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制环节对机械装备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2-11-25 15:08:35张金豹邹天刚张金鑫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程师研制可靠性

冀 海, 张金豹, 胡 铮, 桂 鹏, 邹天刚, 张金鑫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 100072)

对于机械产品(以下简称:产品)研制,工程师会从设计技术、工艺、材料等一些方面开展工作,但是很少把研制过程所有相关的方面综合考虑,并且把与品质相关的各环节都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难于研制出优良品质的产品[1].现阶段提出的数字孪生,能够从全寿命周期内对复杂机械产品进行研制,综合考虑和产品品质相关的各个阶段环节,并且参与或控制各个环节的细节,不遗漏可能引起品质的因素,才可以最终研制出优良的产品[2].尤其在军事领域内,机械装备需要高可靠性、高机动性以及高环境适应性.虽然目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类问题也得到缓解,但问题依旧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品研发策略,研发初期专业知识积累不足[3].因此本文对产品研发策略进行梳理和讨论,为机械产品的研发提供有效支持.

1 方案与详细设计阶段

1.1 方案与设计内容

产品的研制过程在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技术要求后,即开始进入方案与详细设计阶段,其中,方案与详细设计阶段是整个研制过程的灵魂部分.方案与详细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产品研制过程的成败,此部分也是造成同类产品不同性能和可靠性水平的关键,但是落后的研制方式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落后的研制方式一般都是因为方案和设计阶段时间短、任务紧,工程师待遇低、门槛低且不受到重视,有经验的工程师很多都不愿继续做设计工作,转型为待遇更好的管理人员、销售或者其他岗位;部分在职的工程师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研制过程中,甚至是应付的态度.所以,传统落后的研制方案和设计一般都做得较差,而且在一个项目完成后,没有对该产品或者其系列产品没有持续的优化,后续产品的质量和发展都很容易出现问题.

国外先进团队与落后团队的产品研制周期比例有较大区别,研制周期的趋势对比如图1所示,先进团队研制方案和设计阶段时间很长,基本可以占到产品研制的一半左右,目的是做到完美接近苛刻的设计,效果是使得后续的过程尤其是维修阶段变得简单,并且会大幅降低成本.而落后的产品研制方式,设计阶段很快,后续过程则非常长,直接导致产品质量差,甚至研制失败,不能制造出正常功能和可靠性的产品.或者,产品研制成型,但需要不断地维修改造,维修阶段的时间就会超过正常的研制周期,最终成本将会大幅增加.当然,设计理念和思路也会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逐步发生变化,可以逐步对产品进行优化[4].比如在很多时候,工程师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根本不可能全面详细地考虑各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时间反复推敲和比较方案的细节,往往在短时间内匆匆完成方案设计,形成巨大的隐患.

总之,设计阶段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需要特别重视,减少产品研制后期出现问题的风险,使得产品研制向着高端可靠的目标出发.

1.2 辅助设计工具

计算分析是产品研制过程的必要步骤,根据经典的公式完成零部件的运动学、动力学、齿轮修形、强度和寿命计算等等,有的也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软件来开展计算,非常方便而且准确[5].

仿真软件是计算分析软件的一种,近些年相当盛行,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单位都非常重视,甚至把仿真软件的使用作为考核指标.仿真软件是产品研制的一种先进工具,其种类繁多,有的可以分析零部件所受的应力和强度等,有的可以模拟计算流体的流动,甚至流体的气穴现象.这些软件可以把产品的计算结果直观化,给产品研制带来了很多便利,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近年积极推进仿真软件国产化,导致国内各类软件层出不穷,计算精度、计算时间和适用范围差别极大,往往与产品的试验结果相去较远.所以,工程师需要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适合本专业的仿真软件实现产品协同设计.

1.3 技术文件

产品研制中的过程技术文件准备及梳理是产品研制过程的重要部分,如图3所示[6-7].各类研制过程中的文件记录,会帮助工程师分析和研究整个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要求书、技术说明书、会议纪要与总结、图纸更改说明、技术总结、研制历程、计算书和各类大纲报告等.这些技术文件通过及时整理,使得研制过程文件系统化,形成知识积累,帮助工程师记忆和分析研制过程,并方便查阅过往的工作内容,为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孪生奠定基础.另外,大部分文件是伴随整个研制过程的,将指导研制过程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并且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优化,文件也要一直更新下去.

此外,关于工作内容总结报告的编写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一个零件的计算,还是一个试验的开展,大多数的工作内容都需要进行报告的编写,是部分内容的记录和总结,方便以后的查阅和研究使用.报告作为工作任务的阶段性文件,需要简单、清晰、明了,说明情况即可,切不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其他原因而拖沓冗长,这样反而会使得别人很难理解且完整地读下去,并且还会造成长时间后自己也不能清晰地理解当初的内容,这点在研制过程中非常重要.

对于设计工程师而言,平时应该注意对于产品资料和知识的收集和总结,这样在开始研制产品时,就不会是从零开始.没有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产品的研制在开始时会非常艰难,并且会影响产品的研制进程和结果.平时收集感兴趣的知识材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这项内容不仅有助于研制产品,甚至对工程师工作和学习,都会非常有帮助.这项内容也是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2 加工阶段

2.1 产品零件加工

产品研制过程在完成阶段性设计工作后,会转入加工试制阶段.加工试制阶段是整个研制过程的关键部分,此过程由加工单位负责,但是需要设计工程师参与进去,经过不断的沟通和讨论,确定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人员还要考虑装配工装、计量工装和加工工装的设计工作.现在很多单位,设计人员缺乏与生产厂家工艺人员的沟通,对冷加工、热加工、表面处理等工艺理解有限,很少或懒于和工艺人员学习、了解和讨论,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这样产品加工工艺编制往往会出现问题,因为工艺人员对产品一般是不能准确理解的,导致产品最终性能和可靠性出现问题.

设计人员需要进入工厂,与工艺人员讨论自己产品(图纸)和加工过程,讨论工艺的难度和必要性,并及时地优化图纸,而不是送出图纸就万事大吉,工艺和加工和自己没有关系.而工艺人员又不得不遵照错误或者不合理的图纸,去制定不够合理的工艺,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差或者报废.因此,在产品和工艺之间需要进行协同设计,形成反馈,以便及时修正,节约出厂时间和返修成本[7].

另外,工厂的质量管理是生产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产品研制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很多工厂质量体系不完善,或者质量部门不能很好地行使权利,使得产品的质量管控出现很多漏洞,这对产品的研制是非常致命的,不管其他的步骤做的多么出色,产品都很难研制成功.所以,无论工厂规模大小或者性质如何,应该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监管每一个生产的环节,例如:零件尺寸的检测、部件装配的控制、零件的热处理和零部件的外包,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设计的要求,或者经过设计工程师认可的超差结果.工厂的质量控制是产品研制的必要途径.

2.2 装配

对于装配过程,有些设计单位往往对产品的装配过程重视程度有限,只是提出装配要求,设计工程师不会亲自参与产品的装配.实际上,产品的装配过程是整个研制过程的重要部分,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装配过程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首先,产品的装配需要有装配大纲,这是最基本的文件,工艺方面还需要装配工艺文件.其次,设计人员还需要根据装配过程配合工艺人员,准备装配工装,这点传统上设计人员很少参与,一般由工艺人员完成,可工艺人员往往对产品的要求不够明确,对产品的特点不够了解,一般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装配过程,可能会因为装配过程出现质量问题,例如高压管路的装配,非专业的管路工艺工程师非常匮乏其装配知识.所以设计人员应该负责并控制产品的装配过程,根据工艺人员的建议设计装配工装,掌握装配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装配的关键环节,例如油封的装配,齿轮的装配等.此外,装配的过程应尽量避免暴力装配,暴力装配通常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如图4所示,例如轴承的装配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冷却的方法装配;油封的装配可以通过设计专用工装进行装配.

2.3 计量检测

产品的研制过程中,零部件的计量检测是产品研制的中间环节和重要步骤,是检验加工制造和设计要求的对应关系的手段.如果计量检测出现了差错,把不合格的零部件检测为合格,将很可能会导致产品运转时出现故障,并且很难追溯到失败的源头.计量检测一般包括尺寸计量、形位公差计量、粗糙度计量、硬度计量和金相检验等,按类别可以分为加工计量、热处理结果检测和材料检测[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量检测需要有专业精密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来完成.

计量检测的过程是容易出现差错的步骤,因为检测技术人员对新产品的研制不熟悉,虽然有具体的检测要求,但是在检测过程中还是会把一些主观的思路带到检测过程中,导致检测的结果出现偏差,如图5所示.因此,检测过程最好有工艺文件,并且经过与设计人员的讨论决定,因为设计人员最了解新研制产品的工况,知道各个检测单元细节的不同要求.此外,设计人员最好参与产品的检测过程,观摩整个检测过程,甚至在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讨论后完成检测过程.对于关重零部件的检测,更要严格把关不能出现纰漏.总之,设计工程师要控制产品研制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把正确的设计完整地体现到产品中.

2.4 试验验证

试验验证是产品研制的检验过程,可以充分暴露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检验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最终决定产品研制的成败.根据产品试验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向分析,找出故障的原因并改正优化.另外,试验验证可以对产品是否合格给出结论,如果达到性能与可靠性要求,即可完成产品研制过程,转入生产阶段开始创造经济效益.试验后的拆检是产品试验过程的必要环节,有些试验故障是可以通过目视检查发现的,有些只能通过计量检测的方法,发现零部件的异常损伤并得到具体的量值,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反馈指导研制过程.

产品的试验需要进行详细的策划和准备,需要有试验方案和试验大纲.并且试验台架的建设也非常重要,需要考虑产品试验的各项要求,比如:试验箱、输入转速、扭矩、功率、惯量和电网等,另外,液压液力产品还需要液压油源的需求.

性能试验与可靠性试验是检验产品的两项基本内容[10].其中性能试验是检验产品的性能指标,如果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则需要进一步对产品的耐久性开展可靠性试验验证,反之则需要反向追溯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传统上,性能试验一般执行的比较科学完整,对可靠性试验往往不受重视,因为可靠性试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消耗往往非常巨大,而且没有即时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产品很难完成完整苛刻的可靠性试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产品研制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在产品批量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普遍问题,甚至会出现致命的故障,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毁掉一个企业.

所以,可靠性试验必须开展而且需要加严考核,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耐久性质量.但是,可靠性试验的时间往往很长,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试验方法的理论研究,得到等效的试验方法,缩短试验的总时间.即不一样的试验过程能达到一样的试验效果.例如:提高试验的强度,减少试验的总时间,就会大幅减少时间成本,并且达到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3 维修阶段

保养是产品使用过程中正常的维护和整理,维修是产品不能正常工作进行的修复和故障排除.产品除了正常的保养,很多时候是因为故障而进行的维修.产品产生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没有被正常执行保养要求会容易引发故障,产品使用时间达到或者接近寿命故障会增多,材料缺陷和加工过程也是会引发产品故障等等.其中,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故障的特殊类型,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产品工作异常往往是致命的,而且广泛存在.由于设计的缺陷,会给维修造成极大的困难,有的产品甚至无法进行修复,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时间.比如汽车行业,我们经常会看到汽车召回的信息,有很多是因为设计缺陷造成的.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后期的维护保养经验也可以反馈设计过程,使得产品研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工程师设计(一般是项目负责人)应该是产品研制的责任人,应该控制整个研制过程.出现任何故障都应该是设计工程师牵头解决,需要和各个过程环节的工程师进行沟通,把握每一个研制过程的细节,微小的细节错误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研制的成败.

4 结束语

产品研制包含方案设计、加工试制、装配和试验等具体工作,这些环节对产品的研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人才队伍的结构构成是产品研制的根本,团队的管理是人才使用和任务分配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品研制的关键.如果没有合适的团队人员和管理方法,会使得团队分工不清晰和责任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将会影响产品研制的进度甚至成败.因此研制优良品质的机械产品,工程师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持续有效的沟通以及不停的迭代更新.

猜你喜欢
工程师研制可靠性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40
青年工程师
安徽建筑(2020年4期)2020-05-23 01:37:12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上海质量(2019年8期)2019-11-16 08:47:46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5:06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广西电力(2016年5期)2016-07-10 09:16:44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5年6期)2015-04-09 12:01:18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警察技术(2015年6期)2015-02-27 15:38:24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
风能(2015年9期)2015-02-27 1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