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给青春叛逆“疗伤”的机会

2022-11-25 16:02王强
家长 2022年31期
关键词:疗伤暴力青春

□王强

青春期只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正常的阶段,可怕的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家长将叛逆视为“敌人”,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与引导,陪孩子共同度过青春期。

近年来,以《小欢喜》《小别离》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其中,海清扮演的“要强妈妈”与黄磊扮演的“贴心爸爸”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据调查显示,孩子的青春期越来越提前,许多孩子在初一便出现了青春期叛逆现象,这时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应对,很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有的孩子甚至就此误入歧途,让家长懊悔终身。

面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许多家长都如临大敌,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青春期只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正常的阶段,可怕的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家长将叛逆视为“敌人”,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与引导,陪孩子共同度过青春期。

叛逆不可怕,从某种角度讲,青春叛逆其实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机会”,家长应当正视这一时期,并利用这一时期缓和亲子关系,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叛逆期是童年经历开出的“花”

青春既绚烂又迷茫。每一个孩子的叛逆都事出有因,每一个孩子的青春期都有迹可循。青春期是孩子成长阶段中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对自身童年经历的总结与宣泄。没有一个孩子会无缘无故的叛逆,每一次叛逆都有“童年阴影”作为诱因。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日里乖巧的女孩突然在初二开始早恋,这是因为在童年时期她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与关注,于是希望从同学那里获得关爱与重视。一个只是有些调皮贪玩的男孩初三时突然频繁与人打架,甚至通宵上网、顶撞老师,这是因为男孩的父亲信奉“棍棒教育”,男孩在对暴力的恐惧中陷入了暴力的深渊。一个一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尖子生,突然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逃课逃学,这是因为她从小成长于母亲的严格要求下,母亲一直要求她考满分、争第一,她的童年一直被数不清的练习题与课外班淹没,终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再也无法忍受,于是便开启了“叛逆”的篇章……

当看到一个叛逆的孩子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不应一味地关注他们叛逆的行为,而应挖掘叛逆行为之下那颗孤独脆弱的内心。有人说,青春期的叛逆是童年阴影开出的“花”,这“花”可能伤痕累累,并不美丽,但这朵花孤独弱小,也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就像我们的孩子,在他们肆意叛逆看似不羁的行为之下,有一颗渴望爱与关注的心。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引导,需要有一双手把他们从黑暗中拉到阳光下,拍拍他们身上的泥土,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痕,告诉他们:“别怕,未来的旅途我愿意与你同行,不要用尖牙利齿保护自己,你的家人与老师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一个青春叛逆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惩罚与压制,需要的是爱与信任。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抓住青春期为孩子“疗伤”吧!只有治好他们心中的伤口,才能让孩子勇敢且无畏地走上坦途。

青春期也是“修补期”

青春精彩纷呈,少男少女青春懵懂,这是他们成长的“高速路”,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青春期到底是危险期还是修补期?这并不取决于孩子的行为与思想,而是取决于家长面对孩子青春叛逆时的态度与策略。

首先,面对青春叛逆的孩子,家长不要训斥责骂,要耐心找出孩子叛逆的原因。例如:当一个女孩因为缺少关爱而早恋时,父母不要急于强制让女儿跟男孩“分手”,而应当将女儿视为一个成年人,通过理性的沟通与分析,让女儿看到这段关系幼稚脆弱的弊端,同时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做孩子的精神支柱与朋友,弥补孩子的童年缺憾,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充足的爱,自然不会从外界寻求其他形式的爱了。

当一个男孩因为父亲的“棍棒教育”而产生暴力行为时,做父母的不应当以更为暴力的行为对孩子进行压制。家长首先要向孩子检讨自己曾经用棍棒代替沟通的行为,同时引导孩子,让他意识到暴力的弊端以及可能酿成的严重后果,让孩子明白:只有弱者才会动不动诉诸暴力,强者则会用理性与头脑解决问题,而不是拳头和武力。

当孩子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产生反抗情绪时,家长应及时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无论何时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应凌驾于考试成绩之上,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放放假”,不要给孩子太多额外的课业负担与过高的要求、期望,可以带孩子进行短途旅游,帮助孩子调整状态。

青春期的叛逆,使孩子不但伤害了亲人与朋友,更深深伤害了自己。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理性地看待并且利用这一时期,让青春期成为修补期,帮助孩子修补心灵的伤痕,树立正确的“三观”。青春期的孩子产生的许多叛逆行为看似怪诞夸张,其实很容易纠正。只要家长有耐心、有恒心、有爱心,就能治愈孩子的心灵,否则这些青春期的叛逆行为也许会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阴霾。

抓住机会解决问题

想要抓住机会,修复亲子关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应先对青春期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看待问题。

家长要秉持平等的态度。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些情绪化,他们敏感易怒,家长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发孩子的盛怒。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责备,因为孩子的愤怒是一种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当家长还以和“小孩”说话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很容易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将“小孩子懂什么”变成“你有什么看法”,把“跟你说了,你也听不明白”变成“你对这件事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孩子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父母。

与孩子进行真诚有效的沟通。沟通是唤醒青春期孩子的一剂良药,但是沟通的方式会对沟通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有些父母很擅长把沟通变成一场说教,将“和孩子对话”变成“让孩子听我说”。这种沟通的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从而抵触与父母的交流。正确的方式是,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用分析与讨论代替批评和教育。只有真诚有效的沟通,才能让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

多与班主任沟通。中学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时间是待在学校里的,与班主任相处的时间甚至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多。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暴露一些心理问题,孩子有什么“小秘密”可能会因为羞于启齿而不告诉父母,却愿意与班主任沟通。因此,定期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只有家校联手、信息互通,班主任与家长才能制订出更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猜你喜欢
疗伤暴力青春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假 如
古代刮骨疗伤的那些人
七夕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暴力的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