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2-11-25 15:37:03薛世芳李宝祥朱训泳
江苏农机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全程机械化

薛世芳 李宝祥 朱训泳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1-2]。六合区是南京市的涉农大区,耕地总面积6.28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73万hm2、玉米种植面积0.49万hm2、小麦种植面积1.4万hm2,粮食总产量达34.8万t。2017年以来,该区以小麦、水稻两大作物为主要对象,以机械化还田、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烘干为主线,优化装备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措施

1.1 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

按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方案,重点推广大功率拖拉机和配套机械,扩大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灭茬播种面积。截至目前,全区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已达80%。工作推进措施如下:一是在公路沿线全面推进。目前,区内公路沿线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已达100%。二是完成整村推进。要求每个涉农街镇都确保有5个村整体推进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应用,整体推进村技术应用率在90%以上。三是完成示范片建设。要求每个涉农街镇都要建成3个66.67hm2以上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每个村不少于4个生产小组全面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

1.2 补齐农机化短板

以水稻、小麦两大作物为主要对象,突破薄弱环节,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是推广商品化育供秧。全区共发展连栋温室工厂化育秧中心23个,建成集中育秧点152个,商品化集中育秧率达63%。在机械化种植方面,推广应用水稻侧深施肥、钵苗栽插、精量穴播技术和适合烂田作业的小麦复式播种机、圆盘犁、翻转犁、秸秆还田机,提高粮食机种水平。二是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目前,该区共有粮食烘干中心41家、粮食烘干设备203台套,总烘干能力达25.8万t,有效解决了种植户的粮食干燥问题,打通了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为保障粮食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结合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进一步完善技术模式、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组织模式,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一批“服务优、效益高、管理严、信誉好”的农机经营服务联合社,建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型作业服务模式,采取“一个核心农机专业合作社+若干专业合作社+若干经营主体(小农户)”的组织架构,推行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烘干、统一还田的“七统一”生产模式,延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链,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该区已成立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社,有32家农机合作社的机具安装了智能“农机管家”,农机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快速提升。

1.4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农机、农艺专家联合攻关,在原有稻麦周年生产技术基础上,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潜力,构建高效协调的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一是探索形成杂交稻精量播种育苗、少苗均匀机插、钵苗机插等技术,解决了杂交稻机插方面的难题。二是在全市率先探索应用“水泥硬质化场地+喷灌设备”育秧技术,解决机插秧推广难题。该技术模式被写进南京市“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在全市推广。三是制订六合区稻麦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形成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四是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全区共举办区、街镇、村社三级技术培训班37期,共培训2800人次。

2 制约因素

2.1 技术服务力量不强

基层各街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农技服务的工作人员偏少,技术服务力量薄弱。部分街镇存在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缺乏农机、农艺技术人才。部分农机工作人员是由原村居干部调任的,存在年龄偏大、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2.2 种植户认知水平不高

部分种植大户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另外,一些外地种植户受承包土地年限的制约,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愿意增加新型农机投入,不利于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农机化发展不平衡

部分地区种植户的农机库和烘干设施用地落实缓慢,导致农机正常使用受限、粮食收获期拉长。丘陵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田排灌系统、机耕路建设不配套,田间道路狭窄,道路通过性差,大型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转移难度大,农机作业可靠性差,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缓慢。

3 对策建议

3.1 培育复合型人才,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应按照《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要求,让在编不在岗的技术人员回到原工作岗位,增强农机服务力量。同时,要通过统一考试招聘,引进农机技术人才,充实街镇农机服务队伍。要多渠道抓好农机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与农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农机人才[3];另一方面,对目前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按照“扶优培强”的思路,培植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创建国家级、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推行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服务,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面[3]。建议以基础条件好的农机合作组织为依托,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广、功能全、技术硬、服务好”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为农机规模化作业打好基础。

3.2 做好宣传发动,强化示范引领

通过农技云App、中国农技推广App、微信等平台,采取职业农民培训、送科技下乡、举办现场观摩活动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机化宣传,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提高广大农户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认识。充分发挥“平安农机通”等农业信息平台的作用,及时发布农机化技术路线、工作动态和教育培训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水平。建议在农业主导型街镇建立示范基地,打造新技术应用模板,开展水稻集中工厂化育秧、稻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水稻插收机械化、稻麦病虫防治“五统一”技术示范,让周边农户“看得见、学得会、易掌握”,主动接受应用新技术、新机具。要结合实施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在全区建立起农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社到户”“农机化技术应用直接到田”“农机化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到位率和应用水平,促进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

3.3 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

建议区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对创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街镇的进行奖补。各街镇要从实际出发,围绕粮食种植、产地烘干、高效植保等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奖补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金融机构向星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提供贷款、融资担保服务,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形成多渠道、多元化、长效化的投入机制,整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要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丘陵地区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农机适用性。建议结合实施农业项目,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做好丘陵地区标准机耕道路和配套沟渠建设,补齐丘陵地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短板,改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农机化全程机械化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9年3期)2019-11-05 06:46:42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9年1期)2019-05-21 07:34:46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2期)2018-08-28 07:47:20
手工制鞋全程LOOK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2:23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山东农机化(2015年6期)2015-01-03 08:09:47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农业机械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7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24