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润华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桂林,541000)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发病特点为突发性、反复性,而发病过程中特征表现上,为意识丧失、痉挛抽搐等[1]。癫痫发作特点为反复性及持续性,临床将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作为评价指标。癫痫发病为人类生命、精神及认知等多个方面造成极大危害性,长期处于癫痫发作,会影响患者精神、智力及认知程度,甚至会丧失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癫痫发病范围广泛,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均有发病可能性[2]。从癫痫发病率性别角度分析上,男性偏高,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群发病率偏高。临床对癫痫治疗及护理中,依据癫痫发病特点及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等方面分析得出,儿童癫痫在治疗难度上高出成年人群[3]。儿童癫痫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及护理,会不可逆损伤儿童智力及认知力等,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儿童癫痫有关治疗及护理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及学者重视。为此,文章就癫痫儿童康复护理现状及模式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儿童癫痫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国内癫痫总计发病率占比为5%左右。多项研究指出,儿童癫痫遗传特性复杂。儿童癫痫临床症状表现为抽搐、痉挛,具有阵发性、反复性。多项调查显示[4],儿童年龄与儿童癫痫发病关系紧密,儿童癫痫高发期为0~1 岁,1 岁后儿童癫痫整体发病率呈现降低。有关癫痫临床治疗上,药物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婴幼儿作为特殊患病群体,这一时期发育处于尚未完善状态,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吸收及代谢能力较差。但实际对癫痫儿童护理期间,因儿童伴有肢体运动受限等症状,加之交流困难,对疾病发作恐惧程度上升,治疗依从性变差,会对患儿造成智力障碍。以往研究提示[5],近1/3 家长对癫痫疾病误解程度高,未接触过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患儿居家治疗中,家属对疾病认知能力、用药规范及相关应急操作措施均影响患儿疾病治疗进程。因此,现阶段癫痫儿童康复护理现状并不乐观,除专业医护人员对患儿开展相关护理外,仍需患儿家属共同协同参与其中,患儿住院期间及日常生活中,均得到优质照护,进而恢复患儿健康。同时,一项调查显示[6],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而普通门诊中癫痫和非癫痫发作事件误诊率较高,高达20%~30%,对其原因分析,与心因性疾病表现为主。留守儿童自身心理健康作为癫痫控制、康复重要因素。为此,临床护理人员面对癫痫儿童护理期间,需仔细评估一般资料,对症开展护理措施,最大程度提高依从性。
2.1 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心理康复护理成为近些年来临床护理工作开展重点内容。当前而言,心理康复护理并非为单一手段实施,以提升患者心理接纳能力并实施心理引导,上述实施过程中,心理护理模式以引导患儿、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认知,提升患儿及家属健康知识储备、心理准备能力,并有效分析患者及家长负面情绪。针对性心理引导方式下,包括语言安慰、转移注意力及社会支持等方式,大幅度缓解负面情绪。对患儿而言,维持良好心理状况及家长积极陪伴,可促进心理高度放松,脑电波等处于正常状况,维持良好睡眠质量。心理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康复干预,如建立沟通桥梁、健康知识宣教与心理分析、心理自我康复引导训练等,通过多种心理康复模式,引导患儿及家属出现负面情绪,并侧重点宣泄负面情绪,并积极引导患儿参与治疗中[7]。侧重点在引导训练过程中应用合适心理引导、自我宣泄方式,有针对性对家属开展教学及经验分享,并教会患者更好消除负面情绪。研究指出[8],通过开展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减少睡眠惊醒次数,并改善家长负面情绪等。通过开展心理康复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患儿及家属心理韧性,孩子得到充足关照,利于癫痫儿童疾病治疗。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中医情志护理被广泛应用于癫痫患儿中,中医情志护理侧重点为提高患儿家属认知程度以达到提高依从性目的,移情异性并转移注意力,淡化不良情志,发泄、哭诉排解内心负面情绪。研究指出[9],106 例癫痫患儿分别予以一般护理、中医情志护理,结果指出,中医情志护理下患者情绪改善程度、配合程度显著提升。
2.2 延续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又称之为过渡期护理和连续护理,为护理质量与安全主要内容。延续性护理是指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之间转移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医疗护理,特点为协调性、连续性强,可预防或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恶化[10]。其目的为促使患者获得不间断、有序医疗服务程序。延续性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指导、用药护理指导及饮食护理指导等,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疾病,解除心理负担,明确家庭环境对患者重要性,维持亲情、有爱的温暖环境,予以患者理解和关怀等。但对于部分癫痫共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侧重点需强化用药护理指导,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单纯癫痫患儿比较,癫痫共患病会服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幼儿自身脏器发育不完善,极易出现药物蓄积,引起肝脏毒性等并发症率,为此,需强化对患儿家属用药健康指导。研究指出[11],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12 例患者中,加强抗癫痫服用管理,期间患儿未发作癫痫,且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研究指出[12],对收入80 例癫痫儿童治疗期间采取延续护理模式,完善交流平台、引导家庭护理模式对患儿开展护理,对比生理、情感及功能和社会等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指出,延续性护理模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3 综合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下,对患儿开展饮食、用药指导及心理和日常生活护理,进而予以患儿足量每日所需摄取营养,降低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及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时帮助患儿走出疾病心理暗区,有效帮助患儿积极、阳光、向上心态面对生活,坚定患儿战胜病魔信心,以提高患儿家属整体护理满意度。研究指出[13],对相关疾病采取综合护理辅助治疗,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综合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及患儿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患儿焦虑、抑郁程度。
2.4 癫痫共患病护理对临床部分特殊患儿而言,除癫痫表现外,往往会合并一系列其他症状,最为常见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其次为睡眠障碍、学习障碍、偏头痛等。对上述发病原因分析得出,癫痫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等均是引起癫痫共患病重要因素,与癫痫所致基础脑损伤、癫痫发作、异常电活动及抗癫痫药物继发脑损伤锁种。研究指出[14],收入132 例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相比较单纯癫痫患儿比较,共患组注意力、反应控制能力评分偏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症状只有在癫痫控制及调整治疗后才能得到缓解。其次,癫痫反复发作所致脑损伤,或长期应用某些药物不良反应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发生危险因素。而临床护理侧重点为健康宣教、并发症防范与用药护理管理,健康宣教为提高家长对各项并发症症状、表现发现,可及时来院就医,加强用药管理,定时服用药物,控制癫痫症状,为减少脑部损伤重要依据。研究指出[15],对收入80 例癫痫儿童分别开展心理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经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对其结果指出,对临床癫痫共患病患儿开展合理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生、发展。
癫痫疾病中,患儿经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社会中对癫痫疾病知识普及程度较少,缺乏对癫痫疾病正确认知并引起歧视、排挤,最终导致癫痫患者因他人偏见并产生抑郁及焦虑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儿童癫痫疾病往往影响分为主观、客观,主观因患儿看护者相关知识、疾病预防能力及共同能力不足,极易存在患儿错误用药情况。客观上患儿日常生活缺乏专业人员服务及管理。为此,对临床护理人员而言,需加强日常培训,提高患儿整体安全用药能力。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患者及家属信息管理、专业癫痫疾病用药咨询单位等。康复护理应用于癫痫疾病治疗中,可控制病情,并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性护理服务下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