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新成员,主要引起蛋鸭的产蛋量急剧下降以及雏鸭的病毒性脑炎,感染鸭群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为5%~20%。鸭坦布苏病毒病于2010 年在我国福建、浙江等地区的鸭群中首次暴发,随后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水禽养殖地区,给我国水禽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DTMUV 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复制过程中生成的双链RNA 中间体等成分被RLR 等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引起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然而,DTMUV 如何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从而实现感染并致病,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Virology》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DTMUV 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S2B 能够显著抑制I 型IFN 的表达,并详细阐明了NS2B 蛋白通过降解MAVS 拮抗RLR 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作者首先发现DTMUV 感染显著抑制了poly(I:C)、SeV 诱导的IFN-α/β 和ZAP、PKR、MX 等ISG 的表达,表明DTMUV 可以拮抗I 型IFN 的产生。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DTMUV 的编码蛋白进行筛选,发现DTMUV 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S2B 抑制IFN-β 和IRF7 启动子活性的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对鸭RLR 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进行筛选,作者发现NS2B 通过靶向鸭MAVS 抑制I 型IFN 的产生。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作者发现NS2B 与鸭MAVS 存在相互作用,且二者共定位于线粒体。深入研究发现NS2B 显著下调鸭MAVS 蛋白表达,却不影响其mRNA 的表达,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处理后显著回复了鸭MAVS 的表达,表明NS2B 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鸭MAVS。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NS2B 可以促进鸭MAVS 发生K48 类型的泛素化修饰,并确定了其发生泛素化修饰的位点为K321、K354、K398 和K411,而这些位点也与NS2B 拮抗鸭MAVS 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由于黄病毒编码的NS2B 不具有E3 泛素连接酶的活性,作者推测它可能作为支架来招募宿主的E3 泛素连接酶,泛素化鸭MAVS。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对多个鸭的E3 泛素连接酶进行筛选,发现E3 泛素连接酶MARCH5 和NDFIP1 与NS2B 存在相互作用,而只有MARCH5 能促进鸭MAVS的泛素化和降解。进一步研究表明,沉默MARCH5 后可显著回复DTMUV 对鸭MAVS 的降解,也抑制了DTMUV的增殖;而过表达MARCH5则显著促进了DTMUV的复制。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DTMUV 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S2B 通过招募E3 泛素连接酶MARCH5 促进鸭MAVS 发生K48 的泛素化,导致了鸭MAVS 的蛋白酶体降解,从而抑制了RLR 介导的I 型IFN 产生。该研究结果系统解析了DTMUV 编码的NS2B 蛋白拮抗鸭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对阐明DTMUV 的免疫逃逸和致病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DTMUV疫苗的研发和药物靶标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