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灶
梧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0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 gas carbon dioxide,PETCO2)能够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出肺部的复杂生理过程,被临床认为是一种肺泡通气状况的无创指征,能够对机体呼吸功能和通气系统共进行监测,同时能够反映循环功能和代谢功能的变化,现已被临床认为是人体除体温和呼吸、心率、血氧、血压之外新的生命体征[1]。PETCO2在一般生理状态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aCO2与PETCO2相比存在花费高与中断测定、需动脉穿刺等缺点,而PETCO2监测具有反应迅速、简便、连续、无创等优点,能够及时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有效处理,同时能够对患者病情与预后加以判断[2]。急诊科作为医院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PETCO2作为无创且快速的循环及同期监测指标,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功过程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就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应用PETCO2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PETCO2近似于动脉血及肺泡气中的CO2浓度,相较于动脉血中的CO2分压,两者相差≤5mmHg,但该差值体现于慢性肺疾病中能够增大明显[4]。临床在使用PETCO2体现PaCO2方式去对患者病情加以判断时,需谨慎对待,在该阶段中发现PETCO2可表明机体自主循环恢复。PETCO2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与手术、麻醉中,近年来组间应用于院前急救和急诊医学[5]。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检测最早是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初在临床中是用于协助麻醉医师定位气管插管位置以及明确术中通气情况,故以往临床PETCO2报道基本以手术与麻醉为主[6]。PETCO2应用于麻醉中,主要监测患者呼吸情况以及判断麻醉的深度;PETCO2应用于手术中,主要监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对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与患者的呼吸平稳[7]。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PETCO2迅速普及至临床重症患者中[8]。国内外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均可表明[9-10],PETCO2对于急诊为重症患者而言,能够有效体现机体PaCO2变化,采用PETCO2监测方式对循环关注以及肺通气、器官插管、呼吸道疾病诊断加以评分,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1.1 鼻胃管的置入与判定
鼻胃管的置入作为急诊科常用的一种辅助性操作技术,在确定管路以及准确置入中存在诸多难点[11]。多项研究均可证实[12-13],PETCO2监测法在引导鼻胃管置管中的特异度与正确率较好,发生异位概率较小,能够显著减少误判与漏判的发生,以此保障患者安全,提升疗效。
2.1.2 气管插管
目前,PETCO2监测在临床中最值得肯定的作用便是能够对气管插管位置做出准确判断,能够有效判断管道在气管内还是在食道内[14]。气管插管是保障患者呼吸通畅的重要抢救措施,气管插管失误与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病死存在密切相关,故成功插管以及明确插管位置极为重要[15]。临床诸多研究均可证实[16-17],PETCO2能够提升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以及明确气管导管所在位置,是临床危重症患者开展经口气管插管的最佳选择。
心脏骤停能够导致机体泵血功能与心脏收缩变弱,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失去生命。临床对心脏骤停患者开展抢救时,心肺复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施结果的好坏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预后带来直接影响,故临床在救治心脏骤停患者中,十分有必要动态监测患者心肺复苏的效能[18]。PETCO2作为临床反应迅速、无创且精准的评估实施,已被诸多研究证实,是一项能够直接体现患者心肺复苏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示[19],心输出量与PET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大量研究发现[20-21],PETCO2与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存活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质量具有密切联系,故PETCO2监测能够作为评估临床预后以及心肺复苏质量的有效指标,对心肺复苏患者予以PETCO2持续监测,能够直观反映患者胸外按压效果,提前预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效果,便于临床医师及时更换抢救措施,更好地判断抢救效果,将整体抢救成功率加以提高。总体而言,PETCO2监测水平越高,表明患者心肺复苏治疗效果越高,病情预后情况会越来越好[22]。
机械通气是临床应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一种急救措施,通过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帮助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维持与提供呼吸支持[23]。研究表明[24-25],PaCO2和PETCO2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段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反映PaCO2变化情况。PaCO2连续监测能够对尽早发现呼吸机故障与指导脱机、调整呼吸阐述、更换呼吸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组建议机械通气患者监测 PETCO2,连续监测 PETCO2能够尽早发现通气过度或不良,提示通气频率和呼吸机触发条件等优化通气条件。研究报道,机械通气3 h后PETCO2仍大于55 mmHg,说明与开始通气时潮气量、吸呼比等参数设置过小有密切关系,故排除应用碳酸氢钠及高热等造成CO2产生增加的因素,适当增加呼吸频率和(或)潮气量以增加分钟通气量,防止CO2潴留造成内环境紊乱重则发生循环系统并发症[26-27]。监测PETCO2有助于更换通气方式:如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间歇正压通气(I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以及自主呼吸模式(SPONT),将不同呼吸参数调整至合理水平;指导选择最优PEEP值,可根据PaCO2和PETCO2差值来调节适当的PEEP值,通常而言,最佳PEEP值时Pa-ETCo2值最小[29-30]。
PETCO2监测作为临床无创且能够持续监测的措施,是临床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能够显著反应患者代谢与循环、呼吸等功能,具有反应快速、无创、持续以及简单等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帮助医师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对患者病情预后做出准确判断。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中应用PETCO2监测,能够有效指导急诊科医生开展后续救治工作,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与医疗设备使用效率,以此提升临床整体抢救成功率,改善病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