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诊断性评价的策略分析

2022-11-25 22:51贾引兄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预测性教学活动化学

贾引兄

(临潭县羊永九年制学校,甘肃 临潭)

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学活动质量进行评估,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采取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有差别的。其中诊断性评价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方法。该教学评价方法使用较为普遍,能够帮助教师找到今后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和方向。化学这一门学科学生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强的陌生感,化学教师充分利用评价方法能够更高效地发现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为初中生打好基础。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指引教师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因此教学评价愈发受到教师的重视。其实,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成教学活动开始、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所用到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有略微差别的。其中诊断性评价是较受教师追捧的一种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等,强调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如何应用诊断性评价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诊断性评价相关概述

诊断性评价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身心健康发展情况等的预测,旨在全方位了解学生以匹配恰当的教学方案。诊断性评价不仅可以应用在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还可以应用于教学过程阶段,目的都是去发现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以调整现有教学方案。因此诊断性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式的指南针,更是解决学生实际学习问题的关键。

要想实现诊断性评价,教师需要提前制订诊断目标。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障碍以及高级思维能力作为诊断目标。诊断性评价又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型,但受化学学科性质的影响,预测性诊断和形成性诊断更适合引入到化学教学评价中。其中预测性诊断主要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及他们理解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形成性诊断则主要应用在教学过程阶段,旨在引导教师做出教学活动调整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并加以改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形态、表情的方式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诊断学生;还可以借助问卷形式来了解学生;更可以借助课堂测试或课后测验等方式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诊断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要结合诊断场景、时机等灵活地选择诊断方式,其中课堂互动提问、随堂测试是教师较常使用的诊断方式。

二、预测性诊断评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课堂忽视学生学习状况的弊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为了完成预测性诊断评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行编制一套习题,让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去诊断学生习题的实际完成情况,并重点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得到诊断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现状,最终在综合考虑整个班级学生的综合水平和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基础上制订教学目标。根据诊断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与掌握较好的部分,教师可以对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微调,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堂内容更有侧重点和针对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采取恰当策略完成预测性诊断评价

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指导意义,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去完成对学生的预测性诊断评价,从而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指导。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特点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比如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对方程式的书写、化学价的计算等内容较为琐碎,且更加考查学生的认真与细心程度,因此,针对该部分内容的诊断,教师可以采取课下自主完成测试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查缺补漏以弥补自身知识点的欠缺。其次,教师在进行预测性诊断评价时,需要提前向学生表达清楚测试的目的与原因,让学生正确看待测试和测试结果,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教师需要向学生表明测试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更希望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误区,以此让学生真实作答给予教师客观反馈。最后,教师还需要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反馈测试结果。测试并不单单是测试,教师需要让测试发挥出它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及时给学生反馈测试结果,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盲区以达到尽快纠正的效果。教师在反馈测试结果时要有技巧性,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重在鼓励,要找到他们在测试中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采取表扬与批评并存的方式,一方面肯定学生当前的努力,另一方面告诫学生不要骄傲,继续谦虚地学习后面的知识。

(三)对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进行得当分析

首先,化学教师需要结合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教师可以根据预测性诊断结果判断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去判断学生能否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否理解化学式的含义,能否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等。教师只有在明确了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够知道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其次,化学教师需要结合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去确定本节知识学习的难点所在。教师需要去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化学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去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无法理解的模块。最后,化学教师需要结合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去确定学生的兴趣所在。兴趣是让学生坚持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也应该去分析为何有些题目的正确率高而有些题目的正确率却很低。教师需要去反思自己的课堂讲授方式以及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分析是否是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采取的是动画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而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而更好地掌握了该知识点;教师也需要去思考知识点本身的特点,比如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一知识点只是涉及简单的计算并不难,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却不好,那很有可能是学生认为该部分知识较为枯燥无趣而产生厌倦心理。教师需要针对分析出来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形成性诊断评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形成性诊断评价结果明确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

形成性诊断评价结果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还对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时修正教学过程而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比如在化学方程式书写部分,经过诊断评价发现学生对配平知识掌握得不好,不能灵活地运用配平的方法去配平方程式。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就需要去调整教学进度,去重新讲解配平方法,带领学生去进一步理解配平方程式的内涵,并带领学生去反复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配平技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而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对本节知识存在的问题,而进行针对性的改正。学生还会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发现自身学习问题与不足,并反馈给教师,与教师默契配合推进课堂进度。

(二)采取恰当策略完成形成性诊断评价

形成性诊断评价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课堂练习、课堂提问、随堂测试等都可以作为形成性诊断评价的实现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有清晰的形成性诊断评价思路,将评价性诊断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程的开始阶段结合预测性诊断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发现学生在完成课前预测性诊断测验时存在的问题,这可以为教师接下来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同时这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对化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和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在每节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根据授课进度找寻恰当时机进行提问,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的化学知识的情况,一旦发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要快速做出调整,重新讲授相关知识,以实现学生的课上消化吸收;在每节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每节课程的结尾部分,教师可以抽出5~10分钟的时间完成随堂检测,去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也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检测的机会,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本节课堂的学习情况,为课后的查缺补漏做好铺垫。其次,教师不论采取何种策略完成形成性诊断评价,教师都需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去思考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检测方式。比如在课堂进程中设置提问环节,教师不仅需要预设问题,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要确保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还要确保问题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在互动式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切忌采取单一的形成性诊断评价策略,在课堂要尽可能多地穿插不同的评价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初中化学课堂,预测性诊断评价和形成性诊断评价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预测性诊断评价能够帮助化学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形成性诊断评价则能够帮助化学教师捋清教学思路,使教学环节衔接更顺畅,使教学效率更高效。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借助诊断性评价这一科学评价方法来配合教学工作的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探明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预测性教学活动化学
动作自主性与结果性质对不同预测性条件下施动感的影响*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创新范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