烈的好奇体验,因此激发了更多的探索[26,27].青少年也会由于这种不良情绪体验而出现对吸烟行为的好奇心.研究发现,减少吸烟好奇心是预防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17].但是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一个不可避免的心理特质,想要完全打消青少年的吸烟好奇心并不现实,还会适得其反.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来说,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有效[28].如果教师和家长发现青少年对吸烟行为产生好奇心,可以引导他们对烟草的生产、制作进行探索,然后做出吸烟利弊分析.由此可以减少青少年的吸烟好奇心,也能满足青少年的探索欲望.从而减少或避免他们尝试吸烟行为的出现.
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父母吸烟行为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中介模型中,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男生而言,吸烟好奇心对女生的预测作用更明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好奇心并不是他们尝试吸烟行为产生的唯一因素.从目前我国吸烟现状来看,男生吸烟比率高于女生.男生不仅受到父母吸烟行为的影响,还会受到同伴吸烟、社交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主动对男生做出让烟行为,而很少向女士做出同样的行为[13].好奇心兴趣剥夺理论认为,好奇心反映的是一种被剥夺感.而女生会比男生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剥夺感,并为消除这种好奇剥夺感的不良情绪体验而产生更强烈的吸烟动机.对于女生来说,她们的吸烟行为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目前我国男生吸烟比较普遍,但女生吸烟也呈上升趋势,对女生吸烟行为的接受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女生来说,别人对自己吸烟的负面评价有所减少,最终导致女生产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增加[29].
综上,性别会影响父母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关系.因此,在判断父母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关系时,需要关注性别差异性.同时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行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吸烟好奇心的影响,同时也要根据不同性别的特征制定不同的干预和控制措施.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检验了吸烟好奇心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还发现性别可以调节这一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但是还存在如下局限性.首先,在父母吸烟行为影响青少年尝试吸烟中可能不止吸烟好奇心这一因素,其他因素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其次,吸烟好奇心对女生的预测作用更明显,女生会更因为好奇心而做出尝试吸烟行为,但这一结果也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最后,被试的问卷报告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可能出于社会称许性等因素而存在误差,未来研究中,在数据收集方面可以考虑以多种来源的方式进行,以提高测量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