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剑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王国维先生曾说:“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本期组织了三篇文献类的稿子,分别涉及传统的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范畴,但都利用了新发现的文献材料,如墓志、域外汉籍和稀见刻本,相信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皆会产生积极影响。
《王安石文三篇辨伪》从新出墓志、《王文公文集》、宋代地方志中选取三篇颇具代表性的、署名“王安石”的文章进行辨伪,对其中两篇甚至考证出了原来的作者,并推测出致伪的原因。文章论证周详,结论可靠,体现出深厚的文献考辨之功。长期以来,王安石的文章辑佚一直在不断累积,但这些文章的真伪考辨却比较薄弱。已经出版的几种王安石文集以及包括《全宋文》在内的附录部分,就误收了若干篇署名“王安石”的伪作。有些篇章影响较大,在学界以讹传讹,亟需辨伪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该文中,特别是对署名“王安石”新出墓志的考证,既可以提醒宋代文史学者在利用新出宋代墓志时要始终保持警醒的理性,又为宋代考古文物圈最近几年围绕此篇的诸多争论画上了句号,更具特殊之价值。
释英是元代著名诗僧,其《白云集》在中国流传的三卷是残本,而日本则保存了完整的四卷本。此外,日本汉籍中还保存了大量关于释英及其《白云集》的文献。《诗悟必通禅:元代诗僧释英〈白云集〉与东亚汉籍交流》一文,向学术界揭示了日藏汉籍中有关《白云集》的新资料,同时也对日本静嘉堂文库保存的元代渡日刻工俞良甫所刻的《白云集》四卷孤本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天理图书馆所藏的日本南北朝无刊记本、中国清代传本进行了文本比对;该文又考证了东亚现存唯一的《白云集》注本《鳌头白云诗集》的成书时间、注释特色及文献价值。最后,从东亚汉籍交流的角度,讨论了《白云集》在日本的流传以及对日本汉文学的影响。该文利用了大量第一手的域外汉籍资料,不但揭示了日藏《白云集》版本的文献价值,而且也通过这一个案展示了东亚汉文化圈的书籍文化交流。
《戈载〈翠薇花馆词〉三十四卷本考释》一文,细致考订、梳理了现存《翠薇花馆词》重要版本的刊刻时间及源流关系,揭示了戈载屡次刊刻及修订词集的过程。该文指出,戈载以韵律谨严著称,从《翠薇花馆词》的八卷本到三十四卷本,不同时期刊定的版本中保留了他不断删改词作、追求备调守律的痕迹;他对词的韵律等问题的观点,是伴随着他的词学创作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翠薇花馆词》版本的文献学考察,该文揭示戈载词学观念的建立和变迁过程,颇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