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2-11-25 22:50孙洪波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产教资源管理融合

孙洪波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28138)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如何高效培养适当的人才,进行人才定位,完成相关师资建设,不断完善和推进培养机制的保障,确定适当的培养方式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产教融合,实际上可以非常良好地让教学环节与实践操作环节进行融合,在学校内,学生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得到提升的时候,相对应的,基本职业素养与实操能力也得到进步与发展。通过校企产业融合,互惠互利,使得人才培养更加优秀。

一、产教融合概述

(一)产教融合的定义

产教融合其实是指学校在教授专业的过程中也同相关的产业或企业进行联合。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教授基础专业知识,还要能够与实体经营的产业进行联合,确保学校与企业共同办学,培养出能够实际适应现实社会生产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及的业务内容是复杂和众多的,而这些知识,仅仅依靠在校内的理论知识学习是没有办法实现感性认知和记忆不理解的,因此,作为学生,可以通过在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方式中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能够落实并且结合实践,提升自身能力[1]。

(二)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优势

产教融学道路的开辟,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与工作。

第一点,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良好的实践场所与机会,学校可以将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的现实环境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也会有较好的提升,在实践中,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学生也可以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和学习。

第二点,产教融合也可以让老师得到提升,老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让自己对现实社会需求有了更多和更详细的理解,同时,将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使得老师本身所拥有的各项教学技巧与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作为企业,也可以依靠老师的专业知识得到很多很好的建议,促进企业本身的进步[2]。

第三点,产教融合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和高校院校建设推进的重要保证,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与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合,使得相关人才培养方向与计划能够更好地贴合周边企业实际需求,贴合并促进当地经济状况的发展情况,为当地整体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整体社会进步。

第四点,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符合就业导向的要求。高水平专业人才都能够很好地融入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拥有更高的能力与素养,面对日后实际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与挑战,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对企业环境更加熟悉,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各项专业知识切实地投入实际生产,保证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地面向社会[3]。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它需要相关人员学习一定的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性应用。作为用人单位的各个企业,不仅注重学生本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了解他们最为基本的各方面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需要改善和修正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问题

学校在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行业特点进行定位,结合行业特色,建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与办学理念。不同的学校,实际上应当有不同的方向,需要结合培养人才需求进行相应的定位,应当明确对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细致划分,在体现出行业特色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办学理念。部分院校在引入这一专业培养的过程中,习惯性地会模仿和照搬原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这一教学理念本身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为原有的理念与模式或许适合那些学校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但不一定适合自身培养情况和经济发展背景。

总体来说,就是地区的产业特征与特点,没有与学校形成良好的联合,作为校方的办学理念仍需要不断地优化与改进[4]。

(二)教师队伍结构问题

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不可以按照过去常用的唯职称、唯学历论的,实际应用不等于理论研究。众多刚刚毕业的学生是非常缺乏经验的,他们并不了解现实的工作需求情况,他们的思维模式多数以学术研究方向为准,因此,缺少相应的实践指导内容与工作。但是,在职教师本身,通常会存在各式各样的科研工作,虽然会参加一些挂职锻炼与交流,但还是不一定能够在实操环节对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指导。

作为校方,应当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以考虑通过与企业合作外聘一些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相关人才进行知识教授与培养[5]。

(三)理论实践融合程度不足

学校内的教学实际上还是要让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简单地围绕教师进行开展。实践课的开展虽说比起过去已经有了一定的强化,但是实践课所属的具体类型划分不太明确,由于很多院校缺少开展实践课程的能力与历史相关课程教学方式,仍然需要进行改进;还有就是部分学校存在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低的现象,对于各类实践课程,他们是缺少相应的资金与投入的。

(四)考核机制问题

如何进行教学评价与考核,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如何保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互协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同时,在对老师的考核过程中,学校依旧是以科研工作为重心进行的,老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非常繁杂的科研工作,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在考核过程中,部分院校过于注重科研而轻视教学评价,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足[6]。

三、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与提升

(一)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的必要性

按照社会发展需求,以相关政策为指导进行人才培养,在教学中需要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双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与要求,作为教育机构来说,需要能够把握大的发展方向与趋势,遵循现有国家总体的教学理念与标准,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教育体制的改革,培养出拥有较高质量的人才。

作为企业来说,通过融入学校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平台合作工作,促进企业、学校、社会经济三个方面的协调进步。

(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现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企业从资质方面,人员配置,再到最后的各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协调与合作过程。作为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相关教育机制的开发与尝试,促进相关合作的稳定进行。

(三)教材联合开发

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参与到相关教材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首先,就是进行内容模块的细致设计。教材的实际内容可以由双方共同商议,在强化理论知识,信息与内容学习的同时,也将实际工作环境与过程进行介绍,通过这些实际工作流程,作为思路引入的重要方向,促进教材各内容模块之间拥有足够的逻辑联系,便于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

其次,还可以考虑对教学内容尝试项目化设计,学校可以联合校方安排一些教学项目,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与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将学与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进行联系,以此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能够克服各类问题与困难。同时,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实际上还可以由企业进行帮助。大学生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对市场情况认识不足,无法把握市场走向与趋势,通过企业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经验分享,让他们能够得到提升。

(四)针对性教学内容确定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深入一线岗位,进行相关的调研,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现场工作过程中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各类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岗位职业需求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与规范,通过调研结果完成相应的教材编写工作。这样使得教材实际内容能够便利学生,让它们可以做到非常快地对工作岗位进行积极适应[7]。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体制优化

(一)明确办学目标与培养标准

总体来说,各个大学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人才类型主要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高职高专型,总体来说,研究型人才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应用型人才需要能够将理论成果和方案进行设计、调查、应用与研究;而第三类人才则需要能够完成各个设计方案的执行,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

作为学校来说,也要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根据学校定位与市场需求,结合本地环境与经济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

(二)打造双师队伍

作为应用型院校,可以考虑引入实践性人员,扩大团队本身的教师教学实力,使得整个从事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完善。企业可以考虑鼓励一些拥有非常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院校进行任教;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平台,通过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挂职训练与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实习和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快课程融合

现代教学媒体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开发与推广,慕课课程等线上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作为院校,也可以考虑对各类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推广,推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融合发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融入素质教育的思维,将专业文化融入各个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学习,锻炼学生拥有良好的探索精神与意识,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主动学习,提升和优化自身能力。

还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学生的实践课程,学生在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时,老师要做好相关指导工作,让学生严格遵循已有规程,在校企联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获得机会与企业进行交流,由此得到相应的感性认识提升和专业素养培养。

(四)完善与优化考核

过程教学的思路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与提升,学校方对相关过程评价也有了相应的重视。

在持续不断优化和发展教学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本身的考核,不仅应当重视科研成果和学术性考核的内容,还要对实际的应用能力进行评比,激励教师带队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项目课题,鼓励教师带队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将这些内容也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以促进教师实践应用研究能力的推进与发展,让教师能够切实投入到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8]。

(五)教师角色意识

作为院校中的教师,要明确他们不只是科研技术的开发者,同样也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教授学生同样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本职工作,教师能够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社会角色,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准,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工作,要让院校中的教师能够对教师职业有更为明确的理解。

结语

教学机制融合改革与发展,与产教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未来人才培养来说非常重要,相关内容的不断完善与推进,能使得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产教资源管理融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