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2022-11-25 22:50郑晓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过程

郑晓炜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阳光小学 山东聊城 252000)

在素质体制革新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教育领域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环节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把握信息教学新时代理念,了解其优势所在,更好地做到对症下药,弥补原先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师不再承担着繁重的备课压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教育改革的实效性落实。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化理念创造不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深度使用信息技术的特色优势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借鉴了传统教学的优质理念并结合了强大技术优势,更好的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搭建特色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程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还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首先,可以搭建更加高效的学习平台,丰富语文学习资源。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寻找到的趣味视频或者将拓宽学生眼界的小故事投放在教学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作为教学案例。当教师讲解完课程的基础内容以后,可以为学生播放当时历史记载的一些影片或者讲解一些八国联军侵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对比毁坏之后的圆明园,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爱国信念,坚定学生的信仰,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文章本身,还了解了更多历史,强化了使命意识。其次,应该创造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中努力学习,感知语文内在的魅力,学习到更多知识,利用小视频、与文章相关的音乐等,加强课堂氛围的感召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教师可以不再使用黑板进行单一的书写,而是通过电子板书来分析文章的细节脉络等内容,教师也可以提前制作与文章教学相关的课件信息,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思维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当下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没有专业的应用理念,导致一些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以教学目标所指引的,使得信息技术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应用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于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刻了解,如果不能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导致语文教学进度整体受到阻碍,那么只会得不偿失。在当前阶段,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清晰地做好对教学目标的界定,所以胡乱应用信息技术,导致课程原有的秩序被打破,非但没有获得高效效果,反而造成了严重影响[2]。

(二)单一的应用方式降低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衍生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因此,在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实质上出发,不断做出探索和创新。在当前阶段,一些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形式过于单一,应用理念也比较狭隘。很多教师片面认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使用PPT就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如果秉持这一理念,很有可能导致未来的教学模式僵化,不再符合学生教学成果的接收需要。学生当第一次了解到PPT 时,可能会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烈的特点,对其充满了好奇心,也愿意跟随老师的脚步去学习,去探索,但是如果长时间保持同一种模式让学生去学习,那么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如果直接将所有知识点投放到PPT 上,长此以往,学生很有可能降低自我探索的欲望,缺乏深度思考,这就与教学最初的目的相悖,不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

(三)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教学

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始使用信息技术并展开教学,在改革的历程中,一些教师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将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有效结合。但是一些老师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素养,很可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使用,这就很容易忽视掉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涵。常常在课堂上只是简单播放几个相关题材的短片,就认为已经讲解了课文,其余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惰性,忽视教学重点,影响教学模式的优化。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科学结合策略

(一)教学过程中贴合教学重点

小学生往往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具有探索欲和求知欲,很容易被一些具体的事物所吸引。但是就当前实际教学模式来看,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将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关注点都投放在课本内容上,着重讲解课本文章的重要语法点、知识点以及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等,但是课本中的文字信息较多,学生如果短暂走神,可能不能及时跟上后续的内容教学,这就影响了知识的接受程度。此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教师可以提前将课程教学环节所需要的内容放置在课件上,将一些抽象的文字进行分层次讲解,更好地强化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学习效率[3]。以《慈母情深》这一课程教学为例,本课内容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母亲的不易,感受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的内在情感。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可能一些事物不能做到完全理解,在故事内容了解上存在不足。此时,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几个和母亲相关的经典视频,将故事内容以一种特色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中感知到母亲对他们的爱,强化他们的理解,更好地表达母爱伟大之处。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式过于单一化,学生缺乏自己知识的认知和互动交流,小学生本身社会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对于语文一些综合素质性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入。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消磨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影响日后的教学进程推进。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接受新教学政策的熏陶,创设更多情景化学习模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知识接受程度、兴趣取向等内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设特色化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更好地感知语文这门学科背后的魅力。以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作为案例,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展示一些和春节相关的主题画、主题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每年要过年,年兽如何产生等问题,让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分别选择一种特色民俗进行演示,利用大屏幕展现故事背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氛围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内容,提升文学专业素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

语文是一门综合素养很强的专业性学科,一篇课文往往涉及很多多元化内容,但是语文教材往往只是关注其中一点来进行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展现语文知识,可以图文并茂地体现出更多信息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以《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程教学为例,课文中详细阐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播种方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这些动植物具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并不具有相对应的科学知识,对于植物的种子知识传播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多元化教学内容,在多媒体上投放更多与植物播种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更多语文知识,并且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4]。

(四)搭建专业课外信息平台,强化理解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综合素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教师可以使用网上学习平台,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投放到平台上,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和特色性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明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上传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深入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互动,头脑风暴,探索新知识不同的可能性。值得关注的是,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验学生作业的正误,帮助学生及时进行修改。但是,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并不能将其贯穿到课堂教学全部过程中,这样反而会影响信息技术的进程推进。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优势所在,将语文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容,弥补传统意义上的不足。

四、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准确理解应用,合理定位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需要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做出深度革新。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最大化就是实现学科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因此,需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同时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教育模式的区分和界定。首先,两者的结合,需要分析其中的探索性因素,实现相关因素的科学融合,避免生搬硬套。其次,需要认识到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统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不能只是为了提升学习效果来刻意打破原先学习的进度,应当立足信息技术的使用,做好教育工作的定位[5]。以《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教学为例,教师虽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到傣族群众在泼水节时的场景,和他们感受到一样的乐趣,但是一些内容无法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说“瓢”这个汉字对于学生学习存在难度,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受限,教师可以搜索网络信息中匏瓜的图片,然后展示其剖开的画面,加强学生的理解。

(二)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在结合过程中,需要明确两者之间的衔接特点,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利用基础的动画制作能力,制作特色教学课件。其次,需要将语文学科特色和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结合,将技术作为特色支撑,在其中融入科学的语文学科发展理念。以《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文教学为例。因为课文中的场景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场景,学生很难切身体会到泼水节的乐趣,也无法在生活中找寻到灵感。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投放傣族人过泼水节的画面,适度播放,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三)依据学科的特点呈现有效价值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性质,因此,在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深刻分析和阐述。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不同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其次,考虑到不同课程内容应用信息技术的特色途径,做好科学落实工作,强化学生的掌握能力;最后,不同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做出调整。应当结合学科特点,以不同角度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化利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未来语文教学领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就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设意见,希望教师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进一步具象化,创建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过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