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航
烟台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山东 烟台 264000
县区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农村发展规划,并作为区域土地规划的重点进一步研究[1]。乡村规划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详细规划,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乡村规划是新型的结构体系,规划期间要统筹湖、草、山、水、林、田,固守生态的保护红线,通过对耕地、水渠、林地、道路、宅基地的综合整治,优化用地结构配置,从全局出发,它对农村发展的正确导向、资源的合理分配、内部体制的协调运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农村经济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乡村规划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方案,起到引领作用。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乡村制度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把城乡统筹结合到城市整体规划中去,构建新型的城市一体化,对于编制统一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与环境保护、城乡土地利用等政策要求更加契合。我国人口众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居民生活、园林建设、工业生产等生活必需品[1-2]。
农村振兴需要真正把握其目的和内涵,科学把握农村分化的差异特征和发展趋势,严格控制发展阶段的差别,遵循发展规律,注重开发质量,完善农村公路、供排水、电网、物流、供气、互联网、连锁便民店、停车场等便利设施,重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3]。以村庄为单元,营造乡土文化氛围,例如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型、商务型、休闲等类型乡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品味需求,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4]。加速推进原有发展计划,有效改善传统模式下乡村规划不到位而造成的发展不规律现象,纠正和加强原有规划落后造成的无序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并合理布局休闲健身体育设施、图书馆等。不断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此外,明确耕地和宅基地的用途,禁止在耕地上建造房屋,保证当地空间的合理规划,保护土地资源的财产权[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不仅要突出地域特点,而且要突出区域的历史文化。当前,农村建设中的大多数地方都在进行乡村旅游,而且总是选择休闲渔业、农场以及采果等不具创意、缺乏吸引力、容易使人视觉疲劳的项目,不能引起游客的二次消费欲望,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制约了休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每个地区都应该通过农村绘画、陶艺、剪纸、制作民族鞋等作品,深入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这种活动既能增加游客的学习与体验感,又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能使当地的传统文化系统得以建立[6]。
针对不同村庄在发展现状、土地规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异,坚持微观层面的分类指导,宏观层面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逐步完善配套设施[2]。营造整洁便捷的居住环境、创建科学有序的居民点布局,居民结构合理分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要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意识,农村经济建设必须与自然发展规律相吻合,让村民既能享受到金山银山,也可以享受到绿水青山。
合理、充分利用数据集成平台,以数学建模为手段,采用实地调研、遥感数据分析、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识别和归纳乡村变迁,理清类型、合理布局;基于GIS与RS等空间分析技术,探索和诊断目前存在的不足;采用杜宾模型、地理探测分析等方法分析问题形成机理,最后提出多样化重构、空间重构、社会文化重构等多维度重构路径进行优化,同时跟踪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人于2021年参与烟台市《后疫情时代长岛旅游型社区生计多维度重构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深入识别旅游型区域生计模式多样性特点,构建定量化识别体系,对烟台市长岛市所有40个乡村社区进行调研和类别划分。基于海岛型旅游社区的发展类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探索海岛生计变迁类型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划关联。疫情影响下,旅游型乡村体系脆弱,急需建立评估体系,评价脆弱性,分析形成机理。在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自然、社会、文化和人力资本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消除脆弱性的乡村重构模式和新路径。
基于该项目对“齐鲁样板,烟台模式”的研究,提升到农村振兴水平的设计,形成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完善农村规划体系的建议。
在信息化时代来临之际,我国建筑日益注重生态、节能的特点,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兼顾工业、基本生活、自然和精神文明的特点。
(1)产业发展应着眼于农业建设的基础。土地资源是我国十四亿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应高度重视,坚持不滥用耕地。除此之外,农业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控制成本,为农民提供更大的效益。
(2)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品位,为当地居民和地方赞助团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土地性能要求使用土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
(3)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需要不断地进行,世界任何范围的生态环保都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稳定地进行。目前,自然环境治理工作现已经成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的组成部分,从编制模式上看,应在不影响土地资源各种用途的基础上,有效保护建设、林业、耕地等土地需求产业,遵循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地需求,选择合适的规划管理方法,更好地发挥资源的重要价值[2]。
(4)要加强对当地的文化产业的保护。乡村民俗是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建设要记住,不能一味地模仿传统的城市建筑方式,要想传承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就必须保留自己的特点。当前,很多地方都在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这与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相背离。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以国家的空间规划为指导,对当地的产业、文化进行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的终极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强化社会管理。但在政策上存在着地域上的误解,使得村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其结构的分布,很难完全改变其原有的空间布局方式。空间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比如,中国古代的宗教管理思想就被沿用了下来,尽管不是一种官方的管理制度,但是却为当地居民所接受,并得以延续。乡村治理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思想控制来约束村民,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模式,也是政府权力的表现。公共资源的规划,是建立在社会结构和人类文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对乡村空间进行规划,以保证其内部生产的平稳运转,以满足当地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制度变革,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革,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给予足够的土地权力,以满足其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乡村原有的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在政府的调控下,新的乡村空间规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目前我国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状况来看,城市公共空间已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无法适应现实的发展需求。此外,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也存在着对外来资源的依赖性,缺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科学规划与合理使用。要使空间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就必须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充分利用广大农民的力量,共同推进城市空间规划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广大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下,共同努力。
(2)为村民提供适当的活动场所,充实他们的生活。实现乡村文化在乡村空间中的传承,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地区工业的协调发展。
农村发展计划的作用有:
(1)坚持以国土空间发展规划为指导,保留地域文化特征。
(2)对农村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
(3)对农村历史变化进行详细的记载,以指导今后的发展。
(4)建立一套全面的土地资源储备资料,为国家土地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规划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交通发展、当地常住人口、市政基础设施、地方产业、地理位置信息、经济水平、配套设施、人员储备等,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上评价机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一般是两方面的:一是基础功能,二是资源评估,二是直接反映农村的基本气候和生存条件;二是农村发展的整体发展方向,农村环境发展的变化,农村建设目标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完善预防体系,农村发展潜力和真实模拟等。乡村规划双重评估机制,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各个乡村工业发展的一个统一的模式。另外,通过双重评价的管理体制,可以对其运营状况、发展策略、评价体系、农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农村经济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地方房地产保护措施等进行深入的剖析,要做好农村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发展中发现问题的反馈和管理,首先要根据建设需要对当地空间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重点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其次,根据现实条件,通过对资源保护、区域开发建设、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历史文化传承、集体活动促进等方面的评估,及时了解农村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发展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客观、真实,随时注意农村发展,并定期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加强对全域土地的治理与规划工作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的政府和工作人员在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树立文明的生态理念,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按照地区的保护耕地相关制度和规则来开展相关工作。在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的整治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在开展乡村规划过程中,相关的政府和工作人员可以首先针对村、庄的宅基地等相关问题进行整治,以农用地的处理与规划工作为基础,建立不同乡村地区的规划处理机制,制定不同的规划环节,保障整体乡村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田、水、路、林、村”等土地资源的重视,根据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提高人民群众以及乡村的经济效益。在对乡村的农业用地进行规划时,相关单位应该对乡村的农田设施和水利设施等等进行完善优化与变革,加强农田的相关保护与生产工作,加强对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乡村规划的显著成果。
在国士空间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绿色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情况,经济发展能力等来进行全面的考虑与规划,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人口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3]。并且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有关部门要坚持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加生态绿化面积,做好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向人民群众传达绿色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减少对资源和植被的破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实现对地区环境的保护,保证乡村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3]。
任何规划都具有面向未来、预测发展的属性,即使空间规划强调当前的承载能力和适宜性,以及底线约束和控制,它仍然包括发展的属性,尤其是作为村落的规划。作为一个村庄,其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有限,无法编制城镇等国家空间规划体系范畴内的其他专项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因此,在满足底线约束和空间优化的前提下,村庄规划应尽量涵盖工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等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村庄实际发展中的各种要素,要统筹安排,从实际出发解决各种现实需求,从现实和底线开始,着眼于发展和上限。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目的就是有效的促进生态理念之下的城乡规划有序发展。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实现美丽农村目标的完成,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人们的关注,城乡规划建设也要从生态保护方面出发,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确定最佳的实施方案,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应用,可以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下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全面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